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06, Vol. 28 ›› Issue (04): 363-370.
史刚荣; 刘蕾
SHI Gang-Rong; LIU Lei
摘要: 对淮北相山侧柏、构树混交林6 个优势树种次生木质部的观察表明, 其结构表现出一定的旱生特征: 高的复孔率和导管分布频率, 窄导管, 木纤维短, 射线低。利用相对输导率和脆性指数对导管水分输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6 个优势树种的相对输导率依次为: 牡荆> 酸枣> 扁担木> 构树> 柘树> 小叶鼠李, 脆性指数依次为: 构树> 牡荆> 扁担木> 酸枣> 小叶鼠李> 柘树, 植物水分输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其在相山的自然分布相一致。作为广布优势树种, 牡荆、酸枣和扁担木的次生木质部在导管分子长度、单孔率、导管频率、相对输导率、脆性指数、多列射线高度、多列射线宽度和单列射线高度等性状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与混交林和人工侧柏林相比, 灌丛中植物导管分子短, 单孔率低, 导管频率大, 射线低, 相对输导率大, 脆性指数小, 更倾向于旱生特点。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 随着郁闭度的增加, 导管分子长度和单孔率增加。随着风速的增加, 导管频率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 多列射线变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