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9年, 第2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9-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许云龙,马云保,熊江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434) PDF全文 ( 266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黄射干Iris tectorrum的甲醇抽提物中分到5个异黄酮:鸢尾黄酮甲素(l),鸢尾花素(2),野鸢尾黄酮(3),鸢尾黄酮(4),鸢尾黄酮甙(5)。化合物(1)和(2)系首次从黄射干中分到。所有成分经详细光谱分析确定。
  • 杨映根,谷瑞升,郭仲琛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558) PDF全文 ( 255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青扦(Picea wilsonii)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以改良59基本成分附加2.4-D1mg/L及KT1 mg/L为培养介质,比较了液体悬浮与半固体二种培养方式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细胞发生的影响,研究了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液体悬浮培养好于半固体培养,它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率为268%,是半固体培养的12.4倍;体细胞胚的分化率为93%,是半固体培养的2.2倍;悬浮培养较佳的培养条件为:初始细胞密度为2%(鲜重),蔗糖浓度为20g/L,摇床转速为100r/min,pH为5.8。经过两个月悬浮培养,将培养物转至l/2改良59附加ABA 1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3个月后每g培养物上可获得285个正常的子叶期体细胞胚。
  • 邹澄,张荣平,赵碧涛,敖翔,郝小江,周俊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4857) PDF全文 ( 235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中药紫菀(Aster tartaricus)根中分离了一个有钙桔抗活性的酿胺类化合物。以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分别经苯甲酸化,甲酯化并还原,然后用DCC法缩会再乙酸化,合成了该化合物,证明其结构为N-(N-苯甲酸基-L-苯丙氨酸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
  • 宋克敏,焦新之,李琳,颜季琼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367) PDF全文 ( 276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根部及地上部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强,根部细胞表面酸性磷酸酶及根部外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亦明显提高。动力学分析表明,磷酸饥饿提高了番茄幼苗根部的酸性磷酸酶对其底物的亲和力。另外,磷酸饥饿对番茄幼苗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最适pH值没有影响。钥酸对番茄幼苗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幼苗Pi吸收速率也有十分明显的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表明,磷酸饥饿时,番茄幼苗Pi吸收的适应性变化可能与根部酸性磷酸酶特别是根部细胞表面酸性磷酸酶及其外泌酸性磷酸酶的参与密切关联。
  • 姜维梅,梁海曼,钟华鑫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4708) PDF全文 ( 212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下胚轴不同部位段的形态发生能力有很大差异。在外源添加BA,NAA的情况下,金鱼草下胚轴近基部切段培养物的芽、根发生明显高于其上各部位切段,以近基部切段为外植体培养时,其形态发生能力以BA和NAA配合为好,最适剂量为BA 1.0 mg/L+NAA0.15mg/L.
  • 马全祥,马全顺,庞广昌,赵东旭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025) PDF全文 ( 221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显微操作方法对南瓜单个花粉可溶蛋白成功地进行了等电聚焦,获得了清晰的电泳谱带。分析其谱带表明,同一植株同一朵花上的花粉之间存在着蛋白谱带的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其按1:1的孟德尔规律分离。单花粉蛋白等电聚焦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对于遗传育种和发育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施苏华,黄椰林,章群,金虹,谈凤笑,张宏达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676) PDF全文 ( 261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和分析了四药门花等13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区)及5.8S编码区的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被分析的金缕梅亚科(Hamaelidoideae)植物形成一个单系类群,亚科内及其中的金缕梅族 (Hamamelideae)内部呈复系演化(polyphyletic)的特征;支持秀柱花族(Eustigmateae)(含秀柱花属Eustigma、牛鼻栓属Fortuneanria和白树属Sinowilsonia)成立以及将蚊母树族(Dis-tylieae)与弗特吉族(Fothergilleae)合并的观点,此结果与Endress(1989)系统接近;金缕梅族中金缕梅属(Hamamelis)与弗特吉族中的弗特吉属(Forthergilla)、银缕梅属 (Shaniodendron)水丝梨属(Sycopsis)系统发育关系密切;四药门花(Tetrathyrium)与继木属(Loropetalum)属于同一个单系类群,它们与Hamamelis的亲缘关系较远。
  • 林中文,余珍,丁靖垲,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127) PDF全文 ( 224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杉木(Cunm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n.)Ant.)分别为杉科和柏科的乔木.两种精油样品采自本所栽培植物的心材经蒸馏而得,其得率分别为:杉木油0.590%,国柏油0.065%.二者均有强烈的木香香气,似柏木油,可用于各种日化香精中。我们采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性、定量地分析鉴定了杉木精油中41个和圆柏术精油中36个化学成分。其中杉木油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0.99%)、异龙脑(iso-bprneol)(1.32%)。α-松油醇(α-terpineol)(9.43%)、α-柏木烯(α-cedrene)(2.49%)、β-柏木烯(β-ccedrene)(0.90%)、罗汉柏烯(thujopsene)(1.48%)、柏木醇(cedrol)(60.72%)、库贝醇(cubenol)(1.07%)、α-杜松醇(α-cadinol)(1.24%)、α-红没药醇(α-bisabolol)(l.37%)、α-乙烯基+氢-α,5,5,8A-四甲基-2-亚甲基-l-萘丙醇(泪柏醇,manool)(1.11%)、α-乙烯基+氢-2-羟基-α,5,5,8A-四甲基-2-甲基-l-萘丙醇(α-ethenyldecahydro-α,5,5,8A-tetramethyl-hydroxy-2-methyl-l-naphthalene propanol)(5.14%),与朱亮锋等(1993)报道的略有差异。圆柏木油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经我们分析主要为:松油-4-醇(4-terpineol)(1.l%)、α-松油醇(α-terpineol)(l.37%)、香芹芥酚甲醚(carvacryl methyl ether)(1.14%)、乙酸松油-4-脂(4-terpinenyl acetate)(2.91%)、β-红没药烯(β-bisaboene)(1.32%)、柏木醇(cedrol)(1.85%)、2-羟基-5-(3-甲基-2-丁烯基)-2,4,6-环庚三烯-1-酮2-hydroxy-5-(3-methyl-2-butenyl)-2,4,6-cy-cloheptatrien-1-one)(2.71%)、α-乙烯基+氢-α,5,5,8A-四甲基-2-亚甲基-l-萘丙醇(泪柏醇,manool)(44.5%)、松香二烯(abietadiene)(4.62%)等.
  • 陈月琴,唐绍清,何家完,庄丽,屈良鹄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323) PDF全文 ( 24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末端终止法对蓝藻类颤藻科Oscillatoria sp. rDNA 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Oscillatoria sp. rDNA基因间隔区427个核苷酸,其中包含1个异亮氨酸tRNA基因(tRNA11e)。并通过计算机联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弹库中获取颤藻科其它种的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通过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对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属间的某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序列中核苷酸差异值探讨了颤藻科属间界定的分子标准。提出了rDNA基因间隔区是良好的分子标记,可用于“赤潮”或“水华”蓝藻专一性核酸分子探针的研制.
  • 张文驹;闵天禄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764) PDF全文 ( 256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 9种 2变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结果如下:Camellia henryana: 2n=2x=30=2lm+8sm+lst;C.furfuracea: 2n=2x=30=20m+10sm;C.wardii:2n=2x=30=8m+11m+lst;C.anlungensis:2n=2X=30=19m+9sm+2st;C.anlungensis var.acutiperulata: 2n=2x=30=19m十2st;c.pyxidiacea:2n=2x=30=20x+8sm+2st;c.pyxidiacea var.rubitubderculata;2n=2x=30=2lm+8sm+lst;C.breuistyla: 2n=2x=30=18m+10sm+2st;C.leptophylla: 2n=2x=30=24m(lsat)+4sm(lsat)+2st; C.yunnanensis: 2n=2x=30=18m+10sm+2st;C.pitardii:2n=2x=30=18m+12sm.其中,前 7种 2变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比较前人的有关研究可以看出上述核型在种间较相似,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较比种间比较具有更大的意义。
  • 郑维列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027) PDF全文 ( 231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合45科、108属。主要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
    daceae(80/5,种数/属数)、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65/14)、蹄盖蕨科 Athyriaceae(45/11)、铁角蕨科Aspleniaceae(23/3)、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19/6)、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8/9)、凤尾蕨科 Pteridaceae(13/2)、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12/1)和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11/3)。主要属是耳蕨属 Polystichum,鳞毛蕨属 Dryopteris,铁角蕨属 Aspleniu,蹄盖蕨属Athyrium等系统发育上较高级的类群;无典型的特有属,可认为它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较年轻的蕨类区系。其热带成分科属虽多(科占62.2%,属占67.6%),但优势科、优势属均为广布类型。本区蕨类植物的起源是古老的热带亚洲成分。
  • 臧穆;袁明生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735) PDF全文 ( 273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甘肃、四川、云南的担子菌类时发现如下4新种:云南地红菇(Macowanitesyunnanensis Zang),属红菇科(Russulaceae),地红菇属(Macowanites Kalchbr.)系我国新记录;松针锈耳(Cepidotus pinicola Zang)绣耳科(Crepidotaceae);蛇盖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serpentipileus Zang et Yuan),属松塔牛肝菌〔疣孢牛肝菌科)(Strobilomycotaceae);喜杉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piceicola et Yuan),属牛肝菌科(Boletaceae);长柄灰包(Lycoperdenon longistipum Zang et Yuan),属灰包科(Lycoperdaceae)。
  • 朱长山;杨好伟;张来友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191) PDF全文 ( 309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河南植物区系种子植物4新记录属(Ainsliaea, Hierochloe, Eremochloa,Capillipedium),13新记录种和1新记录归化种。
  • 虞泓;钱韦;黄瑞复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753) PDF全文 ( 256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15个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居群,开展了14种酶系统的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实验,在谱带遗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33个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其中有32个等位酶位点是多态的(有2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只有一个单态位点Dia-4。有3个等位基因的位点有Lap-l、Lap-2、Aa-3、Skd-l、Skd-2、Adh-l、Adh-3、Gdh、Pgd-l、Pgm-l、Pgm-3、Pgi-1、Pgi-3、Mdh-l、Me、G6pd、Dia-l、Tpi-l、Tpi-2、Tpi-3和 Tpi-4,有4个等位基因的位点有 Skd-3、Adh-2、Pgd-2、Mdh-2、Mdh-3、Mdh-4和 Dia-2,有 5个等位基因的位点有 Aat-l和 Dia-3。云南松居群的等位基因平均数 A= 2.l,在松属中居于中上水平。本研究揭示了云南松居群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带谱的变异式样,为松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批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的参考图谱。
  • 赵国祥;韦仲新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665) PDF全文 ( 238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引自墨西哥的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和生长于云南河口县城附近沟谷雨林下的滇南香荚兰 V.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进行了茎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茎的解剖特征上有显著差异。从茎的横切面上看,引自墨西哥的香荚兰,在皮层最内方与维管区之间存在一环带状的厚壁组织,而滇南香荚兰茎则没有形成这种厚壁组织环;香荚兰茎的皮层细胞小,易于与维管区域的薄壁组织细胞相区别,而滇南香荚兰茎的皮层细胞较大,难与维管区域的薄壁组织细胞区分开来。在同属不同种植物茎中存在如此大的解剖学特征差异实属罕见。它不仅为区分这两个种提供重要的解剖特征依据,而且对于开展种间杂交和对杂种后代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 董晓东;谢航;赵宏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130) PDF全文 ( 241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理鸢尾(Iris dalicensis X.D.Dong et Y.T.Zhao)是笔者发表的鸢尾植物分类群(董晓东等,1997),因与高原鸢尾(Iris collettii Hook.f.)相似,国外有学者认为它是高原鸢尾的一个变种(Henry,1995)。为弄清它的分类地位,笔者对两者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同时比较研究两者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确认大理鸢尾应为一个独立的分类群。
  • 孙同兴; 胡玉熹;郎楷永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863) PDF全文 ( 278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兜被兰属12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成熟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角质层,其表面纹饰有直线形、浅波形。深波形和网状4种类型;有的种表皮细胞垂周壁明显凸起;气孔不具副卫细胞,仅分布在叶片下表面,气孔的外拱盖单层,表面光滑。这些特征在属级水平上较为一致,但也表现出种间差异,可以作为种间分类的辅助特征。
  • 何顺志;肖培根;李振宇;张天伦;黄勇其;徐文芬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362) PDF全文 ( 212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ffinis B. uniflorae F. N. Wei et Y. G. Wei, sed floribus pluribus 10~25 fasciculatis differt.
  • 张小平 郭新弧 陈先晖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735) PDF全文 ( 24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ffinis S.alfredio Hance, sed stolone, ramoso, ramis sterilibus; foliis raorum florifro-rum et subter sterilium linearibus; squamis obtrapeziati- oblongis; folliculis lanceolati-cylindricis differt.
  • 冯虎元;孙继周;安黎哲;张国梁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6149) PDF全文 ( 23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Haec species valde affinis P. lasiophrys Maxim. et P. lasiophrys var. sinicae Maxim., sed galea coroIlae purpurea reliquis luteis, fronte et lateribus glabra, dentibus calycis bogitudine dimidio calyci- tubum haud supermtibus differt.
  • 陆树刚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294) PDF全文 ( 194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石上或树干上附生,海拔 900~288 m。
  • 张志耘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5876) PDF全文 ( 258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研究金缕梅科的系统与进化,作者详细介绍了该科的分类历史及各个分类系统;根据现代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对金缕梅科的5个现代主要分类系统,Harms (193),张宏达(1973,1979),Bogle et al.(1980),Endress(1989)和李建华(Li,1997)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李建华的分类系统有一定合理性,但他对个别属的处理和族的划分仍有不妥之处。
  • 税玉民 黄素华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1): 1-3.
    摘要 ( 7595) PDF全文 ( 30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写了云南产秋海棠属6个新种1个新变种,它们是澜沧秋海棠、角果秋海棠、盈江秋海棠、粉叶秋海棠、蔓耗秋海棠、斜叶秋海棠、红毛香花秋海棠,补充描述了8个种及新命名1种,即四棱秋海棠、不显秋海棠、薄叶秋海棠、截裂秋海棠、长柔毛秋海棠、光叶秋海棠、变色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河口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