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10, Vol. 32 ›› Issue (4): 296-302.DOI: 10.3724/SP.J.1143.2010.10019
陈玉霞1, 高翠1, 包颖1, 冯旻2, 路安民2
收稿日期:
2010-01-18
出版日期:
2010-08-25
发布日期:
2010-05-1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14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609)
CHEN Yu-Xia-1, Gao-Cui-1, Bao-Ying-1, Feng-Min-2, LU An-Min-2
Received:
2010-01-18
Online:
2010-08-25
Published:
2010-05-14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铃兰科)的花部器官发生发育过程。吉祥草花被片、雄蕊的发生方式是由近轴端向远轴端发生的逆单向型(reversed unidirection),花发育后期花被片合生形成花被筒,花丝与之贴生。伴随花被片、雄蕊发生,三枚心皮也由近轴向远轴方向相继发生,随后彼此合生发育。花序顶部的花易发生花器官数目变异。结合早期花原基形态以及花器官数目变异情况分析,吉祥草的花被片与雄蕊可能是由共同原基分化而成。从花部器官发生式样和花被筒形成时间两方面比较吉祥草属、白穗花属和铃兰属的特征发现,三属中,铃兰属处于相对进化的位置,而白穗花属比吉祥草属更为原始。
中图分类号:
陈玉霞1, 高翠1, 包颖1, 冯旻2, 路安民2. 吉祥草的花部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0, 32(4): 296-302.
CHEN Yu-Xia-, Gao-Cui-, Bao-Ying-, Feng-Min-, LU An-Min. Floral Organogenesis of Reineckia carnea (Convallari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Significance[J]. Plant Diversity, 2010, 32(4): 296-30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1982.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32 |
[1] | 王广艳1、2, 杨永平2、3、4. 天门冬科沿阶草族植物的系统学研究进展[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365-375. |
[2] | 杨珍珍1、2, 陈文红1, 税玉民1. 中国和越南秋海棠属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376-388. |
[3] | 刘栋, 王欣宇, 李建文, 钱子刚, 王立松. 中国横断山的地衣研究 (6)[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81-787. |
[4] | 曹丽敏, 王志新, 曹明, 刘健晖, 林琼, 夏念和. 中国无患子科植物的叶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4): 419-432. |
[5] | 董洪进, 彭华. 基于形态和分子证据的大花忍冬复合群的种间关系[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33-141. |
[6] | 郗厚诚, 孙瑶, 薛春迎. 基于ITS和matK序列的獐牙菜亚族 (龙胆科龙胆族)分子系统学[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45-156. |
[7] | 张玉霄1、2, 许宇星4, 马朋飞1、2, 张丽娜1、2、3, 李德铢1、2. 竹亚科叶绿体DNA条形码筛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43-750. |
[8] | 孔航辉1, 高乞2, 罗艳3, 杨亲二1. 国产乌头属(毛茛科)的种子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241-252. |
[9] | 周卓1、2, 陈光富1、3, 张建文1, 牛洋1, 李志敏3, 孙航1. 蓝钟花属的种子形态学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265-272. |
[10] | 牟凤娟1、4, 李双智1, 徐琼华2, 马士祝3, 张奠湘4. 山小橘属 (芸香科) 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2): 109-118. |
[11] | 丁铭, 曾丽萍, 马红, 张宁. 初探低拷贝核基因在低等分类阶元系统发育重建中的适用性——以十字花科为例[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3): 211-221. |
[12] | 张明英1、2、3, 陆露1、2, 李德铢1、2, 王红1、2.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01): 1-12. |
[13] | 谭英1、2, 王智1、3, 隋学艺1、4, 胡光万1. 单种属弥勒苣苔属系统位置研究:基于分子和细胞学数据[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5): 465-476. |
[14] | 许腊1、2, 陆露1, 李德铢1, 王红1. 川续断目的花粉演化[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3): 249-259. |
[15] | 杜新宇1、2 , 成晓1. 中国特有蕨属扇蕨属(水龙骨科)的系统学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3): 261-26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