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4, Vol. 48 ›› Issue (02): 105-112.
王改萍, 章雷, 曹福亮, 丁延朋, 赵群, 赵慧琴, 王峥
摘要: 【目的】探究红、蓝光质对银杏(Ginkgo biloba)苗木生长特征、形态建成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为银杏苗木选择适宜光环境,提高叶用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年生银杏幼苗为材料,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光源,设置红光(R)、蓝光(B)和红蓝光度比1∶1的混光(M)3个处理,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红光和蓝光对银杏幼苗生长生理、光合效能及黄酮等积累的影响。【结果】B处理可显著提高银杏苗高(P<0.05),R、M处理下苗高低于W;R、B、M处理下,银杏苗木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及叶质量比均低于W处理;R、M处理有利于银杏生物量向根部分配,B处理则有利于生物量向茎部分配。R、B、M处理对银杏叶片形态建成作用显著,叶宽、叶面积均低于W处理;R处理促进银杏苗木叶柄显著性伸长(P<0.05)。M、B处理可显著提高银杏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且随着光质处理时间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R处理对光合色素积累起抑制作用;R、B、M处理下,银杏苗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在84 d时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Ci)在不同处理下变化幅度较小。R、B、M处理下,银杏Pn、Tr显著低于W处理(P<0.05);Gs也在M、B处理下低于W处理。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从大到小在不同处理时期均表现为:B>M>W>R,且B、M显著高于W,R则相反(P<0.05);对银杏单株黄酮产量的测定,也发现B处理下黄酮产量相对W的提高了75.65%。【结论】光质处理影响银杏生长,显著提高黄酮积累,蓝、红蓝混光是较为理想的光质。研究结果可为光质在叶用银杏栽培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