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iversity ›› 2011, Vol. 33 ›› Issue (3): 261-268.DOI: 10.3724/SP.J.1143.2011.10188
杜新宇1、2 ,成晓1
收稿日期:
2010-10-27
出版日期:
2011-06-25
发布日期:
2011-02-28
DU Xin-Yu-1、2 , CHENG Xiao-1
Received:
2010-10-27
Online:
2011-06-25
Published:
2011-02-28
摘要:
扇蕨属(Neocheiropteris)为中国蕨类植物4个特有属之一。自Christ建属以来,不同的分类学者对本属的范畴以及系统位置一直存有争议。本研究对扇蕨属和盾蕨属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并对扇蕨属及其近缘类群共14个种的4个叶绿体DNA片段:rbcL、rpS4 & rpS4-trnS IGS、trnL intron & trnL-trnF IGS以及atpB & atpB-rbcL IGS进行测序,应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和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对序列进行联合矩阵分析,并构建系统树。该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都提出了支持扇蕨属和盾蕨属分立的证据。形态学研究显示扇蕨属和盾蕨属叶片分裂方式、叶被和侧脉特征迥异,支持扇蕨属和盾蕨属的分立;但两属根状茎鳞片的共同特征则反映了两属间的紧密联系。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扇蕨属与毛鳞蕨属和鳞果星蕨属构成姐妹群,其集合与盾蕨属构成姐妹群。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证据,对扇蕨属的系统位置以及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扇蕨属包括扇蕨和三出扇蕨,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证据对三出扇蕨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
杜新宇1、2 , 成晓1. 中国特有蕨属扇蕨属(水龙骨科)的系统学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3): 261-268.
DU Xin-Yu- , CHENG Xiao. Phylogeny of the Chinese Endemic Fern Genus Neocheiropteris (Polypodiaceae)[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3): 261-268.
林尤兴, 张宪春, 陆树刚等, 2000. 中国植物志(第6卷第2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 王广艳1、2, 杨永平2、3、4. 天门冬科沿阶草族植物的系统学研究进展[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365-375. |
[2] | 杨珍珍1、2, 陈文红1, 税玉民1. 中国和越南秋海棠属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4): 376-388. |
[3] | 刘栋, 王欣宇, 李建文, 钱子刚, 王立松. 中国横断山的地衣研究 (6)[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81-787. |
[4] | 曹丽敏, 王志新, 曹明, 刘健晖, 林琼, 夏念和. 中国无患子科植物的叶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4): 419-432. |
[5] | 董洪进, 彭华. 基于形态和分子证据的大花忍冬复合群的种间关系[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33-141. |
[6] | 郗厚诚, 孙瑶, 薛春迎. 基于ITS和matK序列的獐牙菜亚族 (龙胆科龙胆族)分子系统学[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45-156. |
[7] | 张玉霄1、2, 许宇星4, 马朋飞1、2, 张丽娜1、2、3, 李德铢1、2. 竹亚科叶绿体DNA条形码筛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43-750. |
[8] | 孔航辉1, 高乞2, 罗艳3, 杨亲二1. 国产乌头属(毛茛科)的种子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241-252. |
[9] | 周卓1、2, 陈光富1、3, 张建文1, 牛洋1, 李志敏3, 孙航1. 蓝钟花属的种子形态学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3): 265-272. |
[10] | 牟凤娟1、4, 李双智1, 徐琼华2, 马士祝3, 张奠湘4. 山小橘属 (芸香科) 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2): 109-118. |
[11] | 丁铭, 曾丽萍, 马红, 张宁. 初探低拷贝核基因在低等分类阶元系统发育重建中的适用性——以十字花科为例[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3): 211-221. |
[12] | 张明英1、2、3, 陆露1、2, 李德铢1、2, 王红1、2.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01): 1-12. |
[13] | 谭英1、2, 王智1、3, 隋学艺1、4, 胡光万1. 单种属弥勒苣苔属系统位置研究:基于分子和细胞学数据[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5): 465-476. |
[14] | 许腊1、2, 陆露1, 李德铢1, 王红1. 川续断目的花粉演化[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3): 249-259. |
[15] | 邵文1, 陆树刚1, 商清春2. 假瘤蕨属 (水龙骨科) 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1, 33(2): 174-18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