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Vol. 15 ›› Issue (01): 42-51.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006

• • 上一篇    下一篇

海南岛近20年GPP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雷济舟, 崔嵬, 朱济帅, 张润卿, 赵俊福, 章杰, 张翔, 孙仲益   

  1.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
    海南长光卫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基金资助:
    海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KYQD(ZR)2006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20QN202);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1YFD2200404)

  • Published:2024-10-16

摘要: 为探究气象因素与人类活动对近20年海南岛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变化的相对贡献,首先利用Theil-Sen及Mann-Kendall方法获取海南岛GPP整体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指示人类活动,以气温(Air Temperature,Ta)、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作为气象要素指标,通过空间统计与机器学习手段,构建海南岛GPP变化格局归因模型,量化驱动因素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时间上,海南岛GPP呈现0.44 Tg·a-1的显著增加趋势(P=0.024);空间上,海南岛87.8%面积的GPP表现增加趋势,海口及三亚周边等小部分区域(约9%)则表现为下降;海南岛土地利用共计转移15 528.40 km2,主要发生于林地地区,林地净增加642.88 km2,草地地区转移面积为4 759.28 km2,耕地地区转移的面积为4 051.23 km2;相较于人类活动,研究期年际间气象条件的差异是海南岛GPP变化的主导因素,但特殊年份中LUCC对海南省市县的影响则有所凸显。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 气象因素, 海南岛, 归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