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的生长特征和相对竞争能力
陈中义, 李博,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05, 13 (2): 130-136.   DOI: 10.1360/biodiv.040122
摘要 ( 6894 )    PDF (613KB)(52774)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166)
2.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
倪健, 郭柯, 刘海江,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 (2): 175-184.   DOI: 10.17521/cjpe.2005.0023
摘要 ( 4641 ) HTML269)    PDF (974KB)(31683)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82) CSCD(24)
3. 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
牛克昌, 刘怿宁, 沈泽昊, 何芳良,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6): 579-593.   DOI: 10.3724/SP.J.1003.2009.09142
摘要 ( 12048 ) HTML231)    PDF (439KB)(20896)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179) CSCD(155)
4. Species Diversity of Discomycetes in China
ZHUANG WENYING
生物多样性    DOI: 10.17520/biods.1995043
摘要 ( 5458 ) PDF (202KB) ( 14972 )       收藏
5.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唐志尧, 贺金生, 于丹, 江源, 王志恒, 郑成洋, 朱江玲, 郭兆迪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6): 533-548.   DOI: 10.3724/SP.J.1003.2009.09253
摘要 ( 10393 ) HTML223)    PDF (661KB)(14022)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772) CSCD(456)
6.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 依据APG III系统
刘冰, 叶建飞, 刘夙, 汪远, 杨永, 赖阳均, 曾刚, 林秦文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2): 225-231.   DOI: 10.17520/biods.2015052
摘要 ( 6048 ) HTML334)    PDF (3932KB)(14006)    附录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7) CSCD(23)
7.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贺闽, 尹俊杰, 冯志明, 朱孝波, 赵剑华, 左示敏, 陈学伟
植物学报    2020, 55 (5): 577-587.   DOI: 10.11983/CBB20100
发布日期: 2020-07-21
摘要2398)   HTML84)    PDF (10846KB)(13537)    收藏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但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给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鉴定水稻抗病资源、克隆抗病基因、揭示抗性机理并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对抵御水稻病害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评价水稻资源的抗病性, 是开展抗病机理研究和育种生产应用的关键环节。该文详述了水稻幼苗期人工喷雾接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田间注射接种与离体叶片戳伤接种的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 以及水稻分蘖期田间接种、孕穗期温室接种和离体茎秆接种的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以期为同行鉴定水稻资源、开展抗病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被引次数: CSCD(7)
8. 根尖整体透明技术改良
马龙, 李桂林, 李师鹏, 蒋苏
植物学报    2020, 55 (5): 596-604.   DOI: 10.11983/CBB20016
发布日期: 2020-06-05
摘要1587)   HTML62)    PDF (9273KB)(13469)    收藏

整体透明观察技术是植物形态发育研究的基础手段之一, 是无需制作切片直接观察植物体内部形态结构的有效方法。该技术采用高折射率介质降低光在样品中的散射, 提高光通量, 增加视野深度, 从而实现组织样品透明观察。然而透明剂能改变透明液的渗透势和pH值, 从而对细胞形态保持产生负面影响。目前, 针对植物叶片和胚珠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整体透明观察体系, 但根尖由于细胞壁较薄, 现有的整体透明方法常导致细胞形态改变, 不确定性增加(如根尖整体形态改变和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该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为实验材料, 通过检测根尖形态、细胞质壁分离情况和细胞清晰度, 对常用的透明液组分、pH值和透明时间进行优化, 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根尖等较脆弱组织材料的整体透明方法。

9.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蒋志刚, 江建平, 王跃招, 张鹗, 张雁云, 李立立, 谢锋, 蔡波, 曹亮, 郑光美, 董路, 张正旺, 丁平, 罗振华, 丁长青, 马志军, 汤宋华, 曹文宣, 李春旺, 胡慧建, 马勇, 吴毅, 王应祥, 周开亚, 刘少英, 陈跃英, 李家堂, 冯祚建, 王燕, 王斌, 李成, 宋雪琳, 蔡蕾, 臧春鑫, 曾岩, 孟智斌, 方红霞, 平晓鸽
生物多样性    2016, 24 (5): 500-551.   DOI: 10.17520/biods.2016076
摘要 ( 14439 ) HTML493)    PDF (1130KB)(13253)    英文版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218) CSCD(213)
10. WUSCHEL介导的固有免疫: 植物干细胞抵御病毒侵害的新机制
杜斐, 焦雨铃
植物学报    2020, 55 (5): 537-540.   DOI: 10.11983/CBB20149
发布日期: 2020-10-09
摘要1461)   HTML51)    PDF (763KB)(13220)    收藏

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干细胞是具有持续分化潜能的细胞团, 是植物体地上部所有组织和器官的来源。由于植物行固着生长模式, 其无法通过移动来趋利避害, 因此保护植物干细胞免受病毒和其它病原体侵害对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尽管人们很早就观察到植物茎顶端干细胞区域与其它部位相比具有极强的抗病毒特性, 但很长时间以来对于植物干细胞如何抵御病毒侵染却知之甚少。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团队阐明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茎顶端干细胞通过WUS蛋白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抵御病毒侵害的机制。WUS能被黄瓜花叶病毒诱导表达, 并抑制病毒在茎尖中央区和周边区积累。WUS通过直接抑制S-腺苷-L-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SAM MTase)基因的转录, 影响rRNA的加工和核糖体的稳定性, 使病毒蛋白质合成受阻, 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与传播。该研究揭示了植物体的一种保守且广谱抗病毒策略,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被引次数: CSCD(1)
11. 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1993, 01 (1): 20-22.   DOI: 10.17520/biods.1993005
摘要 ( 6307 )    PDF (277KB)(13065)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1467)
12.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 α 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马克平, 刘玉明
生物多样性    1994, 02 (4): 231-239.   DOI: 10.17520/biods.1994038
摘要 ( 5956 )    PDF (585KB)(12800)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904)
13. 航天搭载对武夷名丛相关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刘建福, 陈育才, 王文建, 王河川, 蔡金福, 王明元, 李丹丹, 张斌, 黄昆
植物学报    2020, 55 (5): 564-572.   DOI: 10.11983/CBB20035
发布日期: 2020-05-12
摘要763)   HTML59)    PDF (7714KB)(12686)    收藏

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6种武夷名丛种子SP1代株系为材料, 探讨航天搭载对武夷名丛SP1代株系叶片形态、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以及茶叶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分析航天搭载后武夷名丛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从中筛选优良突变株。结果表明, 航天搭载后6个武夷名丛SP1代植株的叶长、叶宽、节间长度和叶面积均发生变化, 其中, 雀舌、肉桂和奇丹的叶面积显著增加; 航天搭载显著提高雀舌、奇丹、肉桂和金毛猴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 瞬时叶绿素荧光(Ft)和光量子效率(Qy)也有所增加, 这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 武夷名丛航天搭载后表现出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减少, 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下降, 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上升。综合各项指标, 航天搭载后6个武夷名丛中雀舌可以作为有益变异株系加以选育。

14. 长白落叶松体胚发生再生体系优化
刘建飞, 刘炎, 刘克俭, 池阳, 霍志发, 霍永洪, 由香玲
植物学报    2020, 55 (5): 605-612.   DOI: 10.11983/CBB20030
发布日期: 2020-06-05
摘要970)   HTML23)    PDF (1755KB)(12622)    收藏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通过调节影响体胚发生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 进行愈伤组织的胚性恢复与保持以及体胚发生再生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 不同无性系之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 胚性愈伤组织在S+0.2 mg·L -1NAA+0.5 mg·L -1BA+0.5 mg·L -1KT+0.5 g·L -1谷氨酰胺+0.5 g·L -1水解酪蛋白+3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培养条件下, 可以恢复胚性并长久保持。在S+20 mg·L -1ABA+60 g·L -1PEG4000+6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条件下分化培养6周, 体胚发生率可达100%。将正常发育的体胚先在WPM+ 6 mg·L -1间苯三酚+1.0 g·L -1活性炭+3.0 mg·L -1VB1+2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条件下培养2周, 再转接至B5+ 0.4 mg·L -1NAA+1.0 mg·L -1IBA+0.5 mg·L -1GA3+2.0 mg·L -1VB1+1.0 g·L -1活性炭+2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条件下培养2周, 可见子叶舒展、下胚轴伸长且根系正常的体胚苗。该研究建立了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恢复与保持方法, 并进一步优化了体胚发生的植株再生体系, 为林木资源快速繁育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15. 踏破铁鞋无觅处——一类新型抗真菌剂的发现
周俭民, 曹立冬
植物学报    2020, 55 (5): 533-536.   DOI: 10.11983/CBB20158
发布日期: 2020-09-21
摘要1151)   HTML59)    PDF (686KB)(12611)    收藏

病原微生物通过其特有的机制破坏植物的防御屏障, 引发病害, 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研究病菌致病机制, 能够启发人们探索病害防控的新思路。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团队阐明了稻瘟病菌的一种特殊结构——侵染钉的发生机制, 发现超长碳链脂肪酸合成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超长碳链脂肪酸合成酶为靶点, 该团队寻找到了抑制超长碳链脂肪酸生物合成, 进而抑制侵染结构发生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广谱抑制多种病原真菌在动物和植物宿主上的致病力, 为创制新型农药开拓了新思路。

16. 大麦抗叶锈病慢锈性鉴定技术及抗性评价方法
车明哲, 王亚军, 马创新, 漆小泉
植物学报    2020, 55 (5): 573-576.   DOI: 10.11983/CBB20074
发布日期: 2020-07-21
摘要856)   HTML15)    PDF (3075KB)(12376)    收藏

成功的病原菌接种和准确的病情调查是大麦(Hordeum vulgare)抗病研究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大麦抗叶锈病慢锈性鉴定实验中几种常用的喷雾和涂抹接种方法, 以及主要的抗性评价指标, 并对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17. 青藏高原东南缘五种火绒草属植物的核型
王广艳1、2、4, 孟盈1、2、3, 聂泽龙1, 杨永平1、2、3
Plant Diversity    2013, 35 (3): 355-360.   DOI: 10.7677/ynzwyj201313035
摘要2323)      PDF (12830KB)(10609)    收藏

报道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5种6个居群火绒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银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souliei 2n=2x=24=13M+8m+3sm,1B;坚杆火绒草L.franchetii 2n=2x=26=6M+18m+2sm,2A;华火绒草L.sinense;四川木里海拔2406m的居群:2n=2x=26=4M+22m,1B,四川木里海拔3074m居群:2n=4x=52=16M+36m,1B;美头火绒草L.calocephalum 2n=4x=48=3M+43m+2sm,1B;毛香火绒草L.stracheyi 2n=4x=48=13M+35m,1A。对现有的染色体资料分析表明:火绒草属的染色体核型比较对称,但种间具一定的变异;多倍化可能是该属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发生强烈物种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8.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
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生物多样性    2002, 10 (1): 119-125.   DOI: 10.17520/biods.2002014
摘要 ( 7219 )    PDF (205KB)(10309)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607) CSCD(168)
19. 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
蒋志刚, 马勇, 吴毅, 王应祥, 冯祚建, 周开亚, 刘少英, 罗振华, 李春旺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3): 351-364.   DOI: 10.17520/biods.2014202
摘要 ( 5137 ) HTML122)    PDF (1125KB)(10218)    附录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67) CSCD(86)
20. 植物中验证蛋白相互作用的Pull-down和Co-IP技术
徐重益
植物学报    2020, 55 (1): 62-68.   DOI: 10.11983/CBB19143
发布日期: 2019-09-24
摘要9385)   HTML445)    PDF (3878KB)(9991)    收藏

蛋白互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不同时空层面上参与多种细胞学过程, 因此研究蛋白互作对理解分子调控网络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植物蛋白互作必须通过体外和体内系统进行验证。Pull-down和Co-IP是验证植物蛋白互作的常用技术。Pull-down被广泛用于体外验证蛋白间的直接互作; 而在植物活体内, 利用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瞬时表达蛋白, 继而通过Co-IP进行鉴定是目前验证蛋白互作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文对GST Pull-down和烟草瞬时表达系统中Co-IP技术原理及实验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以期为验证植物蛋白互作提供参考。

被引次数: CSCD(3)
21.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
周丽霞, 丁明懋
生物多样性    2007, 15 (2): 162-171.   DOI: 10.1360/biodiv.060290
摘要 ( 7861 )    PDF (357KB)(9967)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644) CSCD(145)
22. 茶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孙美莲, 王云生, 杨冬青, 韦朝领, 高丽萍, 夏涛, 单育, 骆洋
植物学报    2010, 45 (05): 579-587.   DOI: 10.3969/j.issn.1674-3466.2010.05.007
摘要2233)      PDF (517KB)(9830)    收藏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RT-PCR)准确性的先决条件。该文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芽、叶、幼根、嫩茎、花瓣、种子和愈伤组织为材料,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析了18S rRNA、GAPDHβ-actinα-tubulin 4个常用内参基因在茶树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经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发现, 当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茶树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 可选择β-actin作为校正内参基因; 而比较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和愈伤组织时, 可以选择GAPDH作为校正内参基因。
被引次数: CSCD(76)
23.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
邱念伟, 王修顺, 杨发斌, 杨晓刚, 杨文, 刁润洁, 王秀, 崔静, 周峰
植物学报    2016, 51 (5): 667-678.   DOI: 10.11983/CBB15190
摘要3978)   HTML58)    PDF (430KB)(9755)    收藏

Arnon法是叶绿素提取和测定最经典、最常用的方法, 此法虽经多次改进, 但仍存在着检测波长误差大、计算公式有误、提取速度慢、测定结果不够准确以及操作步骤繁琐等缺陷。该文提出了二甲基亚砜(DMSO)高温提取、80%丙酮稀释的两步快速浸提法, 使叶绿素提取和测定过程缩短至3小时以内。通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稀释比例及吸收光谱等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出了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叶绿素含量的准确计算公式, 并用多种类型的植物材料验证了改进后的提取方法, 证明该方法具优越性和可靠性。具体测定方法是将植物材料切成1 mm宽的细丝或细段, 取50-100 mg材料于10 mL具塞试管中; 加入2 mL DMSO, 使植物材料浸没其中, 65°C高温避光提取至植物材料变白或透明; 冷却后加入8 mL 80%丙酮, 混匀, 测定663.6和646.6 nm处的吸光度。用公式计算叶绿素浓度: Ca (mg∙L-1)=12.27A663.6-2.52A646.6; Cb (mg∙L-1)=20.10A646.6-4.92A663.6; CT (mg∙L-1)=Ca+Cb=7.35A663.6+17.58A646.6

被引次数: CSCD(21)
24. 林木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李少锋 苏晓华 张冰玉
植物学报    2011, 46 (1): 79-107.   DOI: 10.3724/SP.J.1259.2011.00079
摘要1855)      PDF (435KB)(9613)    收藏
林木种质资源丰富, 种质间遗传差异大, 控制林木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及转化对培育优良林木新品种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但许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林木基因未得到充分发掘和有效分离。近年来, 随着各种不同林木cDNA文库的建立, 大规模随机EST测序技术的运用以及克隆技术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 大量与林木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被分离和鉴定。这些重要基因的获得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害的林木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文综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林木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对基因克隆及其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被引次数: CSCD(9)
25. 贯众属的叶表皮特征
卢金梅, 成晓,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10, 32 (05): 381.   DOI: 10.3724/SP.J.1143.2010.10086
摘要3237)      PDF (52903KB)(9535)    收藏

对贯众属(Cyrtomium)19种植物和近缘类群的15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包括贯众属3个亚系的模式种在内的12个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贯众属的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近平直、弓形、浅波状、波状至深波状。贯众属的气孔器分布于叶片下表皮,有无规则型、横列型和极附型三种类型,其中无规则型是主要的气孔器类型。气孔器表面观为宽椭圆形,长椭圆形,稀为近圆形,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浅波状至啮齿-浅波状。大多数种类叶片表面角质膜具条纹,并常有条状隆起,或具颗粒等附属物。目前研究未发现可作为邢公侠二系四亚系诊断特征的明显的叶解剖特征。

26. 一种改良的植物DNA提取方法
李金璐, 王硕, 于婧, 王玲, 周世良
植物学报    2013, 48 (1): 72-78.   DOI: 10.3724/SP.J.1259.2013.00072
摘要7951)      PDF (712KB)(9431)    收藏
植物组织中含有大量多糖、多酚、酯类等次生代谢产物, 要从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 该文提出一种改良CTAB植物DNA提取方法(mCTAB), 并以10种常见植物为实验材料, 与4种常用的植物DNA提取试剂盒作对比。结果表明, m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质量好, PCR扩增成功率也较高, 而提取成本显著低于DNA提取试剂盒, 可有效用于植物DNA条形码等研究的植物DNA提取。
被引次数: CSCD(76)
27. 三个“哪些”: 植物园的使命
洪德元
生物多样性    2016, 24 (6): 728.   DOI: 10.17520/biods.2016158
摘要 ( 2341 ) HTML37)    PDF (336KB)(9419)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6) CSCD(6)
28. 植物春化特性及春化作用机理
胡巍 侯喜林 史公军
植物学报    2004, 21 (01): 26-36.  
摘要2541)      PDF (285KB)(9348)    收藏
春化作用是某些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植物在低温诱导下促使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理状态转变的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生理过程。本文对植物春化反应特性、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春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春化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被引次数: CSCD(14)
29.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周桔, 雷霆
生物多样性    2007, 15 (3): 306-311.   DOI: 10.1360/biodiv.070069
摘要 ( 6156 )    PDF (221KB)(9296)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680) CSCD(109)
30. 铃子香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向春雷1, 陈丽1, 陈亚萍1、2, 胡国雄1、2, 彭华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 (1): 1-10.   DOI: 10.7677/ynzwyj201312066
摘要2372)      PDF (45236KB)(9265)    收藏

研究了铃子香属(Chelonopsis)及其近缘类群毛药花属(Bostrychanthera)共16种植物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除等齿铃子组外,铃子香属其它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形;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可分为平直至弓形,深波状两种类型。所有种类的气孔器都只分布于下表皮且均为不规则型;保卫细胞的形状在种间几无差别,气孔外拱盖内缘的纹饰也都近平滑,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角质膜有三种类型,即山脊状,长条状,具颗粒状或雪花状附属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及角质膜类型为铃子香属内组、系或种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外,两个亚属内气孔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自的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31.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吴征镒
Plant Diversity    1991, 13 (S4): 1-3.  
摘要12182)      PDF (8147KB)(9262)    收藏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研究起始于1952年,当时由于全国植物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完成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检索表,而为本项研究提供了极其初步,却比较清晰的轮廓。其后,在中国科学家组成访苏代表团时,我又结合中国植物区系分区问题,初步分析了中国全境以及境内各自然植物区的特有科、属。
32. 2011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瞿礼嘉, 钱前, 袁明, 王小菁, 杨维才, 王台, 孔宏智, 蒋高明, 种康
植物学报    2012, 47 (4): 309-356.   DOI: 10.3724/SP.J.1259.2012.00309
摘要1563)      PDF (701KB)(9215)    收藏
2011年中国植物科学得到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加盟, 在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植物激素受体结构解析和信号转导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 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和计算生物学平台的水稻功能基因组与进化以及系统植物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1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被引次数: CSCD(8)
33. Beta多样性分解: 方法、应用与展望
斯幸峰, 赵郁豪, 陈传武, 任鹏, 曾頔, 吴玲兵, 丁平
生物多样性    2017, 25 (5): 464-480.   DOI: 10.17520/biods.2017024
摘要 ( 9831 ) HTML377)    PDF (1371KB)(9197)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13) CSCD(31)
34. 生物群落的种—面积关系
唐志尧, 乔秀娟,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6): 549-559.   DOI: 10.3724/SP.J.1003.2009.09144
摘要 ( 5512 ) HTML70)    PDF (369KB)(9134)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88) CSCD(45)
35. 2014年第1期整期pdf文件
生物多样性   
摘要   ( 1288 ) PDF (9256KB) ( 9118 )       收藏
36.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王剀, 任金龙, 陈宏满, 吕植桐, 郭宪光, 蒋珂, 陈进民, 李家堂, 郭鹏, 王英永, 车静
生物多样性    2020, 28 (2): 189-218.   DOI: 10.17520/biods.2019238
发布日期: 2020-03-27
摘要 ( 13211 ) HTML412)    PDF (4341KB)(9110)    附录   收藏
被引次数: CSCD(30)
37. 跳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陈建秀, 麻智春, 严海娟, 张峰
生物多样性    2007, 15 (2): 154-161.   DOI: 10.1360/biodiv.060288
摘要 ( 7237 )    PDF (370KB)(9011)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132) CSCD(65)
38. 南海东沙岛及太平岛鱼类种类组成和动物地理学特点
邵广昭, 陈正平, 陈静怡, 黄建华, 郭人维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6): 737-763.   DOI: 10.3724/SP.J.1003.2011.27133
摘要 ( 4225 ) HTML23)    PDF (533KB)(8825)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9) CSCD(10)
39.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鞠瑞亭, 李慧, 石正人, 李博
生物多样性    2012, 20 (5): 581-611.   DOI: 10.3724/SP.J.1003.2012.31148
摘要 ( 5152 ) HTML71)    PDF (737KB)(8807)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301) CSCD(83)
40. C3和C4植物光合途径的适应性变化和进化
龚春梅, 宁蓬勃, 王根轩, 梁宗锁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1): 206-221.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1.023
摘要 ( 3730 ) HTML20)    PDF (722KB)(8701)    收藏
被引次数: Baidu(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