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6年, 第1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6-06-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饶高雄;王兴文;刘启新;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221) PDF全文 ( 246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f et Shan)为伞形科植物,其根是西南地区常用中药材,具有润肺化痰,和胃,生津,解毒等功效,在植物分类上,川明参为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起于川西平原东部(金堂,清白江),沿四川中部,东部(简阳,平武,巴中,南川)至湖北西部(宜昌,当阳)这一狭长地带(单人骅等,1992)。
  • 罗桂芬;胡虹;孙卫邦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4753) PDF全文 ( 246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重瓣偏翅唐松草(Thalictrum delavayi‘Hewitt’s Double’)也叫南尾马莲,在国外被称之为“兰色满天星”,是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其花兰紫色,酷似满天星;其叶宛如铁线蕨;其根部含小檗碱约2.96%,可代黄莲用。它是集观赏、切花、药用于一体的植物,在欧洲人们视它为园林珍品。因为无种子,分株繁殖慢,扦插困难。离休繁殖可在短期内繁殖出大量种苗,为我国的园艺事业增添新品种。
  • 张可;陈昌祥;王德祖;吴玉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318) PDF全文 ( 255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荜拔(Piper Iongum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α,β,α,β)-1,3-双(3,4-二甲氧基苯基)-2,4-双[1-(2-羰基-5,6-二氢吡啶)-甲酰基]环丁烷(1)(Z)-12-十八碳烯酸-α-甘油单酯(2),胡椒碱(3),β-谷甾醇(4),胡萝卜甙(5)。其中(1)是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获得。
  • 李朝明 杨鸿川;吴曙光 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4700) PDF全文 ( 254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景东山橙(Melodinus khasianus Hook.f.)系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滇南地区有分布。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我们对该植物的茎皮进行化学分析。从中分得 4个吲哚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4-vincanol(1),16-epi-0-methyl一△14-vincanol(2),19,20-二氢一康狄卡品(19,20一dihydro-condylocapine (3),阿枯米灵(Akuammiline)(4)。
  • 王世林;赵永灵;李晓玉;李运昌;李恒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196) PDF全文 ( 300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正常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Hand.-Mazz.)地下茎为粉质,多糖(FP)含量 2.56%。因黑团孢霉(Periconia Tode)和其它微生物寄生,致使地下茎转化为胶质,多糖(JP)含量5.44%。FP和JP的动物体内试验表明均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这些结果显示胶质地下茎的药用价值相同于粉质的,它们可等同药用。
  • 李顺林;丁靖垲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496) PDF全文 ( 231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省芒市产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中,分离得到 4个新的按烷型倍半萜酸,结构鉴定为5,12-二烯-桉烧-13-酸(1);lβ-羟基-5,12-二烯-桉烷-13-酸(2);3β-羟基-5,12-二烯-桉烷-13-酸(3);2α,3β- 二羟基-5,12-二烯-桉烷-13-酸(4)。并依次命名为奥灵丹酸(Pterodontic acid)(l); lβ-羟基-臭灵丹酸(lβ-hydroxy Pterodontic acid)(2); 3β-羟基-臭灵丹酸(3β-hydroxy pterodontic acid)(3)和 2α,3β-二羟基-臭灵丹酸(2α,3β-dihydroxy Pterodontic acid)(4)。
  • 周立刚;杨崇仁;王君健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009) PDF全文 ( 26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pRi 15834菌株感染露水草(Cyanotisarachnoidea)的茎和根的外植体及小苗,均诱导出毛状根。毛状根能在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用纸电泳和高效薄层层析法,在毛状根中检测到甘露碱。用Southern印迹杂交,在植物DNA中检测到rolc基因。表明Ri质粒的T—DNA部分已转移到毛状根细胞的DNA中。该毛状根能产生β-脱皮激素。露水草毛状根的诱导培养在单子叶植物中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 李惠芝;庞长民;杜勇军;安利民;杨红燕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4550) PDF全文 ( 253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福录考(Phlox drummondii Hook)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叶外植体具有一定功能的特优细胞脱分化为胚性细胞,如叶表皮细胞、维管束鞘及韧皮薄壁细胞均可发生脱分化进行分裂,形成胚性细胞或分生细胞团;二是叶外植体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产生许多分生组织中心,在其附近首先出现维管束系统,然后在其周围或附近产生胚性细胞或分生细胞团。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形成的胚性细胞均可通过与一般合子胚相类似的发育过程,形成球形、心脏形、鱼雷形和具子叶的成熟类胚体,最后发育成具根和芽的完整植株。
  • 马绍宾;胡志浩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7247) PDF全文 ( 248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十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2A型。本文报道的桃儿七及八角莲的核型与前人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前者为:K(2n)=12=6m(4SAT)+2sm+2st+2t,2B型,后者为K(2n)=12=8m(2SAT)+2st(2SAT)+2t,为2A型。本文分析了小檗科鬼自亚科4个属共7种植物的核型,结果是该类植物的核型极为相似,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8条m或sm,2条st以及2条t染色体组成。核型的相似性反映了这类植物的亲缘关系,这4个属的植物是一个自然类群。但随着系统发育,核型的不对称性有所增加,其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对称,八角莲属居中,桃儿七属与足叶草属最不对称。笔者认为,核型上的高度相似是该类植物在系统发育上不发达,属内种类稀少,通常为寡种属或单种属的重要原因。
  • 廖亮;徐玲玲;方亮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260) PDF全文 ( 239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3种(含1变种)毛茛属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三叶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var.ternatifolius L.Liao.)有两种核型,即基本型2n=2x=14=6m+4sm+4st(2SAT)和杂合型2n=2x=14=6m+4sm+4st(1SAT),前者核型的特征是其随体较大,而后者核型变异发生在第2对和第3对同源染色体异形上,并且第6对随体染色只有1 条随体;铺散毛茛(R.diffusus DC.)核型公式为 2n=4x=32=10m+8sm+12st(2SAT)+2t(2SAT),它是由两个不同的染色体组组成,其中1个是随体比其短臂大得多,另外1个是随体小于其短臂;卷喙毛茛(R.silerifolius)核型公式为 2n=4x=32=8m+6sm+18st(4SAT),它是由 4个形态基本相似的染色体组组成。
  • 叶宝兴;席湘媛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503) PDF全文 ( 264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透射电镜对扁豆 Dolichos lablab 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首次观察到扁豆花粉发育过程中,其质体与线粒体去分化、再分化发生于整个花粉发育过程中,并经历了两个去分化和再分化的周期。第1个周期去分化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I,再分化发生于减数分裂末期Ⅱ。第2个周期是在小孢子晚期的去分化和二胞花粉早期(质体)及二胞花粉晚期(线粒体)的再分化。高尔基体从游离小孢子早期到二胞花粉晚期均较丰富,并参与外壁内层及内壁的形成。二胞花粉早期的初始内壁形成了壁内突,扩大了营养细胞质膜的表面积,增强了花粉从药室内吸收养料的功能。
  • 王幼平;杨毅;罗鹏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248) PDF全文 ( 24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苦芸苔族8种2变种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4种2变种为首次的报道。研究表明,芸苔族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花粉大小、萌发孔类型以及外壁纹饰上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该族植物的花粉大小与其染色体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 孙航;周浙昆;俞宏渊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725) PDF全文 ( 278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森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群落结构,建群种生长速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A.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了下列 6个价段:(1)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阶段;(2)尼泊尔桤木单优群落阶段;(3)原生植被主要树种侵入阶段;(4)尼泊尔桤木林衰退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阶段;(6)原生植被建立阶段。B.人为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有下列5个阶段:(1)高大禾草或热带高草阶段;(2)野芭蕉侵入生长阶段;(3)喜阳树种侵入或恢复生长阶段;(4)杂木林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及建立阶段。最后讨论了植被次生演替规律对自然植物区系的影响和对治理山地,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及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及意义。
  • 陶德定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642) PDF全文 ( 12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东亚特有属—松蒿属(Phtheirosper permum Bunge)进行了分类学订正。松蒿属特产东亚温带地区,有 5种,我国全产。其中木里松蒿(Ph.muliense C.Y.Wu et D.Dao)为 1新种;黑籽松蒿(Ph.parishii Hook.f)为 1新记录种;本文还报道 2个新异名。
  • 何明友;胡琳贞;张家藻;刘绍龙;李文荣;朱荃;李勇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846) PDF全文 ( 244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ffinis R. beesiano Diels, a quo corollis flavidis usque 4.4~ 5.2 cm longis, 4 cm latis, ovario indumentis albis dense consperso; etiam affine R. lacteo Franch., sed foliaribus basibus auriculato-cordatis,apice acutis, nervis 1ateralibus utrinsecus l5~20 conspicus impressis; petiolis usque 3~5 cm longis;pedicellis 2.5~3.5 cm longioris; corollis flavidis 4.4~5.2 cm longis, lobes alii leviter purpureo-maculati ad basim differt.
  • 彭华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4938) PDF全文 ( 22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把歧花鼠刺属 Changiodendron Miau处理作清风藤属 Sabia Colebr.的异名;歧花鼠刺 Changiodendron guangxiense Miau作为小花清风藤 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的异名。
  • 郭新弧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031) PDF全文 ( 22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ffinis S. bulbifero Makino, sed foliis ad caulis basem brevibus parvis, non ultra 1 cm longis,superjectis l.5~3.5 cm longis, lineari-spathulatis vel lineari-oblanceolatis, sepalis inaequalibus,spathulati-oblanceolatis, l~5 mm longis; squamis obtrapeziali-oblongis, apice retusis differt.
  • 孙航;周浙昆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448) PDF全文 ( 255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中国豆科一新记录属闭荚藤属(Mastersia Benth.)和一新记录种滇西围涎树(Abarema ellipticum(Bl.)Kosterm.),前者分布于我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峡谷热带山地雨林中,后者见于云南西部盈江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 徐廷志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4827) PDF全文 ( 24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槭属(Acer L.)的研究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详细地论述了槭属植物的芽、花序、性别分化,花、果实、胚、叶等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化关系。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槭属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4亚属23组33系200种。
  • 臧穆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4042) PDF全文 ( 27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邓叔群著《中国的真菌》1996年英文版由考福编辑、邓庄写前言,全书586页,插图426幅,中国地图和著者生前照片各一帧,干1996年5月出版。此书是研究中国和东亚菌物及菌物多样性的一部权威性巨著。此书包括粘菌、藻状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计3936种和变种,隶于389属102科。作者一生极注意菌物的实地调查;察、嗜、闻、记,事必恭亲,经他鉴定的标本不下3万余号,已知现存于世者,主要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MAS),其次散见于广东微生物所菌物标本馆(HMIGD),南京大学标本馆(N),南京农业大学植病标本馆(HMNAU)。国外尚见于康乃尔大学植病标本馆(CUP),马里兰的美国国立菌物收藏馆[National Fungal Collections,Beltsville(BPI)],密苏里植物园(MO)及加拿大多仑多大学标本馆(TRTC)。作者一生苦心孤诣,集本书于大成,这不仅是中国菌物学界的财富也是研究全球菌物学区系的经典巨著。
  • 郝日明;刘方勋;杨志斌;刘守炉;姚淦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6730) PDF全文 ( 29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华东和日本两地为东亚地区重要组成部分,同属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两地植物区系成分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两地共有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ceae)、领春木科(Eupteleaceae)、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等东亚特有科。华东和日本两地共有属约680多属。如柳杉(Cryptomeria)、双花木(Disanthus)、小勾儿茶(Berchemiella)等中国-日本分布属。还有为数众多的两地共有种,如涧边草(Peltoboykinia tellimoides(Maxim.)Hara)、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amata Yatabe)、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 Sieb.et Zucc.)、山涧草(Chikusichloa aquatica Koidz)、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Bl.)Koidz.)和日本假繁缕(Theligonum japonicum Okubo et Makino.)等成分。这些共有成分表明了两区系间的密切联系。
  • 吴征镒;庄璇;苏志云
    Plant Diversity. 1996, 18(03): 1-3.
    摘要 ( 5628) PDF全文 ( 287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紫堇属 Corydalis DC.是紫堇科 Fumariaceae 的最大属,也是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大属之一。本属自建立以来,迄今尚无完整的分类系统,甚至连属的命名人、后选属模式以及属下分类单位的划分均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根据作者们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关标本室收集的模式标本和有关东亚、南亚标本,经过鉴定整理,首次将本属划分为两大类群,即Corydalis群和Pistolochia群和40个组,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全而新的进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