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萌发菌生产种对二次萌发状态、各级天麻产量、有效成分含量等的影响。方法:将萌发菌栽培种处理成不同大小的颗粒,与天麻花粉种子进行拌种,二次萌发后采用固定菌床方式栽培,采收后分析各级天麻产量、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萌发菌粒径为3~4.5 cm时,二次萌发凝结成块、不易散结、菌丝致密、洁白、芳香味浓郁,且天麻产量较高,生长状态较好。粒径为4.5 cm时,总产量最高,按统货价格计算此时的总产值最高;粒径为6 cm时,一级天麻重量最大,为373.67 g,占比最高,达29.97%;按分级销售,萌发菌粒径为4.5 cm时,商品麻总产值最高。对比统货与分级销售价格发现,分级销售后产值增加16.84~61.59元/m2,当粒径为6 cm时,销售产值增加值最大,为61.59元/m2。随萌发菌粒径增大,商品麻平均单重、长度、宽度、厚度、箭芽长度、点状横环纹环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长宽比则逐渐减小,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粒径为3 cm时达到最大值;巴利森苷类总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粒径为1.5 cm时呈现最大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天麻单重与块茎长度、宽度、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015%。结论:天麻有性繁殖时,萌发菌粒径大小在3~4.5 cm时较为适宜,此时的经济效益及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