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4, Vol. 48 ›› Issue (05): 181-188.
刘小燕, 张增信, 李军, 陈娟, 华军, 彭冶, 晏欣, 邱健
摘要: 【目的】近年来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适生区分布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受到了极大影响,故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白鹤在中国不同时期的适生区分布,以预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白鹤越冬栖息地的潜在适生区变化,为濒临灭绝的水鸟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白鹤在中国越冬栖息地适生区的分布变化,基于白鹤在中国区域的分布点位、植被、地形、实测气温、降水以及全球气候模式(GCMs)等数据,分析其适宜生境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MaxEnt开展白鹤越冬栖息地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结果】(1)MaxEnt模型在研究白鹤越冬栖息地适生区分布和气候适宜性方面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其中海拔、最湿月降水量、坡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影响白鹤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2)白鹤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鄱阳湖流域是最主要的高适生区,而中、低适生区也主要围绕鄱阳湖周边分布。此外,长江中下游干流区、渤海湾沿岸、海河、辽河以及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等地也有低适生区分布。(3)全球气候模式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20年,白鹤越冬区低适生区面积呈上升趋势,但中、高适生区面积普遍下降。其中,中适生区面积将收缩2 500~25 700 km2,高适生区面积将收缩3 800~12 200 km2。【结论】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对珍稀物种白鹤分布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白鹤越冬栖息地中、高适生区面积可能会出现明显萎缩,对白鹤的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应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白鹤栖息地的研究,为白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