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2024年, 第4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4-02-15
  

  • 全选
    |
  • 陈晓芳, 张翔宇, 柳敏, 王彩云, 周茂嫦, 李恒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1-7+19.
    目的:探索肥效对贵州半夏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测土配方施肥考察半夏产量及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磷钾吸收特性,SPSS 22.0进行肥效方程拟合及不同时期块茎氮磷钾吸收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变化对半夏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半夏产量的关系拟合得到单因素肥效方程、三因素肥效模型以及不同时期块茎吸收氮磷钾与产量的相关性模型,该区域半夏最佳施肥策略为氮肥74.19 kg/hm2、磷肥87.28 kg/hm2、钾肥25.48 kg/hm2;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的吸收受磷肥施用的影响,当磷肥施用处于较高水平时,块茎对氮的吸收也处于较高水平;块茎对磷的吸收受钾肥施用的影响,当钾肥施用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磷的吸收处于较高水平;块茎对钾的吸收则受氮、磷施用的共同影响,高钾的施用有利于块茎对钾的吸收。结论:半夏不同生长期应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以达到更高的产量,本研究对贵州半夏高产栽培有一定指导意义。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2-2.
    <正>《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志系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82年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2-1381/Q;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9690;邮发代号:28-245。其办刊宗旨是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和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综合利用、栽培技术,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从事野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者的相互交流,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 喻本霞, 瞿显友, 江维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8-13+19.
    目的:优化鸡蛋参多糖水提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鸡蛋参多糖的水提工艺;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自由基清除试验考察鸡蛋参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鸡蛋参多糖最佳水提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63℃、液料比25 mL/g,在此条件下鸡蛋参多糖提取率达到52.43%;该多糖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8.13%、54.37%、54.89%。结论:鸡蛋参多糖水提优化工艺可行,该工艺下提取的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 王园园, 顾志荣, 郭燕, 毛小文, 葛斌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14-19.
    目的:优化薰衣草精油(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体外释药模型。方法:以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为指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溶出度的方法;选用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优化辅料配比,采用熔融法制备LEO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配比为硬脂酸∶PEG 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LEO=3∶5∶1∶1,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体外能够持续释药12 h,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所优选的处方配比工艺稳定可靠,所得缓释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溶出,缓释效果令人满意。
  • 程茜菲, 张玩涛, 王飞娟, 李娟花, 彭修娟, 王静, 韩文冬, 刘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20-25.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将黄精多糖添加到市售面霜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是150 min,提取次数为1次;黄精多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均符合双指数模型;置于干硅胶环境下48 h,黄精多糖保湿率为14.00%。结论: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在护肤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胡昕, 李广涛, 高宏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26-32.
    目的:通过体外测试探究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化妆品中抗老(抗皱、抗氧化、抗糖化)的能力。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测试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在斑马鱼和成纤维细胞中的抗皱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比色法测试其在角质形成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测试其在离体皮肤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评价抗糖化能力。结果:(1)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具有促进Ⅰ型胶原蛋白及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3的能力,可达到抗皱的效果;(2)可抑制活性氧和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具有抗氧化的能力;(3)可抑制表皮层和真皮层中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表达,具有抗糖化的效果。结论:红山茶花、叶提取液可从抗皱、抗氧化和抗糖化方面达到抗老的效果。
  • 冯树林, 周婷, 王军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33-38.
    目的:探究几种典型野生百合在关中平原的适应性。方法:以卷丹百合、川百合和野百合为材料,对3种野生百合在关中平原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和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卷丹百合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川百合和野百合,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1.76倍和1.41倍;卷丹百合水分利用效率>野百合>川百合,分别是野百合和川百合的1.20倍和1.68倍;3个百合品种间的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没有显著差异;卷丹百合和野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显著高于川百合;卷丹百合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川百合和野百合,分别是川百合和野百合的2.62倍和2.93倍。结论: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个野生百合品种综合表现排序为:卷丹百合>野百合>川百合。
  • 刘伟强, 秦斗文, 史国民, 徐庭亮, 巨秀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39-45.
    目的:明晰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使用模式。方法:以伊犁郁金香53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1.4.2、CUSP等软件对其进行密码子组成分析、偏性影响因素分析、最优密码子筛选。结果: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1、GC2、GC3含量不同,其中GC3的平均含量最低为27.15%,说明GC3偏好以A/U结尾。有效密码子(ENC)值均大于35,表明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通过中性绘图、PR2-plot和ENC-plot的分析,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同时受突变因素的影响。结论:伊犁郁金香叶绿体基因组共筛选到18个最优密码子可为后续野生郁金香资源开发、优良性状的遗传改良、外源基因表达及叶绿体工程育种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 顾志荣, 祁梅, 杨浩, 郭燕, 葛斌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46-51.
    目的:建立锁阳中19种无机元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快速测定模型,筛选适宜采用NIR技术进行测定的元素。方法:采集5个省(区)的82批锁阳样品,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方式采集样品的NIR原始光谱,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Na、K、Ca、Mg、Fe、Zn、Mn、Co、Sr、Ni、Ag、Ba、Ti、Pb、Cr、Cd、As、Hg、Cu等19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化学参考值,筛选预处理原始光谱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最佳波段及因子数,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NIR定量分析模型。结果:K、Ca、Mg、Mn、Co、Sr、Ti、Cr元素的决定系数R2及交叉验证R2均大于0.9,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及留一法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在0.52~2.20之间,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预测性能较好;Ni、Zn元素的决定系数R2及交叉验证R2在0.8~0.9之间,RMSEC、RMSEP及RMSECV在0.49~1.41之间,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性一般;Cu元素的决定系数R2及交叉验证R2在0.7~0.8之间,Na、Fe、Ag、Ba、Pb、Cd、As、Hg元素的决定系数R2及交叉验证R2均小于0.7,此9种元素的RMSEC、RMSEP及RMSECV在1.13~10.75之间,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差。K、Ca、Mg、Mn、Co、Sr、Ti、Cr等8种元素的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0.04%~7.62%之间,平均预测回收率在94.12%~108.45%之间,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锁阳中K、Ca、Mg、Mn、Co、Sr、Ti、Cr元素含量适宜采用NIR技术进行快速测定。
  • 郝思文, 张冬林, 文亚峰, 张文茜, 赵扬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52-58.
    目的:为了系统性梳理紫薇属研究进展,确定紫薇属未来研究趋势及方向。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工具,通过绘制知识图谱的方法,对近30年(1992~2021)紫薇属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我国对于紫薇属植物研究起始于1990年代,可以划分为起步期(1992~2001年)、增长期(2002~2011年)、稳定期(2012~2021年)3个时间段。研究作者呈现“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合作网络布局,研究机构所处地区与紫薇属主要栽植区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未来关于紫薇属研究的热点将集中在小矮紧凑型紫薇选育、分子育种、新品种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基因定位、规划设计导则等方面。
  • 郭佳慧, 丰锋, 向星星, 干雨露, 韩维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59-63+72.
    目的:观察桃金娘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外部形态及细胞学特征,找出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相关性,为花药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同时探究低温预处理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花蕾形态特征,用显微镜观察小孢子发育时期。接种前低温预处理花蕾0、12、24、48、72 h,采用L9(3~3)2,4-D(1.0、2.0、3.0 mg/L),6-BA(0.5、1.0、1.5 mg/L),NAA(0.1、0.2、0.3 mg/L)正交实验诱导花药愈伤组织。结果: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横径为7.877±0.374 mm,纵径为7.167±0.340 mm,花瓣露出花萼,花药黄色,有浓烈芳香气味。4℃低温预处理花药24 h,诱导率为23.7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4-D是影响桃金娘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因子,配方MS+2.0 mg/L 2,4-D+1.5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为30.8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桃金娘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萼位置、花药颜色、花蕾大小密切相关,低温预处理可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适宜的生长调节剂浓度和组合有利于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
  • 于佳乐, 刘志明, 王海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64-72.
    目的:探究松木屑木醋液对蔬菜作物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松木屑木醋液合理种植蔬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木醋液对萝卜、韭菜、小白菜和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木醋液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及化感促进作用不同,2 0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长及小白菜种子的根长分别提高了20.00%、22.60%、5.90%、19.50%(P <0.05);5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韭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茎长分别提高了8.89%、30.60%(P <0.05);1 0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芥菜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茎长分别提高了8.00%、31.33%、46.70%(P <0.05)。结论:低浓度松木屑木醋液具有促进4种蔬菜作物种子生长的化感作用。
  • 薛帼珍, 刘佳宁, 闫晓睿, 杨晓霞, 刘计权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73-77+90.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连翘果实农艺性状和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花期采用不同方式对连翘进行授粉,在青翘收获期测定结果率、果长、果宽、鲜重、干重、折干率等农艺性状指标和连翘酯苷A、连翘苷2个品质指标。结果:连翘♀_长×♂_短异花授粉产生的果实农艺性状和含量最优;其余果实农艺性状和含量测定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连翘♀_短×♂_长异花授粉、♀_短×♂_短(同型异花)授粉、♀_长×♂_长(同型异花)授粉,连翘自花授粉不结实;♀_长×♂_短异花授粉后的结果率、鲜重、干重、折干率、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含量显著高于♀_短×♂_短(同型异花)授粉和♀_长×♂_长(同型异花)授粉。结论:连翘♀_长×♂_短异花授粉的果实农艺性状、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含量最佳,可为连翘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 王凤华, 郭佳, 吴正景, 张菊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78-83.
    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色素,与植物茎、叶、花瓣、果实、种皮等组织器官的呈色密切相关。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主要受遗传控制,环境因子也对其合成有重要调控作用。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花青素的积累与植物显色。温度、光照、糖、激素、干旱、盐、低氮、pH值等均对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环境因子对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的研究情况,以期为花青素合成代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罗俊, 袁丛军, 丁访军, 戴晓勇, 王浩东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84-90.
    淫羊藿属多种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贵州是淫羊藿属植物小花类群发生和演化的重要区域和分布中心,尤以黔东北地区保存的原始种类最多。随着市场对淫羊藿提取物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淫羊藿属野生资源遭受大面积破坏,资源呈现濒危趋势,人工栽培成为保障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整理了贵州现存的20种淫羊藿属植物的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淫羊藿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生物碱、多糖),重点论述了光照、温度、土壤及采收时间等因子对淫羊藿属植物品质含量的影响,综合当前人工栽培淫羊藿属植物的繁殖方式、种植密度和管护等栽培技术,分析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瓶颈,以期为贵州淫羊藿属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栽培示范提供参考依据。
  • 王浩东, 赵锐, 吴亮亮, 林群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91-95.
    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菌,其栽培技术发展迅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对近年来羊肚菌在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等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优化和生产应用方面,特别是营养袋配方的研究十分突出。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栽培模式,创造适宜于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条件,使人工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通过对最新研究的总结,可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成子己, 徐丽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96-104.
    结合历代医籍和近现代文献,对藜芦药材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历代本草记载的主流基原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藜芦别名众多,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根及根茎入药,以直径大、外皮土黄色、质清脆、断面粉为上乘。采收时间多为每年5~8月,净制后晒干。对于藜芦性味功效认识古今记载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藜芦药材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本草文献依据。
  • 赵蕊, 杨园, 向亮, 谭璐, 向晓媚, 陈功锡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105-113.
    目的:全面调查德夯风景名胜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物种组成,从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利用潜力3个方面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查阅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14科285属422种,其中含种数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蔷薇科、百合科、菊科、豆科、茜草科和忍冬科6科;含种数4种以上的优势属有冬青属(Ilex)、荚蒾属(Viburnum)、珍珠菜属(Lysimachia)、卷柏属(Selaginella)、蓼属(Polygonum)、榕属(Ficus)和山茶属(Camellia)7属;生活习性以木本为主;观赏部位以观花植物居多,园林用途中以独赏植物类占明显优势。根据评价值将野生观赏植物划分了5个等级,其中评价值> 8.0观赏利用价值最高的I级有75种、评价值> 7.0的II级有44种。结论: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应注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 杨文昊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114-121+126.
    目的:掌握淄博市博山区药用植物分布规律与资源现状,为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技术流程》为工作准则,通过野外外业调查对植物进行采集和内业标本制作、整理数据编制药用植物名录,从而对该区域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结果:淄博市博山区共有225种药用植物,隶属于72科117属。药用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67.11%。植物入药部位以全草类和根及根茎类为主。该地区有常用药用植物93种,占总数41.33%。珍稀濒危植物84种。结论:淄博市博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但植物利用开发程度不高,尚需合理开发和保护。
  • 马良, 陈帅, 陈新艳, 陈世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122-126.
    在福建省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7种被子植物,通过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福建植物新记录2种,分别为本州景天(Sedum hakonense)、张氏堇菜(Viola changii),福建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为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 debilis)、匍匐丰花草(Spermacoce prostrata)、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美洲水丁香(Ludwigia erecta)。对7种植物进行简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和提供相应的特征照片,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 韩尚君, 井琪, 徐婷, 梁江涛, 张宏巍, 葛磊, 张照义, 刘丹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02): 127-132.
    目的:探究济南市古树资源现状,对济南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长状况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区县为单位,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群众、查阅历史资料与文献等方法全面收集古树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结果:济南市现有古树9 982株,隶属于32科58属79种,以蔷薇科、豆科为优势科,以柿、槐、侧柏等树种为优势种。古树资源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和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点。古树在全市13个区、2个县均有分布,其中以莱芜区分布的古树数量最多。城乡分布差异巨大,生长在城区和乡村的古树分别为914和9 068株。生长势衰弱和濒危古树占比达10%。古树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随树龄增加古树数量逐渐减少,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50 a。古树的树高与胸径、树高与冠幅、胸径与冠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济南市古树资源丰富,空间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长势衰弱和濒危的古树较多,下一步应从落实管护责任人制度、分树种制定复壮技术规范、开展动态监测以及加强科普宣传4方面做好古树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