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登录      注册

草业科学 ›› 2024, Vol. 41 ›› Issue (02): 404-415.

•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红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毋玲玲, 魏玉杰, 宿翠翠, 张兆萍, 陈芳, 王玉红   

  1. 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甘肃省特种药源植物种质创新与安全利用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基金资助: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重大专项(22ZD6FA021-1);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1-25); 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22CX8NA081)

  • Published:2024-10-16

摘要: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m×60 cm、25 cm×60 cm、25 cm×50 cm、27 cm×40 cm),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氮素积累量随着两者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干花产量对种植密度反应敏感。其中,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50 cm条件下,HSYA含量最高,其余指标在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60 cm条件下趋于最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协同提高,在引黄灌区红花种植最佳施氮量为90 kg·hm-2,种植密度以株行距25 cm×50 cm或25 cm×60 cm为宜。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农艺形状,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株行距,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种子含油率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