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7年, 第2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7-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郭书贤, 王冬梅, 吴学明, 袁甲正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6.
    摘要 ( 5946) PDF全文 ( 366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 对青海省柳属( Salix L .) 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 种( 含种以下5 变种、1 变型) , 隶属15 个组(Sect. ) , 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 , 居我国第4 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 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 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2 000~4 000 m, 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 (1) 种类丰富; ( 2) 多型性突出; (3 ) 地理成分较复杂, 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 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 (4) 特有现象不明显, 仅占青海种数的8.9%; (5 ) 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 占青海种数的93.3%。青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甘肃东部、陕西) 和东南部( 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 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 曹建国, 于晶, 王全喜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7-12.
    摘要 ( 5900) PDF全文 ( 431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桫椤科(Cyatheaceae ) 11 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的研究。桫椤科孢子辐射对称, 三裂缝, 裂缝长度达孢子半径的3/4 左右, 极面观三角形, 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扇形, 孢子极轴长为27~42μm, 赤道轴长为32~52μm。孢子表面纹饰是由周壁形成的, 可分为4 种类型, 即条纹状、疣状、刺条状、短刺状。根据孢子的形态特征, 对中国桫椤科孢子类型进行了划分, 对属的划分问题进行了探讨。
  • 王利松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3-25.
    摘要 ( 5255) PDF全文 ( 411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伞形科(Apiaceae) 囊瓣芹属( Pternopetalum Franchet ) 32 个分类群的60 个形态学性状, 利用DELTA 系统的UPGMA 算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属下形成以五匹青( P. vulgare (Dunn) Hand. -Mazz.)和东亚囊瓣( P. tanakae (Franchet & Sav. ) Hand. -Mazz. ) 为代表的两个主要表征群。两个主要表征群的分类结构和各自所包含的类群基本相应于前人研究中本属两个组的属下处理。根据全面相似性分析的结果和部分形态学特征的评估, 确认了属下6 个种的复合群: 即五匹青、囊瓣芹( P. davidii Franchet )、散血芹 ( P. botrychioides (Dunn) Hand. -Mazz. ) 、洱源囊瓣芹( P. molle (Franchet ) Hand. -Mazz. )、澜沧囊瓣芹( P. delavayi (Franchet) Hand. -Mazz. ) 和东亚囊瓣芹复合群。根据形态学特征在表型树上的分布分析表明: 伞形花序的着生位置、花柱的形态、花柱基的形状和萼齿的大小等生殖特征可能是属下早期分化的关键性性状。 属下主要变异类型( 种的复合群和典型狭域特有种) 对不同海拔区域和小生境的依赖, 以及不显著的形态学分化表明: 对横断山区较高的异质性生境的生态适应是囊瓣芹属类群多样化过程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 孔继君, 夏永梅, 李庆军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26-32.
    摘要 ( 5019) PDF全文 ( 406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毛舞花姜( Globba barthei Gagnep .) 的花序及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3 枚萼片原基首先于花顶连续发生, 随后花顶的中心凹陷形成环状原基, 环状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三枚花瓣—雄蕊共同原基, 并在花顶的中心形成花杯。共同原基分化形成花瓣和三枚内轮雄蕊, 紧接着外轮雄蕊在花杯的顶点发生。远轴的两枚内轮雄蕊延伸生长并相互融合形成了唇瓣, 近轴的一枚形成了可育雄蕊; 近轴的两枚外轮雄蕊发育形成了成熟花结构中的侧生退化雄蕊, 而远轴的一枚缺失。近轴的两枚外轮雄蕊原基起始的同时, 3 枚心皮原基也在中心花杯的内侧发生而后与外轮雄蕊相间排列。对毛舞花姜花序的发生和发育的观察发现, 在花序轴的头几片初级苞片中产生的是珠芽原基而非蝎尾状小花序原基, 其形态特征类似于早期的蝎尾状小花序原基, 由此推测珠芽很可能是蝎尾状小花序的变异。
  • 闫立霞, 胡春根, 姚家玲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33-37.
    摘要 ( 5224) PDF全文 ( 391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处于单核期的盾叶薯蓣花药为材料, 经愈伤组织途径成功获得单倍体盾叶薯蓣新材料。对盾叶薯蓣花药培养、植株再生过程的研究表明: 来自不同居群的外植体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影响; W14 是适合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 花药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 MS 基本培养基+ BA2.0 mg/L + IAA0.2 mg/L; 生根培养基为添加了IBA2.0 mg/L、NAA0.4mg/L 和0.5 g/L 活性碳的MS 培养基。以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检查花培植株的结果表明, 有8%~12% 的个体为单倍体。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单倍体育种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材料和技术基础。
  • 李鹂, 党承林, 黄瑞复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38-42.
    摘要 ( 5195) PDF全文 ( 380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省野生居群的短葶飞蓬有丝分裂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在云南省大理苍山、腾冲杨家坪的二倍体野生居群中, 发现有三倍体个体的存在。苍山居群的两种核型分别为2n = 2x = 18 = 4m + 10sm +4st, 2n = 3x= 27 = 6m+12sm+ 9st ; 杨家坪居群的两种核型分别为2n = 2x = 18 = 6m + 10sm + 2st , 2n = 3x = 27= 3m+ 15sm + 9st。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表型的分析, 认为短葶飞蓬可以采取多倍体育种方式获得更优良的品种。
  • 唐安军, 宋松泉, 龙春林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43-50.
    摘要 ( 5824) PDF全文 ( 39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个物种的灭绝是与其受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威胁程度相关的。随着物种的加速绝灭, 保护生物多样性受到广泛地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生物技术之一是建立种子基因库, 进行迁地保护。种子库理想的贮藏条件主要取决于种子含水量、贮藏环境(如温度和湿度) 和贮存种子的容器。进行种子贮藏, 了解种子生命力和活力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除了种子自身的生理特征外,种子的贮藏寿命与种子成熟度、收获技术、加工处理方法也是息息相关的。即使在最适的库存条件下, 种子也会随时间发生劣变。因此, 必须根据种子特定的贮藏行为, 加以考虑影响种子存活的3 个主要方面( 贮藏环境、贮藏期和植物种类) 而选择有效的贮藏方案。本文试图讨论种子贮藏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及其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便更好地通过种子基因库, 长期有效地保存植物种质资源。
  • 王静, 唐亚, 夏怡凡, 张立芸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51-57.
    摘要 ( 5254) PDF全文 ( 408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川渝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川渝地区共有马先蒿属植物181 种, 分属于11 个群70 个系, 其物种多样性在川渝地区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水平在海拔3 500~4 000 m 最高。在SPSS 软件的支持下,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川渝地区148个单元格内主要环境因素与马先蒿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之间的关系, 表明熊蜂物种丰富度、海拔高度和≥15℃的积温依次是影响川渝地区马先蒿属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熊蜂物种丰富度和海拔高度与马先蒿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熊蜂对马先蒿属植物的繁殖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 诸多温度因子中, ≥15℃积温对马先蒿属物种多样性分布影响最大, 与马先蒿属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 这与它喜好高海拔地区寒冷的环境相一致。
  • 管开云, 山口裕文, 李景秀, 李宏哲, 马宏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58-66.
    摘要 ( 6256) PDF全文 ( 432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秋海棠属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 在中国还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被利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收集整理和研究, 共记载了中国产26 种秋海棠属植物被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加以利用。在所记载的26 种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 有24 种作药用,8 种作食用(蔬菜) 或饮料, 5 种作饲料。3 种作饮料的种类在其自然分布地被广泛利用。9 种秋海棠作为多种用途加以利用, 其中8 种既被作为药用、食用和饮料, 也被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本研究还表明, 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 有些种类由于过度采集利用或其它因素已变得稀有或濒危。由此提出, 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成为今后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 程红焱, 宋松泉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67-78.
    摘要 ( 5067) PDF全文 ( 486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油脂动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不同种子的贮藏油脂的降解途径不同。目前提出有3 条途径: 传统的脂酶直接水解途径; 新近发现的酰基-CoA-二酯酰甘油酰基转移酶途径和脂氧合酶(LOX) 途径。前两条途径不依赖于LOX。这3 条途径可能在贮藏油脂动员过程中是并存的,但目前尚不知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油脂降解是以那一条降解途径为主, 以及不同的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此外, 3 条降解途径目前都缺乏分子生物学的直接证据。
  • 王雅英, Moore A L, 杨盛昌, 田惠桥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74-78.
    摘要 ( 4964) PDF全文 ( 45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 AOX) 位于高等植物线粒体内膜, 从细胞色素途径的辅酶Q分岔, 催化4 个电子还原氧分子形成水的另一终端氧化酶。分离纯化有活性的AOX 比较困难。本文研究AOX 原核表达, 选择pFLAG-1 分泌表达载体, 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 IPTG) 诱导AOX 优化表达,pFLAG-1-AOX 大肠杆菌优化表达条件为: 宿主DH5α、温度37℃、细胞密度OD600 = 0.6、IPTG 浓度0 . 2mmol/L, 诱导后60 min 收获细胞; 获得少量可溶的细胞外周质AOX 和大量不溶的AOX, 为深入研究AOX打下基础, 同时为研究膜蛋白原核表达提供依据。
  • 曾幼玲, 幸婷, 蔡忠贞, 张富春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79-84.
    摘要 ( 5412) PDF全文 ( 484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发表的几种藜科植物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 基因的同源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 采用
    RT-PCR 方法从盐生植物盐爪爪( Kalidium foliatum) 中扩增出BADH 基因的1 个开放阅读框架, 其核苷酸序列长1 503 bp ,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500 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序列与藜科几种盐生植物如滨藜、碱蓬、菠菜、山菠菜和甜菜等的同源性为81% , 与甜土植物水稻的同源性为69%。氨基酸序列与以上两类植物(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 的同源性比对为80% 和71% , 说明BADH 基因在藜科盐生植物中是一种较高保守的基因。BADH 基因编码的多肽在高等植物中行使重要的功能。用不同浓度的NaCl 胁迫处理盐爪爪植株, BADH mRNA 的表达水平比对照植株高, 说明盐爪爪BADH 基因的表达受盐诱导, 间接说明甜菜碱醛脱氢酶催化合成的甜菜碱作为渗透调节的小分子物质, 它的积累与盐胁迫存在紧密关联, 本研究为进一
    步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明盐爪爪的耐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爱荣, 张远兵, 陈庆榆, 张丛宇, 熊周林, 何庆元, 王桂芹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85-90.
    摘要 ( 6223) PDF全文 ( 778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NaCl 浓度为0 ( 对照)、50、100、150、200、250、300、350 mmol/L 处理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 Griseb] 。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 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冠比都下降, 含水量和肉质化程度先略高于对照, 而后逐渐下降; 根、茎和叶中Na+ 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K+ 含量呈下降趋势, 且在同一浓度的盐处理下, 叶的Na+ 和K+ 含量最高, 茎的次之, 根的最低; 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 FAA) 逐渐减少, 脯氨酸( proline, Pro) 含量先略低于对照, 而后则急剧上升, 可溶性糖含量( soluble sugar , SS)
    的变化正相反; 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 Pn)、气孔导度( stomatal conductance , Gs) 和蒸腾速率( transpiration rate , Tr) 呈下降趋势, 胞间CO2 浓度(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 Ci ) 呈上升趋势; 膜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因此, 空心莲子草是一种盐生植物, 且最适盐浓度较低; Na+ 主要积累在地上部的茎和叶中。推测它有可能向盐渍土壤蔓延。
  • 李小娟, 王留阳, 杨惠玲, 刘建全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91-97.
    摘要 ( 5676) PDF全文 ( 400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野外考察发现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 和管花秦艽( G. siphonantha Maxim . ex Kusn. ) 同域分布时存在大量形态位于二者之间的个体。经形态变异研究后发现它们可能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杂交后代。对两个亲本种以及假设杂交群体共55 个个体的核糖体ITS 序列和叶绿体trnS-G 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形态个体是麻花艽和管花秦艽的自然杂交后代。此外分析了两个亲本种以及杂交群内个体间trnS-G和ITS 序列的变异状况以及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鉴定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指出可能是杂交诱导的叶绿体基因组重组以及早期物种分化中的谱系筛选不彻底等原因造成了亲本种群体内序列变异的多样化。
  • 邓小莉, 周岩, 常景玲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98-102.
    摘要 ( 6030) PDF全文 ( 417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散叶生菜大速生( Lactuca sativa var. capatata L. ) 为试材, 以MS 为基本培养基, 采用不同激素配比, 确定生菜高效诱芽培养基为MS + 1.5 mg/L 6 - BA + 0.2 mg/L IAA;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 筛选培养基中适宜的潮霉素选择压为20 mg/L, 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00mg/L;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携带O 型和A 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O21 - O14 - A21 - HBcAg 转入大速生散叶生菜, 对部分抗性植株进行PCR 和PCR-Southern 杂交检测, 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生菜基因组中。RT-PCR 检测初步表明, O21 - O14 - A21 - HBcAg 基因可以在生菜中正常转录表达。
  • 袁长春, 何雪宝, 袁秋梅, 施苏华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03-108.
    摘要 ( 4701) PDF全文 ( 409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自然杂交种Meconopsis× cookei 及其亲本红花绿绒蒿M. punicea 和五脉绿绒蒿M. quintuplinervia 的叶绿体DNA trnL- trnF 区进行了序列测定, 所得序列的长度为957~961 bp , 其中M. × cookei 的序列长度为960bp , 红花绿绒蒿为961 bp , 五脉绿绒蒿为957 bp。利用软件Clustal X 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和碱基比较, 排序后的序列长度为964 bp , 其中trnL intron 为512 bp , trnL 3′exon 为50 bp , trnL- trnF intergenic spacer ( IGS) 为361 bp , 还包括41 bp 的trnF 5′端片段。整个trnL- trnF 区序列共有25 个变异位点, 其中杂交种M. × cookei与红花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有21 个( 占84% ) , M. × cookei 与五脉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仅有1 个(占4% ) , 余下3 个位点( 占12%) 中, M. × cookei 的碱基与两个亲本均不相同。分析结果表明, 杂交种M. × cookei 的叶绿体基因trnL- trnF 来自红花绿绒蒿, 根据质体细胞质遗传的规律, 从而推测红花绿绒蒿为该杂交种的母本, 五脉绿绒蒿为其父本。
  • 常玮, 李树云, 胡虹, 樊亚宇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09-114.
    摘要 ( 5776) PDF全文 ( 414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西伯利亚、索尔邦、蒂伯3 个东方百合品种( Lilium“Oriental Hybrids”) 鳞茎繁育过程中植株的气体交换、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进行了测定, 试图了解东方百合在滇中低纬高原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性。3 个品种中, 蒂伯的光合能力最强, 西伯利亚最弱, 其光合速率与羧化效率、比叶重及叶氮含量相关, 说明其光合能力主要受Rubisco 的活性和/或数量影响。3 个品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低, 且在高光下没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对光强表现出宽广的适应性。不同品种的光合最适温度不同, 西伯利亚较高( 25.5~34. 9℃) , 适宜种植于较温暖的地区; 索尔邦较低( 19.3~25. 6℃) , 适宜种植于冷凉地区; 蒂伯对温度较不敏感, 在滇中低纬高原的气候条件下有更广的种植区域。
  • 王松华, 周正义, 何庆元, 王晓鹏, 宋李红, 陆晓明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15-121.
    摘要 ( 5127) PDF全文 ( 476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重金属镍(Ni ) 对扬麦158 ( Triticum aestivum L) 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外源一氧化氮(NO) 对Ni 毒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 100μmol/L Ni 处理显著抑制小麦幼苗生长, 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 丙二醛(MDA) 含量显著升高, 且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 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400μmol/L 硝谱钠(SNP, NO 供体) 预处理2 d , 能够明显减轻Ni 毒害, 使叶绿素和MDA 含量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NO 可能是通过提高APX 和GR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及谷胱甘肽含量而增强植株抗氧化能力, 显著减轻由Ni 导致的叶片Ca 和Fe 含量下降而增强小麦幼苗抵御Ni 毒害的能力。
  • 房立真, 杨婉秋, 董泽军, 邵红军, 刘吉开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22-124.
    摘要 ( 4576) PDF全文 ( 333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担子菌红汁乳菇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绿色类色素, 其化学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包括二维核磁共振鉴定为: 1 - [ (15 E ) -丁烯-17-酮]-4-甲基-7-异丙基薁。同时还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其它三个红紫色的类色素。
  • 彭卫新, 张阳德, 杨科, 肖业成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25-128.
    摘要 ( 5224) PDF全文 ( 365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生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 的根茎中分离得一个骨架新颖的天然产物, 经波谱鉴定为一个新的生姜内酯(1), 同时分离得到7 个已知化合物, 分别为6-姜烯酚(2), 1-去氢姜二酮(3), 6-姜磺酸(4), 3, 5-二酮-1, 7-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5), 姜酮A(6), β-谷甾醇(7) 和豆甾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