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13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向春雷1, 陈丽1, 陈亚萍1、2, 胡国雄1、2, 彭华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1-10.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66
    摘要 ( 4530) PDF全文 ( 186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铃子香属(Chelonopsis)及其近缘类群毛药花属(Bostrychanthera)共16种植物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除等齿铃子组外,铃子香属其它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形;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可分为平直至弓形,深波状两种类型。所有种类的气孔器都只分布于下表皮且均为不规则型;保卫细胞的形状在种间几无差别,气孔外拱盖内缘的纹饰也都近平滑,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角质膜有三种类型,即山脊状,长条状,具颗粒状或雪花状附属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及角质膜类型为铃子香属内组、系或种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外,两个亚属内气孔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自的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 克拉拉·泰来提1, 阿不都拉·阿巴斯2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11-16. https://doi.org/0.7677/ynzwyj201311142
    摘要 ( 2421) PDF全文 ( 36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新疆天山大峡谷地衣进行调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对该地区地衣进行分类和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地衣有81种,隶属5目,15科,26属,其中地卷属,石蕊属和蜈蚣衣属种类最多,分别占14.81%,12.35%和9.87%。我们将新疆天山大峡谷地理区系划分为世界广布区、环北极广布区、欧亚-北美分布区、环北极-高山分布区、环北方分布区、欧亚-北非分布区、地中海-西亚和中亚分布区、北温带分布区和中国特有等9种类型。研究还发现该地区岩树枝及树皮生地衣与朽木生地衣占主导地位。

  • 杨婷1、2, 许琨3, 严宁1, 李树云1, 胡虹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17-25.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56
    摘要 ( 3017) PDF全文 ( 372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云南杜鹃(R.yunnanense)和红棕杜鹃(R.rubiginosum)进行了气体交换、叶片性状等研究,以期了解三种杜鹃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结果表明,三种杜鹃的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与RuBP饱和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光饱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仅Vc max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说明三种杜鹃的光合能力主要受Vc max影响。叶氮含量、叶片氮在电子传递和在Rubisco中的分配均显著影响Vc max和Jmax。大白花杜鹃的LSP最低,LCP较高,对强光和弱光利用能力都不强,光适应范围较窄。云南杜鹃LCP最低,LSP和Pmax相对较高,对弱光或较强的光照均能利用,光照适应范围相对最广,光合适应能力最强;红棕杜鹃LSP和LCP均为最高,对强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 刘栋1, 王欣宇1, 李建文1, 王立松1, 王世春2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25.
    摘要 ( 1787) PDF全文 ( 333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皮雪静1、2, 潘帮珍1、2, 徐增富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26-32.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63
    摘要 ( 3524) PDF全文 ( 347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种子含油率高,油脂组成适合于生产生物燃油,是制备航空生物燃油和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小桐子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雌雄花着生于同一花序,其花序中雌花比例很低,可能是其种子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外源喷施处理小桐子花序芽对其花和种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处理能够诱导小桐子产生两性花,且处理浓度越高,两性花数量越多;随着两性花数量的增加,雌花数量相应越少,但雌花与两性花数量之和在各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赤霉素诱导出的两性花可能来源于雌花。另外,高浓度(500~1500mg·L-1)的赤霉素处理会导致小桐子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 表现为每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小、单粒种子重量、每个果序的种子重量以及种子的含油量都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赤霉素在小桐子花器官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理作用,为从分子水平上对小桐子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其种子产量奠定基础。

  • 张娟娟1、2, 严宁1, 胡虹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33-40.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49
    摘要 ( 3157) PDF全文 ( 51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某些兰科植物的种子成熟前,在无菌萌发过程中有较高的萌发率,而成熟后萌发率急剧下降。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对三种兜兰属植物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进行无菌播种,80d后统计其萌发率,以探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与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刚发育到椭球形胚的时候,胚柄尚存,种皮细胞尚未皱缩,此时三种兜兰的萌发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这是适合兜兰属植物萌发的最佳时期;此后,种皮开始皱缩,木质素类物质积累导致种皮透水性下降,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其后期萌发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 王学兰1, 林良斌1, 余迪求2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41-47.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46
    摘要 ( 3395) PDF全文 ( 466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WRKY基因家族是主要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拟南芥中至少有74个成员。根据锌指结构特征和WRKY结构域的数目,可以将WRKY转录因子分为三大类。拟南芥WRKY68属于第Ⅱ类WRKY蛋白。通过GUS染色和qRTPCR分析各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发现WRKY68在根中的表达量是最高的,其次是幼嫩的叶片和老的荚果中。各种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显示,IAA和高温处理后,WRKY68的表达明显上调,PstDC3000、JA、SA、NAA轻微诱导WRKY68的表达,而Botrytis、NaCl、甘露醇、PEG、脱水、ACC、ABA抑制WRKY68的表达,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推测WRKY68可能参与生长素和温度调控的植物形态建成及发育过程。

  • 何庆元1、2, 李正鹏1, 吴萍1, 杨红燕2, 王松华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48-54.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23
    摘要 ( 3634) PDF全文 ( 36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PCR基础的分子标记多为扩增非编码区域,或是随机基因组中扩增,在QTL定位中得到的位点一般与目标性状基因距离较远,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基于启动子序列目的基因型分子标记技术——启动子区域相关序列多态性(SCRP),试图使标记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不同品种的遗传基础。它利用启动子位置保守一致序列 (“Kozak”序列) 作为其上游引物,利用内含子富含“AATT”的特性,作为核心序列设计下游引物,上下游引物均为18bp,引物间通过组合配对的方式作为扩增引物对。设计了14条上游引物和10条下游引物,共140对引物组合,对34个苜蓿品种进行扩增,研究了34个苜蓿的遗传多样性。每个PCR反应产生3~16个50~2000bp的条带,结果表明该标记简单、可靠、具有较高多态性,并且扩增区域为一种目的基因型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 廖咏梅1, 刘富俊1 , 陈劲松2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55-61.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42
    摘要 ( 3230) PDF全文 ( 36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匍匐茎草本克隆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克隆整合特性对异质性盐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中将远端分株(较幼分株)分别处于盐分胁迫或正常土壤条件下,切断或保持其与近端分株(较老分株)间的匍匐茎连接。结果表明:盐分胁迫下,克隆整合提高了受胁迫远端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断的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与未遭受盐分胁迫处理相比,匍匐茎连接处理导致远端分株的根冠比显著降低。克隆整合还减轻了盐分胁迫对分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但盐分胁迫下,匍匐茎连接处理远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与匍匐茎切断处理远端分株并无显著差异,连接受胁迫的远端分株并没有引起近端分株生物量的明显损耗以及光合速率的补偿性提高。总之,克隆整合促进了积雪草遭受盐分胁迫的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这对于丰富和发展异质性环境胁迫下克隆植物的生态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 杨雪青1、2, 杨雪飞3, 何俊1, 刘培贵4, 许建初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62-72.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45
    摘要 ( 3640) PDF全文 ( 401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丰产区云南省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物种分布模型,并通过影响印度块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共同模拟现在及未来生境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结合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在建模过程中能提高模型预测准确度,在几类物种分布模型中,MAXENT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年降水,最湿季度降水,最冷月份最低温、地貌类型及土壤类型对印度块菌的生境分布影响最大。此外,在模型模拟的A2和B2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印度块菌未来的新增生境均呈北上趋势,且B2情景下生境的适生程度低于A2情景。

  • 罗亚皇1、2, 张玲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73-80.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64
    摘要 ( 4039) PDF全文 ( 353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种子萌发特性以及鸟类消化过程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蕊寄生种子对温度和光照较敏感,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2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达53.8%,高温35℃及低温10℃均不利于种子萌发。研究发现纯色啄花鸟(Dicaeum concolor)是该植物的主要食果者,种子外的果肉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人为去除果肉并不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可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果实通过纯色啄花鸟类肠道消化后,随着粪便排出的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达69%),暗示纯色啄花鸟在五蕊寄生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李恒1、3, 普建新2, 李捷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81-88.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57
    摘要 ( 3992) PDF全文 ( 440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香茶菜属(Isodon)由于富含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根据其所含二萜的骨架和氧化状态,对该类化合物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含二环和三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一支上,含四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另一支上。进一步将二萜分为二环、三环、四环三大类绘制到分子系统树上结果显示:三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原始的类群中,如: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和小花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 micranthus);而四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进化的类群中,如:旱生香茶菜(I.xerophilus)和腺花香茶菜(I.adenanthus)。本研究通过对二萜类化合物与香茶菜属系统发育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讨,有助于对香茶菜属植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研发。

  • 颜健, 邱頔, 陆璐, 周琳, 李忠荣, 邱明华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89-94.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54
    摘要 ( 2904) PDF全文 ( 33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生物柴油因其环保和可再生利用资源的特性备受关注。多数生物柴油是通过甲醇和碱催化食用油得到的,而大量非食用油也可以制备生物柴油。本文报道用高含游离酸脂肪油快速高效低成本制备成其单酯的二步法工艺。先用1% H2SO4以少于1.5%量对甲醇和云南特产香果树(Lindera communis)籽的粗原料油以10∶1摩尔比组成的混合液酸催化酯化游离脂肪酸;之后再对醇和得到的油脂产品按摩尔比15∶1的混合液碱催化转化为单甲酯和甘油。本方法是一个直接甲脂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简洁、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文中还讨论了该工艺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摩尔比,催化量,温度,反应时间和酸度。香果树生物柴油不重蒸,而其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如粘度、热值、比重、闪点、冷滤点等与生物柴油标准的匹配度,也做了报道,研究结果将为香果树生物柴油以非重蒸油料制备生物柴油产品,作为潜在的柴油燃料替代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 王春明1, 陈燕飞1, 杨志萍1
    Plant Diversity. 2013, 35(1): 95-105. https://doi.org/10.7677/ynzwyj201312091
    摘要 ( 3161) PDF全文 ( 38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十年来,根系分泌物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植物根系分泌物尤其是森林植被的根系分泌物在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SCIE、CPCIS、CCR、IC等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检索并分析了数据库中关于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论文(论文、会议论文和综述)产出,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分析工具和Aureka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表明,该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植物与土壤等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而在国家分布的主题领域,美国在该领域的论文产出量最高,为全部论文产出的28.93%,基金资助情况方面,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中国国家基金委为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另外从主题词分布、年度研究主题变化等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国际国内关于植物尤其是林木(区别于作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