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3年, 第25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3-1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付祥 谭宁华 姜立花 贾锐锐 嵇长久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429) PDF全文 ( 274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是以碳酸酐酶II(CAII)为靶点筛选其抑制剂,以期寻找抗骨质疏松活性样品。实验是在96孔酶标板上对来源于178个科、608个属、1020种动植物2919个提取物或分离部位样品在CAII模型上进行了批量筛选。结果表明在10?μg/ml浓度下发现了来源于40个科、61个属、72个种的100个样品有活性,其中5个样品的IC50小于2.50μg/ml,22个样品的IC50在2.51~5.00μg/ml范围,73个样品的IC50在5.01~10.00μg/ml范围。通过以上工作我们认为以碳酸酐酶II为分子靶点的体外筛选方法稳定、方便、快速、微量、有效,特别适用于天然产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筛选。
  • 李宁 谭宁华 周俊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334) PDF全文 ( 34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木脂素苷和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化学方法和与参考文献比较(质谱,氢谱和碳谱)的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贾爱群 杨永平 谭宁华 周俊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522) PDF全文 ( 28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GC/MS方法对采自北极的Stellaria crassipes,Cerastium arcticum和Cerastium regelii 3种石竹科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得到54种化学成分,对这些挥发油成分的进一步分析,证明了Stellaria和Cerastium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蔡传杰 陈善娜 尹梅 周恒苍 王乔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411) PDF全文 ( 15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大田栽培的香荚兰植株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结果表明:较低浓度(25~100mg/L)的SA,使其叶片的SOD、POD、PAL和PPO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抗逆性增强;而较高浓度的SA(150~200mg/l)则抑制了这些酶的活性、使MDA含量升高,抗逆性减弱。
  • 陈乃富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549) PDF全文 ( 184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25℃,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动力学方程v=619.08[S]/(0.031+[S]),Vc、异Vc钠、NaHSO3、L.Cys可完全抑制酶活性,饱和NaCl能显著抑制酶活性,蔗糖、SDS对酶有激活作用。该酶能催化邻苯二酚、焦性没食子酸氧化,但对焦性没食子酸亲和力更强。
  • 何惠英 宋松泉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132) PDF全文 ( 28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ex Choisy) 种子的千粒重约为4 700?g,脱落时种子的含水量为45%(鲜重),其存活率对脱水高度敏感;当种子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存活率迅速下降;种子存活率的半致死含水量约为23%;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典型的顽拗性种子。含水量为45%的种子,在20~3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50% 所需要的时间缩短;高于和低于这个温度范围 (如15℃,30℃),种子的萌发率均下降;变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除去种皮和切除部分子叶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以及种子萌发后的早期幼苗生长量。光照明显地促进整粒种子的萌发,但对除去种皮的种子、具有1/2子叶的种子、以及胚轴的萌发没有影响。
  • 吕成群 黄宝灵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971) PDF全文 ( 28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木本植物巨尾桉为材料,研究在0℃以上低温,高硼处理对巨尾桉苗木生长以及苗木叶切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苗木茎尖、根尖和叶片IAA含量的影响。实验方案是在经过有多种硼浓度和温度的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出有代表性的两种硼浓度和6种温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培养液均调至pH 68,每天30?μmolm-2s-1光照12?h。结果表明:在0~8℃,高硼处理(800?mg/L)的苗木地下部干重是对照处理(286?mg/L)的714~281倍,地上部干重是对照处理的480~214倍,总生物量是对照处理的521~256倍;对照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是高硼处理的180~268倍,O-.2产生速率是高硼处理的201~284倍,MDA含量是高硼处理的164~195倍;高硼处理的SOD活性是对照处理的221~230倍,POD活性是对照处理的147~158倍,CAT活性是对照处理的208~204倍;对照处理茎尖的IAA含量是高硼处理的167~163倍,根尖IAA含量是高硼处理的142~146倍,高硼处理叶片的IAA含量是对照处理的225~200倍。
  • 蔡 杰 梁汉兴 王 红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368) PDF全文 ( 22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花冠无喙类密穗马先蒿(Pedicularis densispica)和大王马先蒿(P.rex)的花器官电镜扫描发现,两种不同花冠型(无齿和具齿)的马先蒿花部器官发生和发胃初期十分相似表现为明显的单轴对称。2个萼片原基首先发生于花顶的近轴侧位,然后沿花顶边缘向远轴端发育形成一马蹄形结构。密穗马先蒿在近轴中部又出现1枚萼片原基,随后马蹄形结构分化出4枚萼片,并与近轴中部的原基愈合后构成5齿萼片;而大王马先蒿的2齿萼片直接由马蹄形结构发育而成。5枚独立的花瓣原基随后发生,但发育相对滞后;除近轴中部位置1枚空缺外,4枚雄蕊原基与花瓣原基位置呈交互发生;2个心皮原基同时在拱形花顶的近轴和远轴端发生,剩余的花顶形成中间的隔膜,并与2个心皮形成中轴胎座。对马先蒿与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和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初期的特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马先蒿属花冠对称性变化的意义。
  • 许又凯 刘宏茂 刀祥生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833) PDF全文 ( 35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红瓜(Coccinia grandis)嫩茎叶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并与常用7种栽培蔬菜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红瓜嫩茎叶中矿物质K、P(除芹菜),微量元素Fe、Mg (除蕹菜)、Se和Zn的含量均高于7种蔬菜。红瓜嫩叶中硫氨素、核黄素和尼克酸含量远高于对照的7种栽培蔬菜。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系数比值法,分别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红瓜嫩茎叶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并与7种栽培蔬菜蛋白质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红瓜嫩茎叶蛋白质含量为2.1% (鲜重),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93.8%,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Met+Cys)。红瓜嫩茎叶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贴近度(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 0.807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以WHO/FA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 71.946,均高于对照的7种栽培蔬菜。
  • 张道远 谭敦炎 张 娟 潘伯荣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688) PDF全文 ( 318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国产柽柳属(Tamarix L)16种植物的比较研究表明:其当年生小枝在表皮是否具毛、皮层细胞的形态结构、维管束排列方式、髓部所占面积大小及内含物等结构性状上存在种间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及SPSS软件分析,并结合分布生境,将国产柽柳属植物分为三大类。类型I当年生小枝的表皮不具毛或乳状突,皮层外侧细胞具叶绿体,髓仅占总面积的1/6-1/3弱,多分布在风沙土生境(多花柽柳及白花柽柳除外)属强度抗旱型种类;类型II当年生小枝的表皮不具毛及乳状突,皮层外侧细胞不具叶绿体,髓占总面积1/3-1/2弱,多分布在沙砾质土或轻度盐渍化土生境(甘肃柽柳除外),属中度抗旱、耐盐碱型种类;类型III当年生小枝的表皮具毛或乳状突,皮层外侧细胞不具叶绿体,细胞排列致密,髓仅占总面积的1/6-1/3弱,多分布在强盐渍化土生境,属强度耐盐型种类。对国产柽柳属所有种类当年生小枝结构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祈,认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当年生小枝己形成了与特定生境相适应的解剖结构。
  • 卢金梅 成 晓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896) PDF全文 ( 32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鳞毛蕨科协Dryopteridaceae贯众属Cyrtomium Presl的1O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报道。其中低头贯众Cnephrolepioides n=82,2n=l64;单叶贯众C.hemionitis n=123,2=c.123;惠水贯众C.grossum n=c.82,2n=164;披针贯众C.devexiscapulae2n=164;小羽贯众C.loncr-hitoides 2n=82;大叶贯众C.macrophyllum2n=164;云南贯众C.yunnanense n=123为首次报道。
  • 黄春洪 杭悦宇 周义锋 史德荣 郭可跃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773) PDF全文 ( 364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分析研究了中国11个盾叶薯蓣居群8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15个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共得到108条带,其中96条为多态带,占88.8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093居群水平的变异从0.1564到0.3098,物种水平的Nei基因多样度(h)为0.2499,居群水平的变化范围为0.1607到0.2137。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物种水平的基因分化系数GZ为0.3415,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641,居群间遗传交换小。分子方差分祈(AMOVA)表明,居群内变异为68.96%,地区间变异为19.45%,居群间变异为11.58%。聚类结果以长江为界,将盾叶薯蓣分为南北两个大类群。研究结果对盾叶薯预种质的迁地保护有重要意义。
  • 肖龙骞 葛学军 龚 洵 郑思乡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886) PDF全文 ( 302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尽管其分布区仅限于滇、桂、黔三省交界的南盘江流域,却是中国苏铁属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种。同时,它也是我国少数几种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苏铁植物之一,对古植物和古气候等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杨成华等,1996)贵州苏铁像其它苏铁植物一样己经经历了两亿多年的沧桑巨变,但近几十年以来,由于生境片段化和人为的直接破坏,其后群和个体数目急剧减少,濒危状态日益严重。
  • 林 祁 段林东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5664) PDF全文 ( 26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中国楼梯草属Elatostema植物标本的研究,将光序楼梯草E.leiocephakan W.T.Wang归并入深绿楼梯草E.atroviride W.T.Wang,镰状楼梯草E.subfalcatum W.T.Wang归并入疏晶楼梯草E.hookerianum Wedd.,毛枝光叶楼草E.laevissimum W.T.Wang归并入光叶楼梯E.laevissimum W.T.Wang var.laevissimum,海南楼梯草E.hainanense W.T.Wang 归并入托叶楼梯草E.nasutum Hook.f.,五肋楼梯草E.quinquecostatum W.T.Wang归并入樱叶楼梯草E.prunifolium W.T.Wang.
  • 金孝锋 丁炳扬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4575) PDF全文 ( 258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形。茎柔弱,分枝,匍匐,长10-15cm,具白色长柔毛。茎下部叶片长卵形或长倒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短柄;中上部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5-13mm,宽5-11mm,两面被毛。
  • 李先琨 向悟生 欧祖兰 苏宗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6): 1-3.
    摘要 ( 6265) PDF全文 ( 356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南方红豆杉集中的广西元宝山林设置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和T形距离取样离法调查取样 。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判定种群分布格局类型,用负二项参数 格林指数、Moristita指数 、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T形距离指数等方法测度集聚强测度,对南方红豆杉种群克隆生长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种群在10mX10m、10mX5m、3mX2m等不同空间尺度下均表现为集聚分布格局,但集群强度不高。在种群生活史中,从幼苗到大构树,集群程度减小,大树呈随机分布。南方红豆杉有强烈的萌生能力,大量产生萌生分株,幼苗期剧烈的种内和种间竞争作用,导致个体密度下降、集群程度降低,种群表现扩散趋势,而小树、中龄树因占据了所需的生态位空间,种内竞争相对减缓,集聚强度有所增强,随个体生态位空间的扩张,种内和种间竞争重新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种群空间格局转为随机分布。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大小级分布格局这种动态变化反映了种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态策略和适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