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1年, 第2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1-08-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程永现 周俊 腾荣伟 谭宁华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969) PDF全文 ( 298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民间草药短瓣花(Brachystemma calycinum D. Don)根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到6个化合物, 包括5个含氮化合物及1个可能的人工产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及化学方法鉴定为短瓣花苷A(brachystemoside A,1), L-焦谷氨酸甲酯(methyl L-pyroglutamate, 2), 腺嘌呤核苷(adenosine, 3), 2-吡咯甲酸(2-minaline, 4), 吡咯-2-羧酸-3'-糠酯 (3'-furfuryl-pyrrole-2-carboxylate, 5)及α-D-乙基葡萄糖苷(ethyl α-D-glucopyranoside, 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罗晓东  吴少华  马云保  吴大刚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206) PDF全文 ( 28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割舌树(Walsura yunnanensis C. Y. Wu.)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walsurol (1),tocopherol (2), sitoindoside I (3), 3β-stigmast-5-en-3-yl-β-D-xylopyranoside (4), stigmast-4-en-6β-ol-3-one (5), 7-oxositosterol (6), 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 (7), (-)epicatechin (8), 3,5-dihydroxy-4-methoxylphenylethanol (9), 间三甲氧基苯,(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新化合物1 命名为割舌醇(walsurol).
  • 陈纪军  许敏  王惠英  许建初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308) PDF全文 ( 368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滇南红厚壳 (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 et Choisy)的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滇南红厚壳内酯A (calopolyanolide A, 1), 滇南红厚壳内酯B (calopolyanolide B, 2)以及3个已知化合物calanolide E2 (3), voleneol (4) 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5).经波谱学鉴定2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 6, 6 - 二甲基-12a-(2α, 3α-H)-12a - (2 -甲基-3-羟基丁酰基)- 8b -羟基-4-苯基-吡喃并-二氢香豆素;6, 6 - 二甲基-12a-(2α, 3β-H)-12a - (2 -甲基-3-羟基丁酰基)- 8b -羟基-4-苯基-吡喃并-二氢香豆素.
  • 侯学文 郭勇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831) PDF全文 ( 409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悬浮培养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细胞为材料,分别探讨了胞外过氧化物酶活力与培养细胞生物量、胞外蛋白浓度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胞外过氧化物酶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相关性较差,而胞外蛋白浓度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却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通过胞外蛋白浓度的测量,可以对培养细胞的生物量作出快速的推算.
  • 李景秀 管开云 李志坚 郭瑞贤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6113) PDF全文 ( 31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杂交育种提高秋海棠属植物抗病性等抗逆能力.采用抗病亲本与具观赏性的易感病亲本杂交,F1自交两代使抗病性状纯合稳定,获得具观赏性、抗病的类型.连续回交将抗病性转移到具可看性而易感病的亲本中,培育出目的新品种;根据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结合杂种优势F1 的利用,选择秋海棠属内不同组、不同生态型,抗逆性差异显著的原始材料进行远缘杂交,选育出观赏价值高、抗逆能力强的适应型新品种.通过30多个亲本组合的杂交选育,对6个典型组合亲本、子代的性状及表型分析研究,以及子代群体生长势、病情指数、抗性等级的测定,对秋海棠属植物的抗性育种作了初步探讨.
  • 王俐  郑思乡  李枝林  顾志建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562) PDF全文 ( 35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诱导处理,结果表明:用含0.06%秋水仙素处理12 h后诱变频率可达50%,其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植株的大多数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为2n=4x=28,为4倍体.未加倍前的二倍体为2n=2x=14.检测中也发现有少数植株有2n=14和2n=28两种细胞型的情况.
  • 吕东平  赵德修  黄艳  赵乔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519) PDF全文 ( 32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母雪莲(Saussurea medusa Maxim)细胞悬浮体系中加入苯丙氨酸、肉桂酸和乙酸钠3种前体,结果显示,3种前体均能促进细胞内黄酮的生物合成,但它们对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3种前体的添加时间均以第6天为宜.苯丙氨酸的最佳添加浓度为0.05 mmol/L,肉桂酸、乙酸钠的最佳添加浓度都是0.1 mmol/L.3种前体中,难溶于水的肉桂酸对黄酮合成的促进作用最强,它可使培养物的黄酮产量高达1801 mg/L,是对照1.98倍.苯丙氨酸、乙酸钠两种前体协同添加,比它们单独加入更能促进细胞的黄酮合成.
  • 张石宝  胡虹  李树云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6249) PDF全文 ( 584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87年人们首次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改变花色的矮牵牛,使得花卉选育迈入分子时代.其优点在于可有目的地改变花卉的某一性状而不影响其它性状,并缩短育种周期.目前,与花色基因工程有关调控机理已日益清楚,分离到大量的相关酶和基因,获得了一批转基因花卉.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花色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同时简单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陈惠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047) PDF全文 ( 29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长约0.5~1 cm的不定根尖(连同原外植体茎段或根段一起,或不连)培养在MS附加6-BA 5 mg/L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15 d,可在根尖端分化出大量不定芽.不定根尖培养过程中每隔2~3 d取材,用FAA固定液固定1次.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将栝楼的不定根尖端分化不定芽的细胞组织学变化分为4个时期.1.启动期(0~3 d),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柱鞘细胞起动分裂 . 2."根茎转变区"原形成层形成期(4~6 d).起动细胞分裂后形成2~3层体积小、核大、质浓、近似扁平形的细胞层,组成"杯形"的"根茎转变区"原形成层.3."根茎转变区"形成期(7~10 d).原形成层不同部位加速分裂使根尖膨大成半球形、球形或梭形,并在膨大区进行维管组织的转变.4.芽分化形成期(11~15 d).原形成层在不同部位向外形成"突起"即分生细胞团,每个"突起"发育为1个芽原基.作者还讨论了栝楼与其它植物根芽产生的异同.
  • 朱慧芬  张长芹  顾志建  龚洵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290) PDF全文 ( 31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报春花属(Primula)4个组9种植物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这9个种的间期核构形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如下:中甸海水仙报春P. monticola (Hand.-Mazz.) Chen et C. M. Hu, K(2n)=16=12m+4sm;高穗花报春P. vialii Delavay ex Franch., K(2n)=20=16m+2sm+2st; 偏花报春P. secundiflora Franch., K(2n)=22=18m+4sm;海仙花报春P. poissonii Fanch.,K(2n)=22=16m+6sm;霞红灯台报春P. beesiana Forr.,K(2n)=22=18m+4sm;桔红灯台报春P. bulleyana Forr.,K(2n)=22=18m+4sm;橙红灯台报春P. aurantiaca W. W. Smith et Forr.,K(2n)=22=16m(sat)+6sm;粉被灯台报春P. pulverulenta Duthie,K(2n)=22=19m+2sm+1st;钟花报春P. sikkimensis Hook.,K(2n)=20=14m(1sat)+4sm+2T.其中,中甸海水仙报春和高穗花报春两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首次报道.同时,本文还将偏花报春与灯台组报春以及钟花组报春进行了细胞学的比较分析.
  • 卞福花  王仲朗  李恒  管开云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406) PDF全文 ( 289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天南星科(Araceae)斑龙芋属(Sauromatum) 两种植物的核型,它们的静止核均为渐变型,分裂前期染色体均为中间型,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均为2n=26,核型分别为:斑龙芋(S. venosum)2n=2x=26=14m+12sm;高黎贡山斑龙芋 (S. gaoligongense) 2n=2x=26=10m+12sm+4st,其中高黎贡山斑龙芋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本文还就斑龙芋属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在尚未进行更详细的、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之前,仅从一些形态上的相似性就匆忙将斑龙芋属归并到犁头尖属是值得商榷的, 并从珠芽和细胞学两方面的特性推断该属与半夏属可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韦仲新 王红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791) PDF全文 ( 325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延龄草科重楼属Paris L.延龄草属Trillium L. Medeola L.属和Scoliopus Torr.属以及百合科百合属Lilium L.和萱草属Hemerocallis L.花粉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延龄草科中,重楼属, Medeola属和Scoliopus属花粉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具单一远极沟,极面观椭圆形,外壁为网状纹饰或皱波-网状纹饰.而延龄草属花粉与它们的差异则较大,为圆形,无萌发孔,外壁非网状纹饰,而是颗粒状,疣状,芽孢状,星状和微刺状等纹饰.百合属中的Lilium michauxii和萱草属中的金针菜Hemerocallis citrina花粉均为单一远极沟,外壁表面为网状纹饰.但其网脊特别粗,具不规则突起并形成棱角(H. citrina)或由许多排列成念珠状的、形状不一的分子组成(Lilium michauxii),结构特别复杂.就其萌发孔类型和纹饰特征看,它们与延龄草科中的重楼属,Medeola属和Scoliopus属花粉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花粉外壁的层次结构在延龄草科各属之间( 延龄草属除外),甚至在延龄草科与百合科之间均没有多大的差异.
  • 田欣 金巧军 李德铢 韦仲新 徐廷志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6415) PDF全文 ( 355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槭树科(Aceraceae)槭属21组33种和金钱槭属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本科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从花粉萌发孔类型看,金钱槭属Dipteronia具三孔沟,槭属(Acer)除4组具三孔沟外,其余均为三沟.从花粉外壁纹饰看,金钱槭属2个种和槭属的大多数种为条纹状,罕为细条纹-拟网状和皱波状.通过花粉形态分析,并结合其它方面的证据,我们认为:(1)Sect. Palmata,Sect. Spicata和Sect. Microcarpa可能是槭属中与金钱槭属关系最密切的类群;(2)A. distalum和A. nipponicum代表了近缘的两个单种组;(3)A. pseudoplatanus不同于Sect. Acer的其它4个种而与A. saccharum可能存在更为密切的关系;(4)Sect. Carpinifolia(细条纹-拟网状外壁纹饰)和Sect. Negundo(皱波状外壁纹饰)则可能代表了槭属中最特化的类群;(5)按槭树科花粉三孔沟到三沟的演化规律,Dipteronia较Acer原始.
  • 赵志礼 周开亚 董辉 徐珞珊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6724) PDF全文 ( 290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直接测序法对国产黑果山姜Alpinia nigra (Gaertn.) Burtt以及水山姜Alpinia aquatica (Koen.) Rosc.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两者序列完全一致;ITS 1长度为178 bp,ITS 2长度为232 bp,5.8S编码区长度为164 bp,GC含量为56.9%.形态学特征结合DNA分子证据,认为<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水山姜实为黑果山姜.
  • 李荣春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739) PDF全文 ( 15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AFLP指纹技术对双孢蘑菇的20个野生菌株和5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AFLP指纹揭示出20个野生异核体菌株所固有的基因型.5个商业品种表现出比较一致的AFLP指纹,但也显示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别.由单孢分离获得的同核体菌株携带着部分异核体菌株的AFLP指纹;由同一子实体分离得到的大部分单孢菌株是异核体菌株,它们具有与其亲本一致的AFLP指纹.UPGMA分析揭示出2个与地理分布(美洲、欧洲)相对应的组.研究结果表明:(1)在野生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2)大多数单孢分离的菌株具有与母本一致的遗传物质;(3)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变异大于栽培品种间的变异;(4)在双孢蘑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AFLP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 张树仁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146) PDF全文 ( 165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产于云南省的珍珠茅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作者确认了产于云南的珍珠茅属植物12种,修正了5个种错误的学名,另有1个种被并入其它种为异名.在12种中有2种为产于云南的新记录.文中包括云南珍珠茅属的分种检索表、各种的分类学处理及地理分布.
  • 何维明 张新时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4951) PDF全文 ( 14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的叶包括刺叶和鳞叶两种类型.本文探讨沙地柏刺叶与鳞叶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生态意义.结果表明:(1) 刺叶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大小、叶肉细胞表面积和维管束大小都显著小于鳞叶;(2) 刺叶的组织密度和失水系数都明显大于鳞叶;(3) 刺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大气CO2比都显著大于鳞叶,而前者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后者.这些结果指示:沙地柏刺叶的光合产物积累和水分丧失量大于鳞叶,但前者的抗旱保水性、耐辐射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都低于后者.刺叶与鳞叶的结构和功能差异表明:沙地柏叶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应意义.
  • 朱华 许再富 王洪 李保贵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585) PDF全文 ( 400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西双版纳景洪曼仰广的"龙山"片断热带雨林30年前后植物区系组成和样方调查资料的对比研究,探讨了30年来该"龙山"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生活型及群落生态成分和乔木树种的种群变化规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已确认有种子植物7科53属55种从该片断雨林中消失.在消失的这55种植物中,属于群落顶级成分的有18种,属于耐阴的林下和层间植物有30种,喜阳种类有2种,广生态幅的随遇种有5种.初步得出该龙山热带雨林随着30多年的片断化,8.8%的科,26.8%的属和22.4%的种类消失或被后来的成分替换了.在生活型及群落生态成分变化上,群落中小高位芽及一年生植物相对增加,阳性植物明显增加,阴生(耐阴)植物明显减少,亦即雨林固有成分减少,非雨林成分增加.在乔木树种的种群变化上,过去该片断雨林的优势成分,绝大多数现在仍存在,多数仍在优势种之列,少数优势种衰退了,少数变得更优势.首先消失的种类,或为先锋树种(短命)或为种群数量很少的树种.
  • 李仁伟  张宏达  杨清培 
    Plant Diversity. 2001, 23(04): 1-3.
    摘要 ( 5788) PDF全文 ( 371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四川地区被子植物区系188科1493属8 711种及1 252变种,全球50%以上的科都有代表,与毗邻地区及世界植物区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区系古老而原始,珍稀孑遗类群丰富;单型或少种的科属众多,含100种以上的大科和大属也十分繁茂;含5种以下的属占76.89%,但占总属数约22.64%的多种属和大属是区系的主体,包含区系总种数的63.28%.科的分布类型有明显热带性质,属、种的分布类型反映出典型的亚热带属性.优势现象明显,特有类群和表征类群丰富.该地区被子植物区系对中国乃至东亚都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