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3年, 第25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3-06-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侯学良 税玉民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929) PDF全文 ( 294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无。
  • 黄素华 税玉民 陈文红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7147) PDF全文 ( 303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记述了云南产凤仙花属(Impatiens L.)19个新种1个新变种。即:长喙凤仙花;怒江凤仙花;德钦凤仙花;德浚凤仙花;片马凤仙花;文山凤仙花;老君山凤仙花;麻栗坡凤仙花;版纳凤仙花;昔马凤仙花;孙氏凤仙花;大关凤仙花;马楠凤仙花;绥江凤仙花;紫溪凤仙花;滇南凤仙花;耳叶棒凤仙花;二甫凤仙花;半坡凤仙花;大甫凤仙花。
  • 何顺志 徐文芬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6032) PDF全文 ( 32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科;淫羊藿属;德务淫羊藿;新种.
  • 钱子刚 杨耀文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6696) PDF全文 ( 306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芪属2000余种是干旱地区和高山地带的一个主要的植物类群,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稀见于北美洲和大洋洲,中亚和西亚为本属的分布中心。我国250余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云南51种(其中3个种仅有变种分布于云南而按种处理),6 个变种。本文作者在编研《云南植物志》黄芪属的过程中,发现几个同物异名和一个新变种,报道如下。
  • 刘培贵 王向华 于富强 郑焕娣 陈娟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6216) PDF全文 ( 532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在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筛选和确定。在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植物和动物关键类群的划分原理及方法,结合高等真菌的特点将大型高等真菌划分为& 种类型:濒危类群、重大科学价值类群和重要经济类群。其中,濒危类群指在近年的考察和报告中发现的数量急剧减少或由于过度的采集资源明显受到威胁的种类,......
  • 杨青松 陈绍田 周浙昆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911) PDF全文 ( 353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传统藏药雪莲资源及其利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雪莲植物共有22种及1变种,市场上常当作商品出售的有5种。雪莲每年的贸易量达到5500kg, 而且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已经造成雪莲特别是二年生的雪莲个体数明显减少,严重威胁了这些物种的生存。依据调查结果,建议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控制雪莲的采集量、限制一年生雪莲采集的时间以及禁止多年生雪莲的采集。
  • 刘家熙 孙晓红 靳颖 吕琳 余晓星 张宪春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6262) PDF全文 ( 283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云南产8种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植物:钝叶卷柏Selaginella amblyphylla alston;双沟卷柏S. bisulcata Spring;勃固卷柏S. kurzii Baker;疏穗卷柏;微齿钝叶卷柏;耳叶卷柏;高雄卷柏;泰国卷柏的大、小孢子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卷柏科植物大、小孢子为辐射对称、三裂缝,其表面纹饰复杂,8种卷柏植物的大、小孢子在孢壁纹饰上存在着较明显差异。为卷柏科形态学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 王全喜 于晶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908) PDF全文 ( 291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大量的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将我国产真蕨目孢子的表面纹饰进行分类,对每种类型进行了特征描述并附有照片,为孢粉学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李璐 梁汉兴 彭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648) PDF全文 ( 287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单型属毒药树属Sladenia的核型,并与被认为有关的狭义山茶科、厚皮香科和猕猴桃科等进行了核型比较。毒药树属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2n=4x=48=4M+36m+8sm,核型为2A型,没有发现随体和次缢痕。体细胞间期核为浓密分散型,前期核为中间型。结果表明,毒药树属与相关类群不但在染色体基数上有差异,而且在染色体大小、核型、间期核、前期核以及随体的有无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不支持目前分子研究的观点,即把毒药树属放在厚皮香科,且认为它与猕猴桃科和狭义山茶科的亲缘关系也较远。
  • 薛春迎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921) PDF全文 ( 26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进行了花部解剖学研究,并以此讨论了它们的系统演化关系。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的雌花部分花萼维管束与花冠维管束来源于同一维管束迹,而雄蕊维管束来源于雄蕊迹,每心皮具1条背维管束2条腹维管束,因此,花被维管束为融合型;黄秦艽属的雄花每个花萼、花瓣和雄蕊的维管束均来源于单个维管束迹,每心皮具1条背维管束2条腹维管束,属于基本型。从花部解剖结构看出,大钟花属与假龙胆演化支关系较近;黄秦艽属较獐牙菜属进化。
  • 江莎 中村辉子 山本福寿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4622) PDF全文 ( 271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水平放置2年生水曲柳(Franxinus mandshurica)幼苗应用赤霉素(GAs)及其合成抑制剂烯唑(Uni.P)对幼苗的负向重性及木材形成中的生理作用进行了探讨。每种生长调节物质100?μg溶于50%的丙酮中,每周1次处理于幼苗顶端,连续处理5周,并在第1次处理后24?h,将幼苗水平放置。在实验期间,对照及GAs处理幼苗茎负向重性受到了促进,而Uni.P处理则受到了抑制。GAs增加了茎上侧具有增厚细胞壁的胶质纤维细胞的数量。Uni.P抑制了茎上侧的木材形成,但没有影响胶质纤维的分化。对照区木质部中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上侧大于下侧。该比值在上侧GA4处理区大于GA3处理区及对照区。该结果说明,胶质纤维的分化和木质部的增加对负向重性都是重要的;在该种中,赤霉素对于木质部细胞形成可能比对胶质纤维分化的影响更大。
  • 张凤琴 徐立新 周鹏 刘国民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250) PDF全文 ( 32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苦丁茶冬青为材料研究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实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板DNA的浓度适宜范围为20?ng/反应~80?ng/反应RAPD均可得到一致的结果;dNTPs的适宜浓度范围为200?μmol/L~400?μmol/L;Mg2+适宜浓度范围为15?mmol/L~20?mmol/L;其合适的复性温度为35~37℃;2?min的延伸时间,45次热循环。按照此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实验,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因而确定了苦丁茶冬青RAPD反应体系之最佳的实验条件。
  • 龚洵 张启泰 潘跃芝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993) PDF全文 ( 34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濒危植物的适应性进行了观察总结,并讨论了濒危植物的区系性质与其对迁地保护区适应性的关系。原产云南中部和东南部的濒危植物对迁地保护区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大部分种类都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果。广布种一般比分布区狭窄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冬季低温制约着一些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区的生存。而冬春季节干旱制约高山种类的生存。一些种类虽生长、开花正常,但因其传粉媒介的缺乏而不结实。因物种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即使具有相同区系性质的不同种类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彭华 孙航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8683) PDF全文 ( 772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3 116个属被划分为15个类型和37个变型,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世界所有种子植物的科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世界种子植物的科划分为18个大分布区类型,并沿用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表现方式,用数字1~18代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其中1~15与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完全一致,16~18是中国没有分布的科。除1,11,(16),(17),(18)外,均有或多或少的变型,共74个。本文还提供了世界种子植物各科的分布区类型表。这种划分对理解世界被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发展有一定帮助,并为陆地植物分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 王福生 彭丽艳 赵昱 古昆 赵勤实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6271) PDF全文 ( 30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紫杉烷二萜,通过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14β羟基巴卡亭VI (1),巴卡亭VI (2),巴卡亭IV (3),1β去羟基巴卡亭IV (4),云南红豆杉酯甲 (5),2α去乙酰2α苯甲酰基13α乙酰基云南紫杉亭 (6),5α羟基2α,7β,9α,10β,13α五乙酰氧基紫杉4 (20),11二烯 (7)和Taxacin (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报道八个化合物在丙酮中测得的核磁共振信号,化合物8的数据属首次报道。
  • 钟惠民 华燕 倪伟 周俊 陈昌祥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586) PDF全文 ( 295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石竹科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根部分离得到4个齐墩果酸型五环三萜皂苷。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6Omethylglucuronopyranosylquillaic acid(1),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ylquillaic acid(2),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6Omethylglucuronopyranosylquillaic acid (3),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6Oethylglucuronopyranosylquillaic acid(4)。其中1为木鳖子中发现的次甙,3和4为新化合物。
  • 谭宁华 王双明 杨亚滨 何敏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3): 1-3.
    摘要 ( 5863) PDF全文 ( 360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From the roots of Panax notoginseng fourteen cyclodipeptides 1-14 were isolated including one new compound (1),seven new natural compounds (4-10) and six known compounds (2-3,11-14) together with one known other compound 15.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as cyclo(LeuThr) based on spectral methods.From the roots of Panax ginseng five known lactams (16-20) including pyroglutamic acid were isolated together with butyric diacid,daucosterol and sucrose.The primary bioactivity test showed that pyroglutamic acid and its nbutyl derivative have weak Ca2+ antagonistic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