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12, Vol. 34 ›› Issue (6): 532-538.DOI: 10.3724/SP.J.1143.2012.12144
方伟, 刘恩德
收稿日期:
2012-11-05
出版日期:
2012-12-25
发布日期:
2012-11-09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项目;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2012AA021801);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 (2009-LSFGBOWS-01)
FANG Wei, LIU En-De
Received:
2012-11-05
Online:
2012-12-25
Published:
2012-11-09
摘要:
简要介绍了经典植物分类的基础工作,即鉴定、描述、命名和分类,以及发展动向。作者认为计算机辅助鉴定(如deltaintkey)将成为形态鉴定的常规手段;模式识别技术是植物图像鉴定的发展方向;突出物种遗传本质的分子鉴定将成为植物物种鉴定的核心。DELTA系统或类似的符合计算机逻辑的分类学描述语言将成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的基本语言。近20年来,一些学者逐渐表现出对现行植物命名法规的质疑和修改意愿,特别是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和谱系法规(PhyloCode)两个试行法规的诞生。它们促进对法规的革新与完善,并在iFlora中得以体现。以APG系统为代表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已经成为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主流,但在物种层面,物种的界定仅仅依靠分子信息显然是不够的,而必须运用综合的特征性状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真正实现物种在形态、遗传信息等综合性状的融合统一。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无疑对于iFlora设计和编研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而基于新技术和新理念的iFlora也将成为植物分类最新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
中图分类号:
方伟, 刘恩德. 经典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与iFlora[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32-538.
FANG Wei, LIU En-De.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Plant Taxonomy and iFlora[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32-538.
Benton MJ, 2000. Stems, nodes, crown clades, and rankfree list: is Linnaeus dead?[J]. Biological Review, 75: 633—648 |
[1] | 许再富. 傣族的植物认知:命名-含义与分类[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1): 39-45. |
[2] | 马莉萍1, 伊廷双2, 左显维1, 张彪1, 李云霞1, 韩根亮1. 构建基于磁珠微流控芯片的iFlora遗传信息高效获取系统[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79-783. |
[3] | 方涛, 曾春霞, 杨俊波**, 李德铢. 馆藏植物标本与iFlora[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687-692. |
[4] | 黄玉绿1, 郭志永1, 刘宇婧1, 王业玲1, 罗斌圣1, 龙春林1、2. 广西靖西县壮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4): 443-452. |
[5] | 庄会富, 王雨华. iFlora科技领域云的建设构想[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623-630. |
[6] | 高连明1, 刘杰1, 蔡杰2, 杨俊波2, 张挺2, 李德铢1、2. 关于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技术规范[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92-606. |
[7] | 李洪涛, 曾春霞, 高连明, 伊廷双, 杨俊波. 遗传信息及其获取技术与iFlora[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85-591. |
[8] | 陆露1、2, 王红1、2, 李德铢1、2.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以杜鹃花科白珠树属为例[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62-584. |
[9] | 曾春霞, 杨俊波, 杨静, 伊廷双, 林春艳. 关于iFlora创建工作框架的建议[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55-561. |
[10] | 杨雅1, 王雨华1, 杜宁1 , 王春明2. 从文献情报分析看iFlora 的发展趋势[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46-554. |
[11] | 李德铢1、2, 王雨华3、4, 伊廷双2. 新一代植物志:iFlora[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6): 525-531. |
[12] | Sandra Knapp1, John McNeill2, Nicholas J. Turland3. 在墨尔本召开的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做出的有关名称发表要求的变化——电子出版物对你意味着什么?[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5): 509-517. |
[13] | 胡成华 喻富根 陈玲. 竹果胚体类型及其系统分类[J].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4): 1-3. |
[14] | 胡成华 喻富根 陈玲. 竹类果实胚体的比较解剖与系统分类[J].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1): 1-3. |
[15] | 许再富 黄玉林.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J]. Plant Diversity, 1991, 13(04): 1-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