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Vol. 15 ›› Issue (03): 315-322.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091
刘文, 董斌, 叶子龙, 谢月亮, 张祥会, 李荣喜, 刘光华
摘要: 催花技术是凤梨(Ananas comosus)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解不同催花方法对凤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台农16号’凤梨为材料,比较了8种催花方法对开花率、形态、果实品质和性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催花处理后,植株开花率可达97%以上。乙烯利和烯效唑、多效唑组合催花后,表现为植株的株高下降,叶长升高和裔芽数增加。乙烯利催花的果实外形饱满,单果重高,冠芽较长,但果柄偏小,容易弯曲。果实品质测定显示,乙烯利处理后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升高,总酸下降。17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吸芽长、果柄粗与果实的单果重和果纵径等产量指标相关性高,而裔芽数、果实含水量高会影响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总体来说,乙烯利催花处理具有较好的开花率、果实形状和品质,该方法可以作为珠三角地区‘台农16号’凤梨催花方法。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