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4): 750-758.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9016
曾祎珣, 秦倩倩, 刘艳红
摘要: 以我国常见行道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 L.)为对象,分别设置近光(T1,100-200 lx)、远光(T2,30-50 lx)和无光(即对照,CK,0-5 lx)3种不同强度的夜间光照处理,探究夜间光照对秋季变色期(10月1-30日)银杏的光合特性与次生代谢的影响,为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夜间光照T1和T2处理下叶绿素a、叶黄素的含量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均高于CK处理,由大到小表现为T1> T2> CK;而叶绿素b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均低于CK处理,由大到小表现为CK> T2> T1.(2)与CK处理相比,叶片变色初期(1-8日),T1和T2处理银杏的黄酮醇含量降低了4.7%和4.3%,而花青素含量则增加了15.9%和7.5%;夜间光照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降低(3.1%-28.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上升(14.1%-18.3%);随着温度下降,叶片变色后期(15-29日)变化趋势则相反.即T1、T2处理下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了34.7%和50.6%,最大光化学效率则显著增加58.5%和56.4%.(3)夜间光照对光合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 <0.01),光合色素与花青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综上所述,夜间光照对银杏叶片造成了光胁迫,显著影响其光合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叶绿素荧光指数,改变了光合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整体推迟了叶片变色期,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图7表3参62)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