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4, Vol. 30 ›› Issue (02): 309-316.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3046

• • 上一篇    下一篇

地源砷对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杨静茹, 吕树萍, 李巧, 宿彦鹏, 陶洪飞, 姜有为,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1.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新疆乌苏市水利局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水务局
  • 发布日期:2024-10-18
  • 基金资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D01B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20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XJEDU2022J008); 新疆水利工程安全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ZDSYS-YJS-2022-20)资助

  • Published:2024-10-18

摘要: 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地源砷的释放及富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地源砷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微生物对砷的响应有助于认识微生物对不同砷浓度的适应与演变机理.通过野外调查、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分析的方法研究奎屯河流域不同浓度地源砷(S1:低砷浓度组;S2:较高砷浓度组)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源砷会导致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地源砷浓度的增加使S2组的Ace、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87.2和0.04,Simpson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1组和S2组之间的微生物组成具有异同性.相似性为S1组与S2组有3个相同的优势菌群,分别为Arothrobacter、Acinetobacter和Novosphingobium.然而S2组中优势菌群的占比分别比S1组大8.01%、1.32%和3.21%.db-RDA和网络分析发现砷和采样深度对微生物群落有较大影响,S2组的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较弱.本研究表明地源砷浓度升高会使微生物群落向高耐性、高稳定性、单一性发展.(图6表1参44)

关键词: 地源砷, 微生物, 网络分析, 奎屯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