广西植物 ›› 2024, Vol. 44 ›› Issue (2): 396-404.DOI: 10.11931/guihaia.gxzw202212068
• 论文 • 上一篇
肖丽1, 申琳燕1, 张敬杰1, 何康1, 叶江海1, 赵臣亮1, 张奇龙2, 邹娟1*
XIAO Li, SHEN Linyan, ZHANG Jingjie, HE Kang, YE Jianghai, ZHAO Chenliang, ZHANG Qilong, ZOU Juan
摘要: 为研究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选用硅胶、凝胶、MCI、C18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和APTT、PT以及TT等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和抗凝血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乙酰基吡咯(1)、N-(3-羧丙基)-2-乙酰基吡咯(2)、3-羟基-2-甲基吡啶(3)、N-甲基羟胺(4)、pterosin S 13-O-glucoside(5)、obtupterosin C(6)、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 acid(7)、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8)、β-谷甾醇(9)、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O-glucopyranoside(10)、5, 5'-二丁氧基-2, 2'-双环呋喃(11)、5, 5'-二(2-乙基-己氧基)-2, 2'-双环呋喃(12)、黑麦草内酯(13)、丁二酸(14)、富马酸(15)。化合物1为新的吡咯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化合物1-7、10-15为首次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凤尾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0 μmol·L-1时,化合物1、2、3、5、6、10对肿瘤细胞HL-60、A549、SMMC-7721、MDA-MB-231及SW480的体外肿瘤生长有抑作用; 在样品浓度为2.0 mmol·L-1时,化合物1、2、3、6对APTT有缩短作用,化合物1、5、6对PT有延长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黔产剑叶凤尾蕨的化学成分,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