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2年, 第1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2-06-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胡珊梅 范崔生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4982) PDF全文 ( 198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Caulis quadrangulatus canaliculatus,55-65 cm.altus,angulis parce villosis,canalibus tomentosis Folia lanceata,supra pubescenti et longe lanata,margine dentata(dentibus 5-9 repandis).Racemi compacti,in spicam conferti,2-3.5 cm longi,bracteae 7-9 nervatae,tubus cordiae basis piloss-annulatus.Nucula globosa,facia parce areolata,areolae recavae.
  • 阮德 陈泗英 梁惠玲 李坤艳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318) PDF全文 ( 197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理附片(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和苍山乌头(Aconitum contortum)均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为常用中药,有止疼、强心、利尿、兴奋、保温、促进代谢机能等作用。大理附片为四川的川乌引种到云南大理地区栽培的品种,其主要成分是8-去乙酰基美沙乌头碱(8-deacetyl mesaconitine)(l),苍山乌头主要成分为紫乌生(episcopalisine) (2),阿克诺辛(acnosine)(3)等。此外这两种乌头属植物还含有其它多种二萜生物碱。近年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乌头属植物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的报道逐渐增多(1-4)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提取方法对以上3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 林中文 沈晓羽 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4855) PDF全文 ( 21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腺花香菜茶[R.adenantha(Diels)Hara],又称路边金,大钮子七,食疙瘩等,为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Rabdosia)植物,分布在云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贵州二省西南部地区[1]。民间用全草入药治疗积食,肠胃炎,痢疾和狗咬伤等疾病,现报道云南麻栗坡产该植物的化学成分。
  • 王锦亮 丁靖垲 程治英 杨崇仁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6366) PDF全文 ( 241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GC和GC/MS/DS分析了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 tubinatus Gaertn.f)和云南龙脑香(D. retusus Bl.)两种龙脑香科植物树脂精油的倍半萜类成.羯布罗树脂精油的主要成分为δ-榄香烯、α-古芸烯、Y-木罗烯和α-杜松烯,其中α-古芸烯的相对含量最高.云南龙脑香树脂精油令则以别芳萜烯和α-蛇麻烯为主要成分,别芳萜烯相对含量最高。羯布罗香树脂精油中δ-榄香烯、α-古芸烯、γ-木罗烯、α-杜松烯、β-澄淑烯和Y-榄香烯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季节变化,但是精油的倍半萜类成分的组成没有季节差异。这两种植物的树脂精油均有明显抗自活性.
  • 贺震旦 刘玉青 杨崇仁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472) PDF全文 ( 107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苦了茶是我国南方各民族常饮用的一类茶。云南昭通地区的苦丁茶以木樨科植物紫茎女贞(Ligustrum purpurascens Y.C.Yang)为原料。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到2个新的苯丙素类配糖体成分,命名为紫茎女贞甙(ligupurpuroside)A和B,同时还分离到阿克甙、桂花叶甙B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以及2-(3,4-羟基苯)乙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对香豆酰基)-O-β-D-葡萄吡喃糖甙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同时还分离到3个已知黄酮甙:木樨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和野漆树甙。
  • 何敏 陈纪军 周俊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4354) PDF全文 ( 262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大白药(Marsdenia griffihii Hook.f)茎中分离得到4个齐墩果烯型三萜,经光谱学数据分析它何分子为齐墩果酸(oleanic acid.I),longispinogenin(II),chichipenin (III)和大白药醇(griffithol,IV).其中大白药醇为一新化合物,结构被推定为齐墩果-12- 烯-3β,16β,21β,22α,28-五醇。
  • 韦仲新 M.S.Zavada2 闵天禄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6421) PDF全文 ( 274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山茶属(Camellia L.)18个组27个代表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大部分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并对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超微结构等作了综合的比较。结果表明,其形状和大小差异不很明显。花粉壁的层次、厚度和不同层次的比例,如复盖层与柱状层以及外壁外层与外壁内层的比例等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花粉壁的纹饰特征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具有较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根据其纹饰特征,可以把山茶属花粉大致区分为六个类型:皱疣状纹饰;粗瘤状纹饰;颗粒状至皱一颗粒状纹饰;穴-网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及皱波-念珠状纹饰。孢粉学上区分的类型不完全与各个学者从植物形态上划分的组相一致。其中管蕊茶Camellia lanceolata的纹饰非常特殊(粗瘤状),其外壁表面很象牛心果(Annona eticulata)的外形特征,为其重新分类提供抱粉学依据。
  • 林中文 和向东 沈晓羽 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042) PDF全文 ( 216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胶粘香茶菜(I.glutinosa C.Y.Wu et H.W.Li),为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产于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 海拔2000—2300m的河谷两岸山坡砾石地或干燥灌丛中[1]。从云南丽江产胶粘香茶菜中,已分离和鉴定了2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二萜成分[2];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区产该种植物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我们对大理苍山产胶粘香茶菜进行了研究。由2316g茎叶得149g提取物,然后经硅胶柱层析,依次用氯仿、氯仿-乙酸乙脂(8:2→4:6),乙酸乙酯梯度洗脱,除分离和鉴定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乌苏酸(ursolic acid),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和丁二酸(butanedioi acid)外,还得到迄今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氧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1)[2](2.8g)和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活性的松香烷(abitane)型二萜pisiferic acid(2)[3](1.2g)。pisiferic acid(2)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 杨继 汪劲武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4680) PDF全文 ( 21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散点图(scatter diagram)和柱状图(histogram)方法对丛枝蓼(P.posumbu Buch.-Ham.ex D.Don)、长鬃蓼(P.longisetum De Bruyn)及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ar.rotundatum A.J.Li)的主要鉴别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序长度、苞片缘毛长度及小花梗与苞片的相对长度种间差异不明显,不宜作为鉴别性状;根据各类群特征相关变异的程度及特征变异范围,作者认为长鬃蓼不足以成立独立的种,支持Steward 1930年所作的分类处理,将长鬃蓼降级作为丛枝蓼的变种。
  • 朱瑞良 胡人亮 郭新弧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099) PDF全文 ( 234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广东八宝山现有叶附生苔6科17属27种,其中长柱片鳞苔(Pedinolejeunea liukiuensis)为我国大陆苔类植物新记录;平叶异萼苔(Heteroscyphus planus)为叶面附生新记录;原我国海南岛特有的圆瓣片鳞苔(Pedinolejeunea rotundilobula)在八宝山也有分布。本文还讨论了八宝山叶附生苦的区系特性及其生态分布。
  • 刘建林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3880) PDF全文 ( 256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Sida yunnanensis S.Y.Hu affinis,sed petalis apice rotundatis,subtruncatis,interdum leviter cordatis, stylodiis flavis,schizocarpiis multum 5 differt.
  • 李乡旺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4525) PDF全文 ( 24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叶4-5针一束,通常较细长,叶内具一条维管束,叶鞘早落。鳞脐背生,无剌。种子较小,具有节长翅。
  • 朱华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6209) PDF全文 ( 240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和残存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南部的望天树林是以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为上层优势树种,外貌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大、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的一种热带森林群落。该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上层乔木多具板根,下层乔木具茎花,层间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具有浓厚的热带雨林特点。由于地处具有山原地貌和季风气候特点的大陆东南亚热带北缘,该群落受到气候的季节性干旱和冬季一定的低温影响,上层乔木中具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在叶级谱上,小叶比例亦较高,表现为一种在水分、热量和海拔上均达到极限的东南亚热带北缘的热带季节雨林类型。本文也对该群落的乔木径级分布、种/个体关系以及种群配置特征作了讨论。
  • 周浙昆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6802) PDF全文 ( 351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栎属(Quercus)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栎属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规律。栎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支那植物区,而这个分布中心就是栎属的起源地;加勒比植物区是栎属的次生分布中心。栎属于古新世早期在上述起源地,起源于三棱栎。栎属起源以后分化出青冈亚属和栎亚属,前者限于东亚、东南亚分布,后者广布于北温带。栎亚属形成以后,分化出高山栎组和巴东栎组两个原始类群,并通过巴东栎-子栎的路线演化出落叶栎类。北美的栎类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高山栋、冬青栎演化而成;另一群源于欧亚的落叶栎类。
  • 郝小江 周俊 富士薰 野出学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212) PDF全文 ( 228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毛萼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var.acuminata)根中分离到16个新二萜生物碱,其中碱J,K,L及M为亚胺类成分,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 张宪民 王传芬 吴大刚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324) PDF全文 ( 244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分离得到了3个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并且经光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I为-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山海棠酸(hypoglic acid)[11-hydroxy-14-methoxy-18(4→3)abeo-abietan-3,8,11,13—tetraen—18—oic acid],II为雷酚萜甲醚(triptonoterpene methyl ether),III为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I和II是首次从昆明山海棠中得到。
  • 孙谷畴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919) PDF全文 ( 239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叶片水势(ψ)为-1.2MPa的桃金娘叶片光合速率(PN,μmo1.m-2s-1)与光强(PAR,mmo1.m-2s-1)关系曲线的最初直线部分PN=2.13+17.96PAR,r2=0.89。当ψ降至-2.0MPa,相当关系为PN=0.37+15.49 PAR,r2=0.9。最大PN降低43.7%,罗伞叶片ψ从-1.06MPa降至-1.9MPa,最大PN降低69.6%,较桃金娘大。桃金娘叶片有较高气孔传导率(g,mmo1.m-2s-1)。ψ降低引起桃金娘叶片g的降低较罗伞少。叶片ψ降低使PN与细胞北京时间CO2浓度(Ci,μ1.1-1)关系曲线的直线部分斜率变小。低g和当Ci高于外界CO2浓度时表现低羧化能力可能是罗伞光合速率低的原因。自然林被破坏后,土壤和空气水分善变化可能在林分更替中起作用。
  • 方润琪 谢淑琼 相素芳 张金谈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4504) PDF全文 ( 243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昆明市区1987—1989年间大气中孢粉的飘散特征。孢粉样品选自不同的地点和高度,高处为24m和14.7m,低处为2m的高度。一年中该市出现两次明显的高峰,一次为春季(l—4月份),另一次为秋季(9—11月份)。文中讨论气候因子、不同高度与气传孢粉含量的关系。采用致敏花粉变应原浸液对花粉症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 罗方书 皮文林 万国华 尹擎 普泽祥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132) PDF全文 ( 24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中美洲4个国家13个地区的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变种(Pinus caribaea Mor.var.hondurensis Barr.et Golf)种源进行了8年试验,测定树高、胸径、针叶长、分枝数、冠面积等,经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证明,种源间无显著差异。种源生长与种源产地的地理位置相关不显著,各种源早晚期生长相关极显著,5项主要性状变异系数小的种源单株材积较大.
  • 甘烦远 郑光植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193) PDF全文 ( 251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培养细胞中筛选到具有高产α-生育酚性能的细胞变异体,利用细胞平板培养技术,利用HPLC法测定培养细胞中α-生育酚的含量,对200多个由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发育而来的细胞克隆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在细胞生长速率和α-生育酚含量上,这些克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克隆的第一代分析过程中,发现α-生育酚含量由(k-138.9μg/gDw变化;细胞生产速率由0.20-0.53gDW/1.d变化。细胞生长速率与α-生育酚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对一些。一生育酚含量较高的克隆进行了稳定性观察,经近20代继代培养观察后,从中筛选到一个合成a-生育酚较稳定的高产克隆系(CT—289),其a-生育酚平均含量为114.4μμg/gDW,是原始株系(15.83μg/gDW)的7.2倍;其生长速率为0.424gDW/l.d,与原始株系(0.417gDW/l.d)相差不大。
  • 张鉴铭 郑玉萍 陈梅英
    Plant Diversity. 1992, 14(03): 1-3.
    摘要 ( 5192) PDF全文 ( 241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香菇、美味侧耳和平菇的单核菌丝用酶法分离了原生质体。施加0.5MHz、500PV/cm的正弦波和μs、6000PV/cm方形脉冲的电场诱导下使其电融合。电融合后的融合子和原生质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植板培养成菌落。在显微镜下检查融合子菌株菌丝的锁状联合选出从融合子长成的菌株。香菇和美味侧耳的融合菌株产生频率为61.53%,香菇和平菇的融合菌株产生频率为32.58%。根据融合菌株与亲本的拮抗作用和他们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酶谱与其亲本酶谱的不同,证实这些融合菌株是从融合的异核体生长成的。同时讨论了电融合方法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