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2): 229-237.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4020
陕莎莎, 张鸾, 赵利华, 李素清
摘要: 为探究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针叶林林下枯落物–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对林间放牧的响应,以恢复年限约30年的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在有/无放牧干扰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土壤(0-20 cm)C、N、P含量、化学计量比、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差异.结果表明:4个样地枯落物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分别为338.98-545.95、6.63-11.59和1.51-2.19 g/kg,C:N、C:P和N:P分别为31.80-78.93、161.29-361.84和3.45-6.58,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为26.08-34.52、0.03-0.29和0.29-0.97 mg g-1h-1.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65-9.54、0.78-1.29和0.24-0.47 g/kg,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分别为0.21-0.28、10.90-15.38、1.94-4.00和28.17-83.55、5.16-10.18 mg/kg,C:N、C:P和N:P分别为6.00-7.40、18.68-24.23和2.77-3.62,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介于17.90-24.70、1.08-1.71、0.46-1.01 mg g-1h-1.放牧干扰使油松和樟子松林枯落物半分解层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土壤有机C、全N、全P、微生物生物量C含量及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还使油松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全N、N:P及土壤脲酶活性,樟子松林枯落物两层全P含量、未分解层脲酶活性和半分解层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且樟子松林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尤其是微生物生物量C、硝态氮和速效磷,以及与C、N、P有关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油松林.因此,研究区枯落物–土壤养分循环主要受到N和P的共同限制,林间适度放牧可以缓解人工林枯落物-土壤N、P限制,加速枯落物分解和土壤C、N、P尤其是有效态转化,樟子松更利于增加土壤C、N、P的有效性,可以考虑在区域造林规划和小老树更新改造时适当增加樟子松人工林的比例.(图4表3参42)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