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草业科学 ›› 2024, Vol. 41 ›› Issue (03): 574-587.

• • 上一篇    下一篇

外施椰糠及泥炭土对高寒草甸鼠害型秃斑地的改良效果

拉毛草, 周富斐, 楚彬, 董瑞, 花蕊, 马义杰, 董克池, 叶国辉, 花立民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草原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160338); 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项目(2021CYZC-0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啮齿动物危害防控创新团队资助

  • Published:2024-10-16

摘要: 高寒草甸鼠害型秃斑地是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起始阶段。为探究外施椰糠及泥炭土对秃斑地改良效果,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县典型鼠害型秃斑地,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秃斑地为对照(CK),采取浅翻(SP)、浅翻(SP)+施椰糠(CF)、浅翻(SP)+施椰糠(CF)+施泥炭(PS) 3种措施,调查3年内不同措施下秃斑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状,并采用冗余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措施下秃斑地恢复到第3年时:1) SP+CF处理下植物盖度、高度和生物量显著大于CK (P <0.05)。治理措施和年份间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盖度、高度、物种数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2) SP+CF处理与CK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最大持水量、0-10 cm表层土壤N、P、有机质和C/P (P <0.05)。3)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OM)、土壤毛管持水量(Cc)和总孔隙度(Tp)对植物群落特征的方差解释净效应达显著水平(P <0.05)。综上,3种措施均可恢复秃斑地植被和土壤,其中浅翻与椰糠相结合的处理措施效果最好。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秃斑块, 椰糠, 泥炭, 生态化学计量, 冗余分析, 恢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