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植物 ›› 2024, Vol. 44 ›› Issue (3): 439-451.DOI: 10.11931/guihaia.gxzw202211015
韦建华1, 2, 俞月凤2, 曾成城2, 李琴2, 苏利荣2, 秦芳2, 杨钙仁1*, 何铁光2
WEI Jianhua, YU Yuefeng, ZENG Chengcheng, LI Qin, SU Lirong, QIN Fang, YANG Gairen, HE Tieguang
摘要: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间套种核桃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间套种核桃-桑树(H-SS)、核桃-十大功劳(H-SD)、核桃-玉米(H-YM)以及核桃单种(H-D)的核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基于室内化学实验和Illumina H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核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核桃根际土壤对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AP)、土壤有机碳(SOC)和交换性钙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对速效氮(AN)有亏缺现象。H-SS对TN、TP和SOC富集作用明显,H-YM富集AP、速效钾(AK)和交换性钙的效果最佳。(2)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及细菌均出现明显的根际效应,H-YM的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最高,但间套种模式降低了微生物量氮和细菌的根际效应。(3)3种间套种模式下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均高于核桃单种。(4)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养分影响,非根际主要受酶活性影响。综上认为,间套种能够提高根际养分富集率、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微生物增殖。此中,H-SS根际土壤对TN、TP和SOC的富集作用明显,其土壤细菌含量也最高; H-YM根际土壤富集AP、AK和交换性钙的效果更佳。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当地经营习俗选择桑树或玉米进行间套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