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15, Vol. 37 ›› Issue (06): 704-712.DOI: 10.7677/ynzwyj201515043
龙春玲1、2, 孔亭1、2, 李玮剑1、2, 杨光耀1、2, 张文根1、2
收稿日期:
2015-03-13
出版日期:
2015-11-25
发布日期:
2015-05-19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26004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2BAC11B02)
LONG Chun-Ling-1、2, KONG Ting-1、2, LI Wei-Jian-1、2, YANG Guang-Yao-1、2, ZHANG Wen-Gen-1、2
Received:
2015-03-13
Online:
2015-11-25
Published:
2015-05-19
Supported b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26004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2BAC11B02)
摘要:
井冈寒竹复合体 (Gelidocalamus stellatus Wen complex) 包括井冈寒竹 (Gelidocalamus stellatus)、蒙竹 (Gauritus)、小蒙竹 (Gmonophyllus)、多叶井冈寒竹 (Gmultifolius) 和武功山短枝竹 (Gwugongshanensis),其分类处理尚存在争议。通过对该复合体13个自然居群的13个主要分类性状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 13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枝下高变异幅度最大 (276%),叶长宽比变异最小 (64%);2) 胸径、节数、枝下高、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枝盘数等7个性状在模式产地井冈山4个居群间较为稳定,但可以将复合体居群进行有效区分,可能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3) 九凝山居群 (JYM) 和小龙归 (XLG) 居群表型与井冈山居群 (JGM) 的最为相近,连坪乡 (LPC) 和黄河村居群 (HHV) 叶片性状以及武功山居群 (WGM) 秆的特性与其它居群有显著的差异,杆子坑 (GZD) 和溶家洞 (RJC) 居群分枝数明显多于其它居群。结合秆箨和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我们对该复合体不同居群的分类处理进行了讨论,不支持多叶井冈寒竹新种的成立,支持将蒙竹废除;建议将小蒙竹和武功山短枝竹作为井冈寒竹种下单位处理。
中图分类号:
龙春玲1、2, 孔亭1、2, 李玮剑1、2, 杨光耀1、2, 张文根1、2. 井冈寒竹复合体 (竹亚科) 的表型变异及其分类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704-712.
LONG Chun-Ling-, KONG Ting-, LI Wei-Jian-, YANG Guang-Yao-, ZHANG Wen-Gen.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Gelidocalamus stellatus Wen Complex (Bambusoideae)[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704-712.
耿伯介, 王正平, 1996. 中国植物志 第9卷 第1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622—630 |
[1] | 杨汉奇, 李德铢. 中国竹亚科空竹属的整理[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46-550. |
[2] | 谢宁, 孙茂盛, 杨汉奇. 云南三种竹子果实形态特征[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69-571. |
[3] | 于丽霞, 李斌, 黄海泉, 鄢波. 竹亚科lea3基因的进化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07-714. |
[4] | 曾翼, 夏念和, 林汝顺. 中国云南巨竹属一新种[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5): 581-583. |
[5] | 张玉霄1、2, 许宇星4, 马朋飞1、2, 张丽娜1、2、3, 李德铢1、2. 竹亚科叶绿体DNA条形码筛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43-750. |
[6] | 李德铢1、2, 杨红梅1、2、3, 张玉霄1、2.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竹亚科青篱竹属和新小竹属的修订[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5): 605-612. |
[7] | 赖广辉. 安徽刚竹属新植物[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2): 131-140. |
[8] | 梁鹏1, 孔祥翔2, 王春涛2, 查向东1, 胡向阳2. pFGC5941的改造及拟南芥NAC1和SIP1双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遗传转化[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4): 403-. |
[9] | 杨汉奇1, 孙茂盛2. 马来甜龙竹和小叶龙竹花序和果实的补充描述[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2): 161-163. |
[10] | 王丹,庞春华,高亚卉,郝晓杰,王祎玲 . 茶条槭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J].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2): 117-125. |
[11] | 陈 悦1 , 2 , 许大全1 . 饱和白光引起的光系统II 捕光复合体(LHCII ) 从反应中心复合体脱离不同于弱红光引起的状态1 向状态2 的转换[J]. Plant Diversity, 2009, 31(1): 67-74. |
[12] | 魏开发1 , 贾文锁2 . ABA 信号转运调节的基因表达与源库动力学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09, 31(04): 344-352. |
[13] | 王利松. 伞形科囊瓣芹属的表型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13-25. |
[14] | 史刚荣; 刘蕾. 淮北相山三种群落中优势树种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学特征[J]. Plant Diversity, 2006, 28(04): 363-370. |
[15] | 杨汉奇1、 2, 王红1, 李德铢1**. 竹属及其近缘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J]. Plant Diversity, 2006, 28(03): 261-26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