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Vol. 15 ›› Issue (04): 419-426.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112

• • 上一篇    下一篇

保亭近腹吸鳅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建议

邓树庆, 蔡杏伟, 王韩, 符成慧, 张清凤, 申志新, 李高俊, 李芳远   

  1.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海南淡水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基金资助:
    海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ZDYF2023HFZ132);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RC748)

  • Published:2024-10-16

摘要: 为了提供保亭近腹吸鳅(Plesiomyzon baotingensis)遗传多样性现状与种质资源保护相关实验数据,采集海南省保亭八村、鹦哥岭、琼中、红军潭和崩岭等5个地理群体共计103尾保亭近腹吸鳅,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1 047 bp的Cytb序列中共检测出58个变异位点和11个单倍型,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815)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24 71)。AMOVA分析显示,保亭近腹吸鳅的大多数遗传差异来自群体间(77.86%);5个群体间的Fst值为0.779(P <0.01),种群间的遗传距离0.000 3~0.046 4,其中八村和红军潭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46 4),鹦哥岭和琼中群体遗传距离最小(0.000 3)。中性检验结果显示鹦哥岭群体的Fu’s Fs值为负值(P <0.05),表明鹦哥岭群体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研究发现保亭近腹吸鳅群体核苷酸多样性低,表明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低;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保亭近腹吸鳅的5个地理种群形成了2个谱系。为了更好地保护保亭近腹吸鳅野生资源和遗传结构,建议应重点关注保亭近腹吸鳅的2个线粒体DNA谱系分支。此外,崩岭地理种群在2个遗传谱系中均有分布,且在5个地理种群中含有的单倍型和特有单倍型数量均最多,建议应加大崩岭地区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 保亭近腹吸鳅, 线粒体DNA,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