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8年, 第3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8-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陈家辉1 , 2 , 孙 航1 , 杨永平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7.
    摘要 ( 6122) PDF全文 ( 464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61 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 以杨属为外类群对柳属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经简约性分析, 得到了21 个同等简约的分支树, 其严格一致树支持柳属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但不支持将钻天柳属和心叶柳属从柳属中划分出去独立成属, 也不支持对柳属进行属级水平上的细分, 后两个结果得到孢粉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支持。柳亚属为一个单系分支, 皱纹柳亚属和黄花柳亚属也形成了一个单系分支。根据本研究的结果, 建议将柳属划分为钻天柳亚属、柳亚属及黄花柳亚属3 个亚属。由于较低的靴带支持率, 其系统发育关系难于探讨。鉴于分支分析的一致性指数、保持性指数、各分支内部的支持率均不高, 柳属的属下分类系统的划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金孝锋1 , 丁炳扬2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9-12.
    摘要 ( 5193) PDF全文 ( 485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中国产里白科(Gleicheniaceae ) 植物分类修订过程中, 描述了芒萁属( Dicranopteris) 一新变型, 即参差大芒萁( Dicranopteris ampla f . irregularis) ; 承认中国里白属( Diplopterygium) 植物9 种, 将红毛里白( Diplopterygium rufopilosum) 处理为厚毛里白( D. rufum) 的异名, 将正里白( Diplopterygium criticum)、海南里白( D. simulans)、灰里白( Hicriopteris reflexa) 、假里白( D. glaucoides)、峨眉里白( H. omeiensis) 和云南里白( Diplopterygium yunnanense) 处理为大里白( D. giganteum) 的异名。此外还附有国产里白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 吴玉虎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3-14.
    摘要 ( 4478) PDF全文 ( 370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产自青海的以礼草属一新种———长芒以礼草( Kengyilia longiaristata) , 进行了描述。
  • 向春雷1 , 2 , 彭 华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5-16.
    摘要 ( 5114) PDF全文 ( 346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在对铃子香属( Chelonopsis) 进行系统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白花铃子香( C. albiflora) 的模式标本已遗失。为了使这一名称的用法得以保持,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维也纳法规) 之规则9. 11 和9. 15 ,作者为其指定了一个新模式。同时本文也对白花铃子香( C. albiflora) 和轮叶铃子香( C. souliei) 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 熊红霞1 , 2 , 戴玉成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7-18.
    摘要 ( 5008) PDF全文 ( 37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菌物资源调查中, 发现担子菌纲的两种木生真菌, 浅黄缘索革菌( Hypochniciellum cremeoisabellinum) 和泊氏尖齿菌( Mucronella bresadolae) , 两者均为中国新记录种, 同时缘索革菌属( Hypochniciellum) 和尖齿菌属( Mucronella) 也为中国新记录属。本文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孙同兴1 , 吴 鸿2 , 李秉滔2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9-37.
    摘要 ( 5104) PDF全文 ( 459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叶表皮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番荔枝科93 种2 变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番荔枝科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具有较大相似性, 如叶表面均具有表皮毛, 表皮细胞具有晶体, 气孔器为平列型, 具2~6 个副卫细胞, 仅分布在远轴面, 普遍具有败育气孔器, 叶肉组织中普遍含有油细胞等,但表皮毛的类型, 表皮细胞的形状, 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 叶肉组织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属间和种间差异。
  • 陈家辉1 , 2 , 孙 航1 , 杨永平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38-46.
    摘要 ( 5939) PDF全文 ( 40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29 种柳属( Salix) 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柳属的角质层蜡质纹饰可以划分为: 痂状蜡质层, 壳状平滑蜡质层, 具凸起颗粒的蜡质层, 具颗粒的蜡质层, 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6 种类型。其中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均为柳属所特有的蜡质类型, 后者为前者的变型, 这两种蜡质纹饰类型多见于较为进化的皱纹柳亚属和黄花柳亚属, 故推测其可能为柳属中较为进化的性状。研究还发现气孔有外拱盖扁平和隆起呈脊状2 种类型。而气孔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的类型仅见于高山和北极的类群中, 因而推测该类型可能同高山和极地的低温等环境有关。气孔外拱盖的形态及其角化的情况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 对于柳属植物, 尤其是一些表型相似的种类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但对于组、亚属的界定作用不大。
  • 冯 缨, 潘伯荣, 沈观冕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47-50.
    摘要 ( 5041) PDF全文 ( 38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疆是我国沙拐枣属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省份, 有19 种, 约占总种数的82 . 6% , 其中刺果组中新疆特有种就有5 个。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新疆沙拐枣属刺果组野生的11 种植物的种子形态, 并编排分种检索表。结果表明: 该组植物的种子可分为3 大类: (1) 瘦果每肋上长一行刺; (2) 瘦果每肋上长二行刺; (3) 瘦果每肋上长三行刺。瘦果肋上刺毛的列数、交织和软硬程度显示出显著的差别, 可以作为沙拐枣属刺果组植物种间分类的依据。
  • 林娜娜1 , 2 , 王 红1 , 李德铢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51-63.
    摘要 ( 5156) PDF全文 ( 399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 对东亚地区帚菊木族及其南美相关类群共12 属31 个种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 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 气孔器主要为星型和无规则型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 垂周壁平直弓形、浅波状或波浪状。气孔器表面观为椭圆形和近圆形, 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平滑至浅波状, 其中Macroclinidium 较为特殊, 具有双层气孔外拱盖。叶表面通常光滑无蜡质或角质, 部分种叶表面具薄片状或层状蜡质。研究表明, 叶表皮特征在种间一致性较高, 但在属间, 特别是属群和亚族间存在一定差异。

  • 高 洁1 , 2 , 李巧明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64-68.
    摘要 ( 4669) PDF全文 ( 448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SR 分子标记对羽叶金合欢( Acacia pennata) 的野生种和栽培种进行了分析, 利用改良的CTAB方法优化了其总DNA 的提取方法, 并优化了PCR 扩增条件。从已有的金合欢属植物的82 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 稳定性好的12 对引物作为羽叶金合欢的SSR 分析引物, 为进一步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
    究提供了依据。
  • 蔡凝枫1 , 2 , 严 宁1 , 胡 虹1 , 刘 涛3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69-75.
    摘要 ( 6003) PDF全文 ( 399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FLP 分子标记方法对云南中甸的6 个黄花杓兰( Cypripedium flavum) 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研究, 其中两个居群用样方取样法分析其克隆空间结构。POPGENE 软件分析结果表明: 两组引物共产生104 个位点, 其中86 个为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69%。黄花杓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物种水平上, He = 0.2884, Ho= 0.4312; 居群水平上, P = 64.59% , He = 0.2449 , Ho=0.3606) , 黄花杓兰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大( Gst = 0.154) , 居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Nm = 2.7460 )。居群的克隆多样性水平高( D= 0.9638 - 0.9960, GN = 0.83 - 0.96) , 同一克隆的分株相邻, 克隆生长延伸范围狭窄。黄花杓兰居群之所以保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可能与其既能通过实生幼苗增加基因的杂合度, 又能通过无性分株把杂合体固定下来有关。
  • 文 彬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76-88.
    摘要 ( 5100) PDF全文 ( 467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简要概述了从顽拗型种子到顽拗性种子这样一个对顽拗性种子认识提高的过程, 在综述了前人关于顽拗性种子数量性状特征论述的基础上, 把种子顽拗性的数量性状特征划分为种间、种内和个体发育三个层面, 提出种子顽拗性是一种复合性状, 其核心至少包括脱水耐性、低温耐性和贮藏耐性三方面的内容, 其伴随性状包括种子尺度、千粒重、初始含水量、休眠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保护性物质含量等多方面的内容, 而且这些核心内容和伴随性状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渐变的、过渡的、数量型的特征, 从而阐明种子顽拗性是一种复合数量性状。种子顽拗性的复合数量性状特征的提出及其三个层面的划分, 有助于加深对种子顽拗性的认识, 并用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解决种子顽拗性方面的具体问题。
  • 程红焱, 宋松泉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89-94.
    摘要 ( 4662) PDF全文 ( 44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些非常规的油料作物能够产生特殊的脂肪酸, 其双键和三键的数目及位置、是否含羟基或环氧基等都与普通脂肪酸有所不同,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特殊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转入常规油料作物, 可以通过油料作物产生可再生的石油化工替代原料, 包括生产化妆品、去垢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尼龙、包衣剂、墨水、密封剂、乳化剂、胶囊剂、塑料膜、蜡, 以及生物柴油的工业原料。本文综述了种子油工业性状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 田学军1 , 龙云惠2 , 张德刚1 , 何 英2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95-98.
    摘要 ( 4622) PDF全文 ( 376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温胁迫下萝芙木叶片电导率、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自由基清除剂抗坏血酸的变化研究, 探讨高温对萝芙木组织造成的损伤及自由基清除剂代谢的影响, 从而揭示高温胁迫下萝芙木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结果表明, 热胁迫对萝芙木细胞膜造成损伤, 使膜脂更多地被过氧化, 抗坏血酸含量下降, 致使萝芙木受到热损伤和氧化损伤, 最终可能使其生长发育放缓, 开花结果推迟。研究还表明, 萝芙木经适当高温(37℃ ) 热驯, 能产生较多的抗坏血酸, 以清除热胁迫诱导产生的氧自由基, 降低氧化损伤程度。
  • 李树发1 , 张 颢1 , 唐开学1 , 王其刚1 , 王忠佑2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99-104.
    摘要 ( 5469) PDF全文 ( 40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切花月季在滇中地区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对黑魔术、沃蒂、帕里欧3 个月季品种在设施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在什么季节和生育期, 3 个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皆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最大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10: 00~11: 00。植株中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其次是上位叶, 下位叶最低, 而不同位置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是中位叶> 下位叶> 上位叶。在滇中地区, 月季中午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与温室中高温有关, 而不同叶位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光环境、叶绿素含量及叶龄有关。根据研究结果, 讨论了滇中地区设施条件下切花月季的一些栽培措施。
  • 宋经元, 郭顺星, 肖培根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05-109.
    摘要 ( 4931) PDF全文 ( 406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氮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利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和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鲜重和干重的增加( P < 0.05); 铵态氮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鲜重增加( P < 0.05) 。无论鲜重还是干重,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均不存在互作, 最佳组合为: 67-V 培养液+ 100 mg/L (NH4 )2 SO4 + 800 mg/L KNO3 + 30g/L 蔗糖+ 200 g/L 马铃薯提取汁。F 检验的结果表明, 14 种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量的增加( 鲜重与干重) 均无显著性影响( P > 0.05) 。但与对照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多糖含量相比, 真菌诱导子g6、g14、g5、g4 处理可使其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4%、9%、6%、4%。本研究获得了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最佳搭配方案以及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积累多糖的四种真菌诱导子, 表明通过液体悬浮培养生产铁皮石斛原球茎及其多糖成分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袁胜浩1 , 2 , 王 东1 , 张香兰1 , 张颖君1 , 杨崇仁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10-114.
    摘要 ( 5515) PDF全文 ( 263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 对产地、品种、以及炮制方法等因素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炮制对天麻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影响最大。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蒸制法可显著提高天麻素的含量。本文还讨论了天麻素在炮制过程中形成的可能机理。
  • 来国防1 , 2 , 赵沛基1 , 倪志伟1 , 许云龙1 ,王 梅2 , 罗士德1 , 王易芬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15-120.
    摘要 ( 5243) PDF全文 ( 386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山茱萸科中华青荚叶( Helwingia chinensis)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果糖酯和十个已知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 2- O -( E) -咖啡酰-3- O -( 3 , 5-二甲氧基香豆酰) -α-D-呋喃果糖甙( 1) , 2- O-β-D-呋喃果糖基α-D-异吡喃糖酯(2 ) , 甘草甜素(3) , 4′-羟基-7- O-葡萄糖-2 , 3-二羟黄酮甙(4) ,黄豆甙(5) , 5-葡萄糖芹菜甙(6) , 7- O-葡萄糖芹菜甙(7) , 4- O-葡萄糖香豆酸(8) , 葡萄糖咖啡酸(9 ) ,3β-赤杨醇(10) , 薯蓣皂甙3- O -{α-L-鼠李糖吡喃糖基(1→2 ) -[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3 ) ]-β-D-葡萄糖吡喃糖} (11) 。
  • 汪 琼, 鞠 鹏, 王易芬, 罗士德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21-124.
    摘要 ( 4202) PDF全文 ( 362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水东哥科植物锥序蜜心果( Saurauia napaulensis) 中分离得到8 个三萜类化合物, 其中一个为新的三萜, 鉴定其结构为2α, 3α, 24-三羟基-12-熊果烯-23-醛-28-酸。
  • 郑虎哲1 , 2 , Lee Hye-ryun1 , 崔春兰2 , Hwang In-wook1 ,
    Kwon Sun-young1 , Chung Shin-kyo1
    Plant Diversity. 2008, 30(01): 125-128.
    摘要 ( 4574) PDF全文 ( 430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草莓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并比较了总抗氧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DPPH , FRAP) 之间的相互关系。黄酮类物质的水解随着HCl 浓度和水解时间的不同发生较大的差异, 结果表明, 总多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之间有很高的相关关系, 总多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对DPPH 有很高的相关关系,而且总多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类物质对FRAP 的相关关系各为r = 0.958 , P < 0.05 和r = 0.936 , P < 0.05 , 从结果可以推测: 草莓体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这与草莓中的总多酚类物质成分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