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植物 ›› 2024, Vol. 44 ›› Issue (2): 382-395.DOI: 10.11931/guihaia.gxzw202211028
易航, 何静, 杨希, 荣姝恬, 王丽*
YI Hang, HE Jing, YANG Xi, RONG Shutian, WANG Li
摘要: 为探究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种类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作用,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小黄花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多样性,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从小黄花茶324份组织块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61株,隶属1门5纲9目22属,其中优势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分离频率分别为21.84%、16.86%、10.34%。(2)研究发现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在不同季节分布不同,冬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最多,为72株(占27.59%,隶属16个属),春季62株(隶属13个属),夏季59株(隶属15个属),秋季68株(隶属13个属),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Pielou's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s丰富度指数(M)最高,春季与冬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夏季与秋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3)小黄花茶内生真菌不同部位分布不同,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有102株(占39.08%,隶属15个属),根61株(隶属10个属),叶98株(隶属15个属); 茎的H'、D、E、M最高,叶部与茎部内生真菌种类最为相似。(4)平板对峙结果显示,在35株供试内生真菌中,有26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作用,占74.29%,其中CJ-Ⅱ-2、XY-V-3、QY-Ⅱ-4、QJ-Ⅲ-2、DJ-I-2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作用,XY-V-3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效果最佳,抑菌率均高于50%,XY-V-3和QJ-Ⅲ-2对2株小黄花茶病原真菌的抑菌率高于50%,具备防治小黄花茶自身病害的潜力。综上所述,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抑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为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和小黄花茶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