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07, Vol. 29 ›› Issue (01): 58-66.
管开云, 山口裕文, 李景秀, 李宏哲, 马宏
收稿日期:
2006-05-23
出版日期:
2007-02-25
发布日期:
2007-02-25
通讯作者:
管开云
GUAN Kai-Yun, YAMAGUCHI Hirofumi, LI Jing-Xiu, LI Hong-Zhe, MA Hong
Received:
2006-05-23
Online:
2007-02-25
Published:
2007-02-25
Contact:
GUAN Kai-Yun
摘要: 秋海棠属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 在中国还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被利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收集整理和研究, 共记载了中国产26 种秋海棠属植物被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加以利用。在所记载的26 种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 有24 种作药用,8 种作食用(蔬菜) 或饮料, 5 种作饲料。3 种作饮料的种类在其自然分布地被广泛利用。9 种秋海棠作为多种用途加以利用, 其中8 种既被作为药用、食用和饮料, 也被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本研究还表明, 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 有些种类由于过度采集利用或其它因素已变得稀有或濒危。由此提出, 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成为今后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
管开云, 山口裕文, 李景秀, 李宏哲, 马宏.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58-66.
GUAN Kai-Yun, YAMAGUCHI Hirofumi, LI Jing-Xiu, LI Hong-Zhe, MA Hong. Traditional Uses of Begonias (Begoniaceae) in China[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58-66.
[1] | 杨珍珍1、2, 陈文红1, 税玉民1. 中国和越南秋海棠属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376-388. |
[2] | 杨珍珍1、4, 周仕顺2, 李智宏3, 汪健1, 陈文红1, 税玉民1.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两新记录种[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425-427. |
[3] | 耿彦飞1、2, 杨雅1, 张宇1, 张玲玲1, 王雨华1. 食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479-490. |
[4] | 王趁, 张玲玲, 王雨华. 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2): 209-213. |
[5] | 苏波1、2, 常艳芬1. 西双版纳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856-860. |
[6] | 黄秀珍1, 邹秀红2. 福建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野生药用植物的利用初探[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891-902. |
[7] | 杨珍珍1、5, 陈文红1, 盛家舒2, 罗林3, 张嵘梅4, 税玉民1. 秋海棠属孟连秋海棠的补充订正[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57-562. |
[8] | 汪健, 陈文红, HUGHES Mark, 杨珍珍, 税玉民. 中国秋海棠属等翅组的补遗[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63-568. |
[9] | 王静.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民俗中的植物及其文化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4): 537-544. |
[10] | 赵富伟, 姚瑶, 唐秀俊, 谢镇国, 杨胜国, 余永富, 武建勇, 周江菊, 张世玲, 李萍, 杨绍军, 雷启义, 薛达元. 贵州雷公山地区苗族的酒曲植物[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261-266. |
[11] | 焦丽娟1、2, 税玉民1. 中国秋海棠属 (秋海棠科) 植物的DNA条形码评价[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15-724. |
[12] | 裴盛基. 民族植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4): 401-406. |
[13] | 淮虎银, 高红明. 民族植物学应重视“人类利用实践对植物资源影响”的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4): 431-437. |
[14] | 龙春林1、2. 现代民族植物学引论[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4): 438-442. |
[15] | 黄玉绿1, 郭志永1, 刘宇婧1, 王业玲1, 罗斌圣1, 龙春林1、2. 广西靖西县壮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4): 443-45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