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4, Vol. 48 ›› Issue (01): 81-87.

• •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绿葱湖省级湿地公园小麂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张文旭, 林晓越, 毛岭峰, 伊理孝, 李垚, 应建平, 唐超和   

  1.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龙游县溪口林场
    浙江省龙游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浙江省龙游县林业水利局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发布日期:2024-10-18
  •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31000000)

  • Published:2024-10-18

摘要: 【目的】对浙江绿葱湖湿地公园内人为活动干扰下小麂(Muntiacus reevesi)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模式进行研究,为有蹄类动物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外相机于2021年2月—2022年1月对该地区小麂种群开展连续监测,基于1 896张独立有效照片分析其日活动节律和集群模式。【结果】小麂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冬季与春季的日活动节律曲线重叠度(Δ)最低(Δ=0.79,P<0.01),小麂在冬季傍晚的活动强度高并且峰值也明显提前。不同海拔梯度的小麂日活动节律也存在差异。其中,海拔[700,900)m与[1 100,1 300)m的日活动节律曲线重叠度最低(Δ=0.76,P<0.01),海拔[700,900)m的小麂只有傍晚1个活动高峰。本次监测共发现7种集群模式,其中最高的为单只独居,占比达92.95%;其次是母仔群,占比3.47%;再次是1雌1雄群,占比2.37%;其余4种(双雌、双雄、1雄1幼、2雌1幼)少见的集群模式共占比1.21%。【结论】在浙江绿葱湖省级湿地公园内,小麂是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主要营独居生活。其日活动节律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梯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能主要受温度、食物资源、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小麂, 有蹄类, 日活动节律, 集群模式, 红外相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