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2024年, 第5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4-02-15
  

  • 全选
    |
  • 林秋香, 韩雨昕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1-11.
    脱落酸(ABA)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激素之一,ABA受体Pyrabactin Resistance 1 (PYR)-like(PYL)于信号通路的顶端发挥核心调控作用,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的PYL基因家族尚未鉴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枇杷12个PYL基因家族成员,枇杷PYL蛋白分子量为10.47~29.12 kDa,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枇杷PYL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进化树分析显示PYL基因家族包含三个亚家族,且枇杷EjPYL1与拟南芥AtPYL13亲缘关系较近。枇杷PYL蛋白含有1~6个motif,其中motif3为家族成员共有。枇杷PYL基因家族成员在物种内存在共线性,与拟南芥的物种间共线性有2对。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枇杷PYL基因启动子含有低温、干旱、光以及激素响应元件。枇杷幼果转录组分析表明,果肉和种子中EjPYL6和EjPYL8基因受低温诱导上调表达。该研究结果将为枇杷ABA信号转导途径的解析和抗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 许丽丽, 孟新亚, 尤燕平, 宋希强, 陈耀丽, 钟云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12-21.
    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以炼苗后自然生长约6个月龄的血叶兰组培苗为试材,盆栽控水模拟干旱条件下,分析幼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评价其抗旱性主要响应因子,为血叶兰保育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血叶兰株高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茎粗无明显影响;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叶绿体色素(Chl)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而花色素苷(ACN)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植株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及生物活性物质总黄酮(TF)、总酚(TP)和多糖(PS)含量均增加。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MDA、可溶性糖、多糖和相对含水量可作为血叶兰耐旱性的首先评价指标,茎粗、SOD活性可为辅助指标。综上,适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50%~55%)可促进血叶兰渗透调节物质、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积累,若基于提升血叶兰品质,建议在采收前进行短期的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5%~20%)以提升植株生物活性含量,该研究结果对血叶兰栽培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 赵琪, 王弛, 赵峰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22-33.
    系统比较以水培和土培方式栽培30 d和90 d的金线莲生长指标、品质组分构成的差异,并通过代谢组学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金线莲主要差异代谢通路。结果表明,相较于土培,水培第30天根长显著增加,第90天根长及叶面积显著增长,但茎粗有所下降;水培第30天净光合速率显著增长,水培第90天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从组分上看,水培第30天总黄酮及金线莲苷含量显著增加,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水培第90天,天冬氨酸、天门冬酰胺、γ-氨基丁酸和蛋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代谢通路上,与土培组相比,水培组金线莲第30天脂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二萜及次级代谢生物合成显著上调;第90天脂质和次级代谢通路显著上调,二萜生物合成则发生下调。
  • 李思蒙, 田荣, 殷明婧, 谷巍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31-39.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功效物质基础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基于TCMSP数据库预测获得芫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同时借助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基于获得的芫花与原发性痛经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并采用Cytoscape3.7.2构建芫花–活性成分–靶点–原发性痛经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将核心靶点与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中药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活性成分为芫花素、柚皮素、7-羟基-6-甲氧基-3,7'-双香豆素、龙胆山酮酚、羟基芫花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谷甾醇、羟光刺苞菊内酯;关键靶点包括ESR1、PTGS1、PTGS2、GSTM1、CYP1A1、OPRM1、NTRK2和NR1H2;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老化、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细胞质和ATP酶结合等有关;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的发病途径、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化学致癌作用-DNA加合物等。此外,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活性成分芫花素与关键靶点蛋白之间的对接能量值均小于–7.0kcal·mol–1,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能形成稳定的结构构象。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从“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的思路初步探究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活性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该类成分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卫瑾怡, 王明元, 唐易, 王子澍, 杨晨怡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40-45.
    以自研土壤改良剂为材料,按照蔬菜园每667 m2施入改良剂0 kg (CK)、25 kg(B25)、50 kg (B50)和75 kg (B75)设置四个处理,分析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小白苗’小白菜内在与外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维持土壤pH 7.0以上,改善土壤酸化。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31~45 cm土层中,B25处理下有机质含量最高,为5.35 g·kg–1,显著高于CK组(P<0.05);土壤改良剂能提高小白菜VC、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B75处理下,VC、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为最高,与CK组差异显著(P<0.05),硝酸盐含量最低,为0.4713 mg·g–1,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适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小白菜叶长、叶宽和叶片数,提高小白菜外在品质,B25和B50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鲜重相比于CK组分别增加了79 g和16 g,差异显著(P<0.05)。使用自研的土壤改良剂能明显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环境。
  • 夏连, 许涵, 李艳朋, 秦文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46-52.
    以海南尖峰岭60 hm2大样地中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结构特点和生长动态变化规律,并探究株间竞争强度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方枝蒲桃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幼苗数量丰富,种群死亡率随径级增大波动增加或者波动下降而后在Ⅳ阶段极速递减,波动幅度在第Ⅳ至Ⅴ径级最明显,死亡率在Ⅳ级以后快速下降并趋于平稳。(2)方枝蒲桃的存活曲线总体表现为Deevey-Ⅲ型,即早期死亡率高,一旦存活至某一年龄,死亡率较低。(3)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在经历未来2、4、6龄级后,每个龄级的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综上所述,方枝蒲桃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高,但仍有一定的更新潜力。该研究为方枝蒲桃的园林应用和保护对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生境保护,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促进群落内种群稳定发展。
  • 马和平, 司孟鑫, 高智远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53-59.
    墨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苔藓植物的分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形成了多样化的苔藓植物群落。为研究西藏墨脱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特征,采用线路采集的方式对该地区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和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墨脱共有苔藓植物83科239属631种(含变种、亚种),其中,角苔2科2属2种,苔类植物38科68属217种,藓类植物43科169属412种。该区苔藓植物有19个优势科,26个优势属和19个优势种。(2)墨脱不同基质苔藓植物群落类型特征中,岩面薄土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327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51.83%;石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216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34.23%;土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173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27.42%;树附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97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15.37%,叶附生群落共有苔藓植物21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的3.32%。总体分析,墨脱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为丰富的苔藓植物生存提供了保障。
  • 李军萍, 张培林, 钟建平, 朱遗荣, 徐梁栋, 祝浩东, 谢文远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60-63.
    本文研究唇形科Lamiaceae浙皖丹参Salvia sinica Migo的种下分类,恢复了紫花浙皖丹参S. sinica f. purpurea H.W. Li的变型级地位,同时报道浙江一新变型:黄花浙皖丹参S. sinica f. flaviflora J. P. Li, Y. R. Zhu et Z. H. Chen。凭证标本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院(ZM)。
  • 方柽承, 陈雅楠, 李思蓉, 查蕊, 章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64-67.
    报道安徽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4种,隶属于4科4属,分别为荞叶蓼Persicaria debilis (Meisn.) H. Gross ex W.Lee、野莴苣LactucaserriolaL.、宝华山薹草CarexbaohuashanicaTangetF.T.WangexL.K.Dai和狮子山葡萄Vitis shizishanensis Z. Y. Ma, J. Wen, Q. Fu&X. Q. Liu。凭证标本存放于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
  • 何春梅, 童毅华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68-71.
    报道广东菊科一新归化属——伏金腰箭属Calyptocarpus Less.。该属的伏金腰箭C. vialis Less.原产于美国南部、墨西哥和古巴,在我国台湾、云南和广西以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大洋洲、印度、非洲等地区已归化。最近在广州市车陂涌发现该种大量的归化居群,且生长旺盛并排斥其他原生草本植物,具有明显的入侵性,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伏金腰箭茎匍匐,舌状花瘦果边缘无翅,与管状花瘦果同型,托片先端锐尖,易与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 (L.) Gaertn.区别。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 郭灿丽, 谢涵, 王丽娴, 李东泽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72-79.
    探究园艺疗法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缓解与心理素质提升的效益,以期为园艺疗法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开展10种园艺活动,运用POMS量表与满意度调查进行量化、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0种园艺活动参与者的心境状态TMD均有所下降,平均降低12.68;植物识别、叶脉书签、植物播种、植物拓印、多肉栽植与香囊制作等活动均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各园艺活动对具体心境状态疲劳(2.50)、抑郁(2.05)与紧张(1.91)情绪改善效果较好,其中植物拓印活动最好,可显著改善6个心境状态;各园艺活动总体满意度评价均值为8.10,总体评价较好,其中香囊制作与多肉栽植的满意度较高。研究表明各园艺活动均对参与者的情绪有一定改善作用,植物识别、植物播种、多肉栽培与香囊制作对参与者的心理状况改善较好;园艺疗法可一定程度地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将园艺疗法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于银凤, 刘青青, 刘晓春, 张大生, 崔丽洁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 53(01): 80-88.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色素,一般由8个异戊二烯单元首尾相连而成的C40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在植物中,类胡萝卜素除了赋予植物器官呈色以外,在体内还执行着多项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虽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较为清晰,但是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以及在体内的储存和转运机制还不明确。本文简要概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储存定位和萜类物质转运蛋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介导类胡萝卜素转运的分子及鉴定转运体的方法,以期为研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和转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