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草业科学 ›› 2024, Vol. 41 ›› Issue (06): 1471-1482.

• • 上一篇    下一篇

亚热带区玉米和籽粒苋间作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段佳鑫, 臧庆吉, 薛世明, 方云霞, 蔡明, 刘彦培, 侯洁琼, 黄梅芬, 钟绍丽, 张美艳   

  1.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基金资助: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34-52);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19HB035); 南方地区饲草配置组合与轮作复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16200157-21); 云南省现代农业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地生态岗位专项(2017KJTX0018); 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项目(云发改人事﹝2015﹞1495号)

  • Published:2024-10-16

摘要: 为探究亚热带区青贮玉米(Zea mays)与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间作的最佳比例及间作对饲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将青贮玉米与籽粒苋以行数比T1 (3?1)、T2 (3?2)、T3 (4?2) 3种不同间作方式进行种植,同时以玉米单作(CK1)和籽粒苋单作(CK2)作为对照,对青贮玉米和籽粒苋的株高、茎粗等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及青贮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方式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苋的茎粗存在显著影响(P<0.05);与CK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下的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84%和11.33%,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有处理中,CK1处理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4.57 t·hm-2,显著高于T1处理(P<0.05)。对于混贮品质而言,T3处理的干物质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P<0.01);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1%、4.83%,显著高于籽粒苋单作和其他间作处理(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滇中地区青贮玉米和籽粒苋以3?2间作种植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较好的青贮营养品质。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间作, 农艺性状, 饲草产量, 混合青贮, 草食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