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1992, Vol. 14 ›› Issue (S5): 1-3.
• 研究论文 •
陆树刚
出版日期:
1992-12-26
发布日期:
1992-12-26
Lu Shu-Gang
Online:
1992-12-26
Published:
1992-12-26
摘要:
本文对独龙江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进行研究。该地区位于云南的西北部、横断山脉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据目前所知,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41科,102属和275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水龙骨科是该蕨类植物区系中最大的科。本文将属和种的地理分布区分别划分为16和13个分布区类型(表3和表4),此外,还列出了该蕨类植物区系与其他15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根据单位面积种类数量的比较,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和相似性系数的研究等结果.
陆树刚. 云南独龙江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J]. Plant Diversity, 1992, 14(S5): 1-3.
Lu Shu-Gang. A STUDY ON THE FLORISTIC PHYTOGEOGRAPHY OF PTERIDOPHYTES OF DULONGJIANG , YUNNAN[J]. Plant Diversity, 1992, 14(S5): 1-3.
[1] | 苏波1、2, 常艳芬1. 西双版纳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856-860. |
[2] | 周喜乐, 严岳鸿. 两种蕨类植物孢子囊柄的结构观察[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3): 271-274. |
[3] | 郭严冬, 王全喜, 李保贵, 曹建国. 阔叶鳞盖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47-754. |
[4] | 杨亲二. 植物区系地理学重要术语“分布区类型”的英译问题[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42-144. |
[5] | 王凡红1、2、3, 李德铢1、2, 薛春迎1、2, 卢金梅1、2.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的科属比较[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91-809. |
[6] | 林玲1, 汪书丽1、2, 土艳丽3, 罗建1、2. 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和物种多样性[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335-342. |
[7] | 郝朝运, 谭乐和, 范睿, 鱼欢, 杨建峰, 邬华松. 我国胡椒属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5): 421-429. |
[8] | 张鹏涛1 , 2 , 何 隽1 , 许 刚1 , 涂 琳1 , 郭 娜1 , 赵 昱1 , 彭丽艳1 , 赵勤实1 . 蕨类植物里白中一个新的对映- 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J]. Plant Diversity, 2009, 31(02): 183-186. |
[9] | 方云山, 杨亚滨, 杨明惠, 杨雪琼, 董刘宏, 丁中涛 . 苏铁蕨的化学成分[J]. Plant Diversity, 2008, 30(6): 725-728. |
[10] | 王金虎1, 2 , 郝日明3 , 汤庚国1 . 江苏蕨类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2): 137-144. |
[11] | 曹建国, 于晶, 王全喜.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的形态Ⅶ . 桫椤科[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7-12. |
[12] | 张鹏涛1、 2, 何隽1, 许刚1, 涂琳1, 郭娜1, 赵昱1, 彭丽艳1, 赵勤实1. 蕨类植物里白中一个新的对映- 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J]. Plant Diversity, 2006, 02(02): 183-186. |
[13] | 戴锡玲1,2 , 王全喜2 , 于 晶2 , 朱瑞良1 .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Ⅵ . 凤尾蕨科[J]. Plant Diversity, 2005, 27(05): 489-500. |
[14] | 苟光前,王培善. 贵州蕨类植物资料[J]. Plant Diversity, 2005, 27(02): 144-146. |
[15] | 赵一之 朱宗元. 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植物特有属[J].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