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不同年限的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各器官称重,比较不同栽培年限川贝母的各器官性状及生物量占比,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探明川贝母的生物量积累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大小表现为鳞茎>叶>地下茎>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生物量在第4年增长最多,根系及地下茎生物量在第5年增长最多;川贝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均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增大,且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间均差异显著(P <0.05)。整个生长过程中,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年限增长而有所变化,且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均正相关。除生长第5年川贝母花和果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为等速生长模式外,其余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皆为异速生长模式,为人工生产川贝母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吴海旭, 马艳珠, 成春亚, 李冉, 崔治家, 晋玲, 马毅, 王振恒, 王圆圆, 刘立. 不同年限川贝母生物量及异速生长[J]. 草业科学, 2024, 41(01): 126-133.
[1] | 丁婉, 邢宝龙, 冯钰. 农牧交错带施氮条件下大豆和玉米间作产量及其混合青贮品质[J]. 草业科学, 2024, 41(09): 2133-2142. |
[2] | 庾振宇, 张江林, 高雅洁, 廖育林, 鲁艳红, 方畅宇, 刘芳禧, 谢雪, 肖健, 袁浩亮, 屠乃美, 聂军. 60Co-γ射线辐照对紫云英生长及利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9): 2054-2062. |
[3] | 罗峰, 米文博, 李文, 刘文辉. 不同高寒草地生态区种植模式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8): 1934-1947. |
[4] | 赵月, 刘亚兰, 高艳菊, 李向义, 黄彩变, 周杰, 曾凡江. 水肥与覆膜对油莎豆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7): 1757-1766. |
[5] | 那亚, 陶雅, 李峰, 花梅, 徐丽君, 李文龙, 乌仁曹. 生育期对燕麦全株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7): 1720-1728. |
[6] | 魏向宇, 王斌, 王腾飞, 冯琴, 倪旺, 邓建强. 宁夏引黄灌区10个品种小黑麦籽粒产量及营养价值评价[J]. 草业科学, 2024, 41(07): 1668-1678. |
[7] | 段佳鑫, 臧庆吉, 薛世明, 方云霞, 蔡明, 刘彦培, 侯洁琼, 黄梅芬, 钟绍丽, 张美艳. 亚热带区玉米和籽粒苋间作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6): 1471-1482. |
[8] | 肖健宇, 张光雨, 王江伟, 黄绍琳, 王志述, 付刚, 沈振西, 余成群. 施肥和收获期对拉萨河谷地区白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6): 1347-1358. |
[9] | 景芳, 刘彦明, 南铭, 边芳, 任生兰, 陈富, 张成君. 12个燕麦品种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生产性能及适应性[J]. 草业科学, 2024, 41(05): 1175-1188. |
[10] | 张春林, 南金生, 秦海英, 安江红, 徐振朋, 韩冰. 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J]. 草业科学, 2024, 41(05): 1189-1200. |
[11] | 许世洋, 方香玲. 不同培养条件对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4, 41(05): 1123-1131. |
[12] | 冯晓云, 张鹏, 李媛, 马婧娟, 梁国玲, 鲍根生. 高寒区燕麦、豌豆农艺性状对氮添加和间作模式的响应[J]. 草业科学, 2024, 41(03): 718-730. |
[13] | 王志鹏, 于铁峰, 安海波, 高凯. 基于产量及越冬特性对4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科尔沁地区综合评价[J]. 草业科学, 2024, 41(03): 664-674. |
[14] | 何斌, 张敏,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不同农艺措施与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J]. 草业科学, 2024, 41(02): 371-381. |
[15] | 刘慢, 刘文辉,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高寒区‘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对氮、磷、钾肥的响应[J]. 草业科学, 2024, 41(02): 345-35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