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4年, 第16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4-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何新华 Ann Oaks 李明启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295) PDF全文 ( 375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氮在植物体内的同化利用已进行了长达150余年的广泛深入研究,但对C3和C4这两大类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的氮素营养比较研究却至今未见系统报告。而研究和阐明C3和C4植物氮素利用效率(NUE:Nitrogen Use Efficiency)的差异特点与机理,首先可为人为调控它们的氮素代谢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其次NUE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对外源氮肥的有效利用,而且还在于当外源氮素供给较低甚至很低特别是在我国土壤含氮量仅为0.02%-0.2%的情况下,NUE较高的植物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第三可为借助植物基因工程对具有较低NUE的C;甚至C。植物的遗传学改良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 黄璐琦 乐崇熙 李懋学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5792) PDF全文 ( 192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栝楼属(Trichosanthes Linn.)共计约80余种,我国产约40多种[1-3],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该属的细胞学研究报道较少。迄今,查阅文献[4-7]所知,国外只报道了该属11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国内则仍属完全空白。本文报道了8个种的染色体数目,除瓜叶栝楼和马干铃栝楼外,其余6种均为首次报道。
  • 刘艳红 李兴从 刘玉清 杨崇仁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5842) PDF全文 ( 323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为著名传统中药。从青海西宁产秦艽的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1个新裂环烯醚萜甙,命名为秦艽甙(qinjiaoside)A,2个已知的环烯醚萜甙即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和哈巴甙(harpagoside)以及2个甾醇甙,胡萝卜甙和β-谷甾醇-3-O-龙胆糖甙。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维氢谱、碳谱、氢-氢相关谱、碳-氢相关谱、远程碳-氢相关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得到推定.
  • 皮文林 罗方书 万国华 尹擎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093) PDF全文 ( 253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分布于云、贵、川、广西、西藏五省区,面积约600万公顷,是西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由于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因而成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1]。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云南松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或种源),通过种源试验选择优良种源就能实现速生丰产。本文是通过云南松10个地理种源试验的7年生树高、茎粗进行连续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进而探讨云南松早晚期生长的相关程度,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岳建民 林中文 孙汉董 冯耀宗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4653) PDF全文 ( 242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架棚(Ceratostigma minus Stapf ex Prain)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3个已知化合物,蓝雪醌(Plumbagin)(2),槲皮素(quercetin)(3)和杨梅黄素(myricetin)(4). 其正了醇部分分离鉴定了2个已知化合物,异槲皮甙(quercetin 3-O-glucoside)(5)和杨梅甙(myricetin 3-O-rhamnoside)(6)及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麦芽酚甙(maltol -O-glucoside)(1).
  • 余珍 易元芬 吴玉 喻学俭 王鹏 丁靖垲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8393) PDF全文 ( 43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GC及GC/MS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法国玫瑰油、摩洛哥玫瑰油、我国甘肃苦水玫瑰油及山东平阴玫瑰油的化学成分,各鉴定了79,74,45和54个成分。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香茅醇(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金合欢醇及其酯类、芳樟醇、玫瑰醚、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由于它们含量上的多少及其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使这几种玫瑰油的香气产生了微妙的出入。法国玫瑰油、摩洛哥玫瑰油,由于各香气物质分配协调、和谐,其香气清甜、纯正,具新鲜的玫瑰花香;而苦水玫瑰油、平阴玫瑰油成分配比上不够满意,以至花香气不足甚至稍显杂气。苦水玫瑰油还含有较多的2-十二烷酮、2-十三烷酮、2-十四烷酮、2-十五烷酮,使之显油脂气。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这4种玫瑰油的化学成分与它们香气之间的关系。
  • 杨亲二 顾志建 吴征镒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5966) PDF全文 ( 24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乌头属牛扁亚属(Aconitum L.subgen.Lycoctonum)3种、l变种共9个居群的核形态进行了研究。其中弯短距乌头(Aconitum brevicalcaratum var.brevicalcaratum)、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和滇川乌头(A.wardii)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所有种类的静止核和前期染色体形态基本相似,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x=32,染色体类型通常为sm或m,st染色体少见,染色体从大到小逐渐过渡,核型的二型性不明显。结合有关资料,重点指出了乌头属不但在亚属之间,而且在牛扁亚属内也存在着较大的核型分化;牛扁亚属与乌头亚属(Aconitum L.subgen.Aconitum)在核型上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前者的二型性通常不明显,而后者有明显的二型性。此外还讨论了牛扁亚属植物的一些分类问题。
  • 王丽 顾志建 孙航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089) PDF全文 ( 13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分布于西藏地区的棘豆属和黄芪属7个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除小叶棘豆外其余6个种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1.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um(Pall.)DC.普兰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bs=8m+8sm+2bs,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B型。拉孜的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8m+8sm,属于1A型。2.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 Benth.ex Bge.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bs=10m+6sm(2SAT)2bs,属于2A型。第4对染色体具随体。3.毛瓣棘豆Oxytropis sericopetala C. E.C.Frisch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10m+6sm,属于2A型。4.胀果棘豆Oxytropis stracheyana Benth.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8。5.劲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 Grah.ex Benth.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2n=32=20m十12sm,属于2A型。6.长爪黄芪Astragalus hendersonii Baker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m+10sm(2SAT)4st,属于3A型。第5对染色体具随体。7.刚刺黄芪Astragalus oplites Benth. ex Parkers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8m+8sm,属于1A型。
  • 刘培贵 杨祝良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5555) PDF全文 ( 241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我国滇南及滇东南热带、亚热带胶孔菌复合群(Laschia—Comples)4属6种,其中瘤丝牛肝菌Filoboletus verruculosus P.G.Liu和滇丝牛肝菌F.yunnanensis P.G.Liu是新种,紫兰小菇Mycena violacella(Speq.)Sing.是我国新纪录种;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和插图,新纪录种附有形态解剖图。本文所引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
  •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672) PDF全文 ( 28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云南竹亚科新记录2种,即冷箭竹和西藏香竹,归并了5个种名,它们是Chimonocalamus tortuosus Hsueh et Yi,Dendrocalamus factitus Yi,Chimonobambusa yunnanensis Hsueh et W.P.Zhang,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Ferrocalamus rimosivaginus Wen;新组合5种,即Chimonocalamus burmaensis(C.S.Chao et Renvoize)D.Z.Li,Chimonocalamus longispiculatus(C.S.Chao et Renvoize)D.Z.Li,Bambusa annulata(Hsueh et W.P.Zhang)D.Z.Li,Bambusa yunnanensis(Hsueh et Hsueh f.).D.Z.Li以及Bambusa rongchengensis(Yi et C.Y.(Sia)D.Z.Li.
  • 谢寅堂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4908) PDF全文 ( 23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蹄盖蕨属耳蕨状蹄盖蕨组植物2系8种;有分种检索表、文献引证、标本引证以及本组植物的分布。
  • 崔鸿宾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385) PDF全文 ( 265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写了西藏墨脱县的9个新种和两个新变种,它们是墨脱油丹、西藏琼楠、扁果木姜子、勃生木姜子、少花木姜子、树志木姜子、柔毛长蕊木姜子(变种)、西藏新木姜子(变种)、纤枝钓樟和郑氏钓樟等。
  • 赵南先 马欣堂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4199) PDF全文 ( 217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花序小枝与小穗柄上均无腺点。
  • 朱华 王洪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408) PDF全文 ( 27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新种多蕊崖摩(Amoora duodecimantha H.Zhu et H.Wang),新变种勐海醉魂(Heterostemma villosum Cost.var.menghaiense H.Zhu et H.Wang); 云南新记录种石核木(Litosanthes biflora B1.),多香木(Polyosma integrifolia B1.),兰屿山矾(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Lour.)S.Moore var.philippinensis(Brand)Noot.)及归并新异名微毛越南山矾(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Lour.)S.Moore var.puberula Huang et Y.F.Wu)。
  • 李捷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5168) PDF全文 ( 24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三棱栎[Formanodendron doichangensis(Camus)Nixon & Crepet]群落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了该群落的区系成分。热带及亚热带区系成分占很大比重(占总种数90.25%),其中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占有绝对优势(占41.46%),滇、缅、老、泰、越周边地区的区系成分次之( 共占29.27%),与热带非洲有微弱联系,但与热带大洋洲与热带美洲并无联系。这就在该群落区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Kevin C.Nixon和 William L.Crepet的论点:三棱栎是独立的属,而三棱栎是在早第三纪时起源于Trigonobalanus verticillata的祖先类型.
  • 金振洲 欧晓昆 区普定 陈浩
    Plant Diversity. 1994, 16(01): 1-3.
    摘要 ( 6561) PDF全文 ( 29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涉及金沙江云南境内的干热河谷和干暖河谷的种子植物区系。建立名录共920种,有野生植物748种。这748种,分属于111科,427属。427属的分布区类型的格局为:l-44,2—127,3—10,4—39,5—13,6—37,7—29,8—47,9—12,10—25,11—3,12—7,13—l,14—20,15—13.在748种中,三江(金沙江、元江、怒江)干热河谷共有的标志植物73种,金沙江的标志植物156种,它们是研究区系特征的基础。经分析,本区植物区系有以下特征:(1)属、种均以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属占66.58%,种的热带成分更多,均交错少数温带成分;(2)三江干热河谷共同标志植物中,多数是优势种或常见种,例如Heteropogon contortus, Bombax ceiba,Phyllanthus emblica,Euphorbia royleana,Tribulus terrestris等,地区特有成分则少,如Terminalia franchetii,Andropogon yunnanensis;(3)滇北、川西南河谷特有成分则较多,如Cycas panzhihuaensis,Nouelia insignis,Aristolochia delavayi等;(4)西南特有成分也较多,且在河谷常见,如Delavaya yunnanensis,Croton yunnanensis,Munronia delavayi等;(5)有一些非特有的特殊种类,如Heteropogon melanocarpus,Dinebra retroflexa等.鉴于特征分析,本区植物区系有以下几个更深层的特征:(1)热带起源与近代交错现象;(2)有古地中海区系的后裔;(3)与近代非洲与南亚区系有联系;(4)与华北区系有联系;(5)特有现象明显而成因复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