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10年, 第3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0-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方伟,杨俊波,杨世雄,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1-13.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20
    摘要 ( 5194) PDF全文 ( 44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山茶属茶亚属 (Camellia subgenThea) 中长柄山茶组 (sectLongipedicellata)、金花茶组 (sectChrysantha)和超长柄茶组 (sectLongissima) 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该属4个亚属11组28个种及2个外类群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叶绿体4个DNA片段 (rpl16、psbA trnH、trnLF和rpl32trnL) 进行了测序,运用邻接法 (neighborjoining)、最大简约法 (maximumparsimony) 和贝叶斯推断 (Bayesian inference) 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联合矩阵分析,并构建基因树。基因树的拓扑结构显示:1) 金花茶组包括3个平行的支系,并且长柄山茶组的模式种长柄山茶 (Camellia longipedicellata) 嵌于其中一个支系,因而金花茶组可能是一个并系或多系类群;2) 长柄山茶与越南分布的金花茶组种类在分子系统树上构成一个单系支,暗示了长柄山茶组和金花茶组之间可能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3) 超长柄茶组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该组的河口超长柄茶 (C. hekouensis) 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与山茶属其余种构成姐妹群。由于缺乏更广泛取样的分析,超长柄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仍然不明确,超长柄茶组与长柄山茶组的亲缘关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 马金双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14-24.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078
    摘要 ( 4566) PDF全文 ( 336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在整理北美外来入侵植物中发现一些起源(或主要分布)于东亚植物的学名,在北美乃至欧洲使用非常混乱。本文特将有关重要类群整理出来,包括异名、原产地、北美的分布以及必要的讨论等。
  • 王卫清1, 2 ,成晓1, 焦瑜1 ,陈贵菊3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25-31.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40
    摘要 ( 4363) PDF全文 ( 31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4种培养基质对中国蕨(Sinopteris grevilleoides)孢子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基质上中国蕨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生长发育存在差异,尤其是心形原叶体的形态差别明显;腐叶土基质上的心形原叶体上未见颈卵器的发生,因而其有性繁殖过程不能完成;原生境土和腐叶土1∶1混合土基质最适合中国蕨配子体生长发育及有性繁殖;改良Knop′s琼脂培养基上要保证幼孢子体正常生长需追加培养液。
  • 陈露露1,翟羽佳1,王鹏1,王晖1,2,郝家胜1,2,朱国萍1,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32-40.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82
    摘要 ( 4377) PDF全文 ( 37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获得了完整的茶树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基因CscMDH (GenBank登录号为GQ845406)。该基因全长1 235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55 kD。含重组质粒pGEXMDH的Ecoli Rosetta经05 mmol·L1 IPTG于32℃诱导3 h后可以获得大量可溶性的615 kD融合蛋白。NCBI的BLAST结果显示,CscMDH与高等植物cMDH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88%~93%。通过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多序列比对,预测CscMDH为二聚体,每个亚基包含13个β折叠及13个α螺旋。CscMDH包含典型的MDH“指纹” (fingerprint)序列G12AAGQIG18,其氨基酸残基D43在所有NADMDH中都很保守。CscMDH还包含一些与其它NADMDHs同源的保守序列单元,如NAD+结合位点、催化模体及底物结合位点。而且CscMDH还包含在所有植物NADcMDHs中都相当保守的6个Cys,因此我们推断CscMDH为茶树细胞质NADMDH。茶树基础代谢相关基因cMDH的克隆和原核表达为CscMDH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苏文华1,张光飞1, 周鸿1, 郭晓荣1,张磊1,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41-46.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77
    摘要 ( 4443) PDF全文 ( 34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氮素供应对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探讨氮素对药用植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显示:氮素施用量与短葶飞蓬植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含量则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对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产量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株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含量与生物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植株含氮量也存在极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变化规律与“碳素/营养平衡假说”预测的一致。研究表明,植株生长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过多的施用氮肥提高药材产量时将会导致黄酮等酚类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 韩春艳1, 2,龙春林1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47-52.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87
    摘要 ( 4732) PDF全文 ( 379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种胚的形态大小,温度、层积、硝酸钾、浸种处理和GA3对种子休眠及萌发的影响。通过将种子脱水至不同含水量和在两种温度(4℃和-20℃)下贮藏100 d后测其生活力,分析各处理对西康玉兰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康玉兰种子胚尚未分化完全,需经过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低温层积和GA3可打破种子休眠,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20℃。由此推测,西康玉兰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西康玉兰种子当含水量降至539%,存活率为5350%。不同含水量的种子贮藏在-20℃条件下,100 d后种子全部死亡;但在4℃下含水量为1031%的种子存活力高达76%。因此,西康玉兰种子极可能属于中间性种子,其适宜贮藏环境为4℃下的干藏或湿藏。
  • 关艳龙1,李婉莎2,殷奎德1,杨永平2,胡向阳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53-59.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67
    摘要 ( 5346) PDF全文 ( 53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野生生态型(Columbia)植株为实验材料,以含有激活标记双元质粒pCB260的农杆菌进行转化,并以抗除草剂Basta为筛选标记,构建了拟南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所用pCB260双元质粒含有两个Ds位点、一个GFP标记基因与一个抗basta标记基因,可以方便高效地筛选转基因植物。目前经初步筛选获得了约10 000个独立转化株系(T1代),其中约50个株系具有明显的表型变化,包括花期改变、株型变异、叶形特异、育性降低、花发育异常、种子颜色变浅等。运用TAILPCR技术,成功获得了其中10个表型特异株系的TDNA侧翼序列,分别分布于拟南芥基因组的5条染色体上。

  • 李江1,2,孟梦2,朱宏涛3,邱琼2,翟明普1, 陈宏伟2,郭永清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60-66.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38
    摘要 ( 4629) PDF全文 ( 324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开展思茅松中幼人工林样地调查,基于实测数据计算了相关碳计量参数并研究了碳计量参数与相关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思茅松中幼人工林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CEF)的平均值为05483 Mg·m3(n=30,95%置信区间:05357~05609),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缺省值。BCEF和平均树高(H)、林分形高(FH)、蓄积量(V)和林龄(A)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5)。BCEF和平均胸径(D)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 >005)。BCEF和N(林分密度)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BCEF值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函数拟合效果不佳。2)思茅松中幼人工林生物量扩展因子(BEF)的均值为178378 (n=30,95%置信区间:171714~185043),高于IPCC缺省值。 BEF和D、H、FH、V和A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 <001),与N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 005)。BEF与A和V的关系以二次曲线函数形式拟合效果较好,与N的关系则以双曲线形式较好,与FH、H和D的关系以幂函数较好。3)思茅松中幼人工林的根茎比(R)均值为02400 (n=30,95%置信区间:02194~02606),与IPCC缺省值基本一致。R与D、H、FH、V和A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N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与D、H、FH、V和A的关系以二次曲线的形式拟合效果较好,与N的关系则以双曲线形式拟合较好。
  • 马建忠1,庄会富2,3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67-73.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28
    摘要 ( 4592) PDF全文 ( 37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复杂生境条件下,藏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现状,选取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澜沧江、金沙江河谷;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山区和高寒山区展开了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使用的藏药资源丰富,共调查到药用植物144种,隶属于63科,126属;资源利用方式以野生采集为主(64%),人工栽培为辅(25%已开展栽培,11%正试验栽培);部分资源存在资源枯竭问题(26%)。统计分析表明:从河谷到山区、高寒山区,各海拔梯度的植物资源均有较多使用,但使用的资源类群不同;随海拔高度上升,植物资源易濒危,难栽培,栽培开展受恶劣环境的抑制,受资源枯竭推动,易形成先枯竭、后栽培的不合理开发模式;资源使用过度、植物种群恢复能力弱、采集伤害重是天然资源枯竭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适合特殊生境条件下藏药资源特点的开发策略。
  • 杨亲二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74-76.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247
    摘要 ( 2668) PDF全文 ( 302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颖君1,杨崇仁1,2 ,曾恕芬1,2,陈可可1,江鸿健3,左成林4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77-82.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04
    摘要 ( 4346) PDF全文 ( 456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白莺山古茶的大理茶素﹑儿茶素类﹑茶棓素﹑没食子酸﹑咖啡因和茶氨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含量。在与野生大理茶及栽培大叶茶(普洱生茶)进行多成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形态性状的变异与进化,讨论白莺山古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野生大理茶和栽培大叶茶的相互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白莺山古茶的品质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为白莺山丰富的古茶种质资源的深入系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同时,通过多种过渡类型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比较,为栽培大叶茶的起源和大理茶作为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的假说提供了植物化学方面的证据。
  • 冉新辉1,2,倪伟2,魏刚3,陈昌祥2,刘海洋2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83-86.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201
    摘要 ( 4718) PDF全文 ( 34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全株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酚苷, 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丁香酸-4-O-α-L-鼠李吡喃糖苷 (1)。同时还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已知倍半萜内酯和一个已知木脂素:1β, 4β-二羟基-5α, 8β-二氢-7 (11) Z-桉叶烯-8, 12-内酯 (2), 1β, 4α-二羟基-5α, 8β-二氢-7 (11) Z-桉叶烯-8, 12-内酯(3), (–)(7S, 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 (4)。
  • 唐贵华1, 2, 王跃虎1, 龙春林1
    Plant Diversity. 2010, 32(01): 87-90. https://doi.org/10.3724/SP.J.1143.2010.09163
    摘要 ( 2649) PDF全文 ( 2909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