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10年, 第32卷, 第S17期 
刊出日期:2010-1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MA Jin Shuang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1-18.
    摘要 ( 3764) PDF全文 ( 38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Based on various reports both in print and online, 533 species have been selected as invasive species or potential invasive plants from North America.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invasive nature, the primary data on these invasive or potential invasive plants in North America are reported,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plant taxa, their habits, invasive origin, introduced time, meanings of introduction, most invasive habitats, invasive grades, and distribution in each states/provinces of North America.

  • MA JinShuang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19-45.
    摘要 ( 5346) PDF全文 ( 384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Leafy spurge (Euphorbia esula L., s. lato.) native to Eurasia is one of the most notorious invasive plant in North America.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ll, details of taxonomy, biology, physiology, invasion, damage and loss, as well as various controls of leafy spurge have been reviewed here, and concise prospects and summary are also discussed, with more than 200 references cited as well.

  • 卫然1、2, 张宪春1, 齐新萍1、2、3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46-54.
    摘要 ( 4911) PDF全文 ( 374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探讨肠蕨属(Diplaziopsis)和同囊蕨属(Homalosorus)的系统位置与相关类群的亲缘关系,选取这两个属中的全部植物,近缘科属25个种,以及外类群3个种的材料,对两个叶绿体DNA片段(rbcL,rps4+rps4trnS IGS)进行测序,运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和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对获得的序列进行联合矩阵分析,构建基因树。基因树的拓扑结构显示:1)肠蕨属和同囊蕨属组成一单系分支,且支持率较高;2)肠蕨属和同囊蕨属不与蹄盖蕨科的成员聚为一支,且关系较远;3)肠蕨属和同囊蕨属与鳞毛蕨科,铁角蕨科互为平行关系。肠蕨属和同囊蕨属形态上同铁角蕨科关系较近,前两者应被划分为单独的一个科。

  • 齐新萍1、2、3, 张宪春2, 卫然2、3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55-64.
    摘要 ( 7066) PDF全文 ( 421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查阅标本,野外观察和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中国产瓦韦属革质叶组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植物的鳞片和隔丝不同于瓦韦属的其它组成员,但组内种间区别不明显。该组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孢子囊群着生的位置是物种划分的最重要的性状。瓦韦属革质叶组植物在中国分布有5种和1变种,分别是高山瓦韦(Lepisorus eilophyllus), 带叶瓦韦(Lloriformis), 狭带瓦韦(Lloriformis varstenistos ), 滇瓦韦(Lsublinearis),丛生瓦韦(Lcespitosus)和长瓦韦(Lpseudonudus )。对两个名称进行了归并,分别是将云南瓦韦(Lepisors xiphiopteris)处理为带叶瓦韦(Lloriformis)的异名,披针叶瓦韦(Lepisorus lancifolius)处理为滇瓦韦(Lsublinearis)的异名。给出了革质叶组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以及每个种的描述,对重要的分类性状进行了评论。

  • 黄姝博1, 胡永红2 , 吴冬3 , 田旗1 , 李宏庆4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65-73.
    摘要 ( 4481) PDF全文 ( 372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测量了福建小叶买麻藤11个种群116个植株1 139片叶的15个性状。分析得出小叶买麻藤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9281,种群内平均为17573。小叶买麻藤的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种群内部(9114%)。UPGMA聚类和Mantel检验支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16,P=00020<0005)。种群分化呈现距离隔离格局。

  • 陈香波1, 田旗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74-80.
    摘要 ( 4396) PDF全文 ( 40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夏蜡梅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取样,以保留95%以上天然群体等位基因为标准制定出夏蜡梅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即采集6个群体,群体抽样比例为30%,居群取样时应适当控制采种间距在26 m以上。采种实施迁地保护后,后代群体检测证实该取样策略能够有效保留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由此探讨了濒危植物系统迁地保护的采样模式与技术措施。

  • 田旗1, 黄姝博1, 胡永红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81-88.
    摘要 ( 5779) PDF全文 ( 46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舟山群岛和大金山岛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与动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在7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71种,隶属于46科63属;该群落以普陀樟、朴树(Celtis sinensis)、天仙果(Ficus erecta var beecheyan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为优势种;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多数优势种种群处于增长状态;(2) 群落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为99917,ShannonWiener指数为30657,Simpson指数为09007,均匀度指数为07192,该群落的层次格局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3) 与其他4个不同群落比较,普陀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略低。

  • 杨蕾1, 孙萍2, 林英超2, 唐中华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89-96.
    摘要 ( 5125) PDF全文 ( 583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拟南芥ein25、ein31和ctr11是乙烯信号途径中关键基因的突变体,ein25对外源乙烯完全不敏感,ein31为部分不敏感,而ctr11为组成型乙烯反应突变体。乙烯不敏感突变体ein25和ein31在PEG胁迫条件下,其莲座叶的生长、地上生物量、叶面积与Col0和ctr11突变体相比显著地受到抑制,表明乙烯信号对PEG胁迫下拟南芥的形态生长具有积极调控的作用;对各突变体中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MDA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在响应干旱胁迫的反应中,乙烯信号能够调控植物降低水势来维持一定的细胞渗透压,具有更好的保水能力,产生的MDA含量相对较低。乙烯信号在提高植物抗旱性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调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的生成,说明乙烯信号对植物体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抵御干旱胁迫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

  • 王凤英1, 胡永红1、2, 田旗1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97.
    摘要 ( 3399) PDF全文 ( 47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海岛植物普陀樟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以普陀樟引种实生苗的叶片为实验材料,于冬季对其进行不同低温梯度的处理,测定了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普陀樟叶片相对电导率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也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 “M”型的变化趋势。

  • 李丽, 黄姝博, 田旗
    Plant Diversity. 2010, 32(S17): 101.
    摘要 ( 3879) PDF全文 ( 365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上海辰山植物园是全球植物园体系中的新成员,是以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目前已收集了3 000多种和6 000多园艺品种。如此丰富的植物类群、春夏潮湿的气候条件,给辰山植物园带来了错综复杂的病虫害。出于对植物和游客的保护,作者提出了在园区应用无公害农药的设想。通过对以往病虫害信息的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个包含30种无公害农药的使用计划,其中包括14种生物源农药、2种矿源农药和14种有机合成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