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亚热带区青贮玉米(Zea mays)与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间作的最佳比例及间作对饲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将青贮玉米与籽粒苋以行数比T1 (3?1)、T2 (3?2)、T3 (4?2) 3种不同间作方式进行种植,同时以玉米单作(CK1)和籽粒苋单作(CK2)作为对照,对青贮玉米和籽粒苋的株高、茎粗等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及青贮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方式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苋的茎粗存在显著影响(P<0.05);与CK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下的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84%和11.33%,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有处理中,CK1处理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4.57 t·hm-2,显著高于T1处理(P<0.05)。对于混贮品质而言,T3处理的干物质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P<0.01);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1%、4.83%,显著高于籽粒苋单作和其他间作处理(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滇中地区青贮玉米和籽粒苋以3?2间作种植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较好的青贮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