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7年, 第2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7-08-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朱华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377-387.
    摘要 ( 5506) PDF全文 ( 505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 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 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 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 低山) 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 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 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 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 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 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 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 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 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 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 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 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 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 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 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 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 何 俊1 , 2 , 杨柏云1 , 陈少风1 , 高连明2 , 王 红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388-392.
    摘要 ( 5863) PDF全文 ( 39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SSR 分子标记对多叶重楼种下3 个变种的8 个居群共208 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l4条引物共检测到251 个清晰的扩增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235 个。在物种水平上, 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93 . 63% ,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 HE ) 为0. 2204、Shannon′s 信息指数( HO ) 为0 . 353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 为50 . 45% ,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 HE ) 为0 . 1405 , Shannon′s 信息指数( HO ) 为0 . 2194 , 这些均表明多叶重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此外, 还用NTSYS 软件对样品进行了UPGMA 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滇重楼的6 个居群聚为一支, 滇重楼与狭叶重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而与长药隔重楼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本研究提出了合理保护重楼植物资源的若干措施, 为进一步开展滇重楼优质种质引种驯化, 实现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金效华1 , 李 恒2 , 李德铢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393-394.
    摘要 ( 5696) PDF全文 ( 354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四个新记录种, 反瓣叉柱兰( Cheirostylis thailandica) , 短茎对叶兰( Listera brevicaulis), 凹唇石仙桃( Pholidota recurva ) , 绿花大苞兰( Sunipia annamensis )。短茎对叶兰( Listera brevicaulis)二枚叶贴地着生, 唇瓣先端二裂, 裂片下翻并靠合; 凹唇石仙桃( Pholidota recurva) 的假鳞茎圆柱形, 首尾相连, 花偏向一侧, 花序在中部向下弯, 唇瓣前端略凹陷; 绿花大苞兰( Sunipia annamensis) 的花序长于叶, 唇瓣心形, 肉质, 边缘向上翻卷。
  • 陈文允, 纪运恒, 邓敏, 陈绍田, 周浙昆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395-396.
    摘要 ( 5416) PDF全文 ( 36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贵州壳斗科植物一新记录种———西畴青冈, 并进行了补充描述, 同时对该种的生存现状进行评价。
  • 卢金梅1 , 李德铢1 , 吴丁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397-408.
    摘要 ( 5481) PDF全文 ( 38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鳞毛蕨科及其相近类群的19 属65 种的孢子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 并对其中12 属30 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鳞毛蕨科的孢子左右对称, 极面观为椭圆形、近球形, 赤道观为肾形, 极轴􊄯赤道轴的比值为0 . 60~0 . 86; 单缝孢, 裂缝长度约为孢子全长的1􊄯2~3􊄯4 , 属中至大型孢子。鳞毛蕨科具有多样性的外壁纹饰: 不仅包括刺状、瘤状、颗粒状、脊状、窗孔状、耳状、片状及翅状等几种基本类型, 而且还存在一些中间过渡类型。根据孢子形态特征, 对本科的属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孢子形态特征的相似性支持假复叶耳蕨属、肉刺蕨属、球盖蕨科与鳞毛蕨属的近缘关系, 黔蕨属与复叶耳蕨属间的近缘关系。玉龙蕨属的两个种的孢子纹饰与耳蕨属的部分种一致, 支持将玉龙蕨属作为耳蕨属的异名处理。拟贯众属独特的翅状纹饰支持将其从鳞毛蕨科中分离出去。
  • 杨 武1 , 郭水良1 , 2, 方 芳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09-417.
    摘要 ( 5307) PDF全文 ( 40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石蜡切片法, 对不同生境下的17 种藓类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在中肋导水主细胞的有无、厚壁细胞是否分化、中肋细胞层数及细胞密度、叶片细胞层数、叶表附属物、叶片细胞密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藓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旱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 叶片细胞胞壁具不同程度的增厚, 有些藓类植物叶片具附属结构, 藓类植物中肋的有无, 反映了对水分吸收和运输方式的不同。例如, 荫湿生环境下的羽枝青藓Brachythecium plumosum , 其中肋细胞胞壁较薄, 无导水主细胞和副细胞的分化, 也没有厚壁细胞分化, 能够在阴湿环境下吸收水分和养分; 钝叶匍灯藓Plagiomnium rostratum 具有与旱生藓类植物相似的中肋结构, 叶片较厚, 中肋具导水主细胞, 中肋背面具厚壁细胞, 这些特点使该种藓类植物能够分布于间隙性干旱胁迫的环境中; 水灰Hygrohypnum luridum 叶片纤细柔弱, 仅1 层细胞, 细胞胞壁薄, 叶表无附属结构, 中肋细胞层数少, 无导水主细胞分化, 也没有厚壁细胞, 这些特点使得水灰藓能够生长在水生环境中; 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和波叶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 的叶腹面覆盖着栉片, 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福氏蓑藓Macromitrium ferriei、东亚短颈藓Diphyscium fulvifolium、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 和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 的叶片表面有乳头状突起或疣状物, 这些附属结构使它们能够适应于旱生的环境中。
  • 刘 林1 , 2 , 叶秀麟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18-422.
    摘要 ( 4591) PDF全文 ( 32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理解植物无孢子生殖胚囊未受精条件下的退化, 对无孢子生殖植物非洲狼尾草未受精成熟胚囊中央细胞退化做了细胞形态学研究。没有受精的中央细胞退化时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产生核膜囊泡。核膜囊泡有两种类型: 单层膜的囊泡和双层膜的囊泡, 单层膜囊泡在细胞质中, 双层膜囊泡在细胞核内。核膜囊泡有两种发生方式: 1) 核膜的外膜向细胞质一侧膨胀产生囊泡, 囊泡进入细胞质; 2) 核膜向核内凹陷形成囊泡, 囊泡进入细胞核。核膜囊泡类型与产生方式密切关联。核膜囊泡吞噬并消化包括线粒体在内的细胞质和核质。
  • 董凤平1 , 韩素英2 , 张守攻2 , 齐力旺2 ,
    刘博1 , 李秀兰1 , 陈成彬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23-428.
    摘要 ( 4685) PDF全文 ( 41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杨属( Populus) 植物五个组中二倍体( 2n = 2x = 38 ) 代表种: 毛白杨( P. tomentosa) 、箭杆杨( P. nigra var. thevestina) 、大叶杨( P. lasiocarpa)、小青杨( P. pseudo-simonii ) 、胡杨( P. euphratica) ; 以及所发现的白杨组和黑杨组天然三倍体( 2n = 3x = 57 ) : 毛白杨( P. tomentosa) 、武黑1号( P. euramericana cv . Wuhei-1) 进行了25S rDNA 的染色体定位。二倍体毛白杨、箭杆杨、小青杨和大叶杨都具有4 个25S rDNA 位点, 而胡杨只有2 个较大的25S rDNA 定位于1 对小的染色体上, 白杨和黑杨天然三倍体的两个种各有6 个25S rDNA 位点。同时作者还将杨属植物25S rDNA 的分布变化与常规核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 胡延萍1 , 2 , 谢小龙1 , 2 , 温 泉3 , 赵旭东1 , 2 , 王 莉1 , 李 毅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29-433.
    摘要 ( 5063) PDF全文 ( 30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5 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结果如下: 大武、柯曲、达卡三个居群均为2n = 2x = 22 = 2sm + 20m; 吉卡居群为2n = 2x = 22 = 20m+ 2M; 松潘居群为2n = 2x= 22 = 2sm+ 18m + 2M。大武, 柯曲和吉卡居群核型类型属于1A 型, 达卡和松潘居群属于2A 型。Q 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5 个居群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 这可能是由不同的生境造成的。
  • 李 胜1 , 2 , 张朝阳1 , 刘利勤1 , 2 , 杨静1 , 2 , 顾志建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34-438.
    摘要 ( 4774) PDF全文 ( 313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鸡骨常山属( Alstonia) 3 个种的核形态, 其中盆架树( A. rostrata) 的核型属首次报道, 3 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 = 42 , 且糖胶树( A. scholaris) 和鸡骨常山( A. yunnanensis) 的染色体数目同前人报道的2n = 44 不同。盆架树的间期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为棒状前染色体型和中间型, 核型公式为2n = 42 = 3M+ 21m + 18sm, 核型不对称性类型为2A 型。糖胶树的间期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为球状前染色体型和中间型, 核型公式为2n = 42 = 14m + 24sm + 4st, 核型不对称性类型为3A 型。鸡骨常山的间期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为复杂染色体中央粒型和中间型, 核型公式为2n = 42 = 5m +
    37sm, 核型不对称性类型为3B 型。根据核形态结果,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已有的细胞学资料, 初步讨论了该属几个种的系统位置及演化趋势。
  • 李志敏, 何文洁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39-440.
    摘要 ( 4194) PDF全文 ( 348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石竹科细蝇子草( Silene gracilicaulis) 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染色体数目2n = 24 , 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22m + 2sm, 属2A 核型。
  • 陈爱葵, 庄梅燕, 黄明华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41-443.
    摘要 ( 4703) PDF全文 ( 404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天南星科(Araceae ) 花叶万年青属( Dieffenbachia) 两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 革叶万年青( D. daguensis) 品种绿帝皇的核型公式为K ( 2n ) = 2x = 34 = 12m + 18sm + 4st , 核型类型为“3B”, 核型不对称系数As·K% = 66. 52%。花叶万年青( D. maculata) 品种粉黛叶的核型公式为K (2n ) = 2x = 34 = 2M+28m+ 4sm, 核型类型为“1B”, 核型不对称系数为AS·K% = 55. 38%。与同科的较进化的犁头尖属和斑龙
    芋属比较, 花叶万年青属植物的核型较原始些, 且天南星科植物的核型极其多样化。
  • 杨英, 何峰, 余龙江, 陈雪红, 雷晶, 季家兴, 付春华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44-446.
    摘要 ( 4830) PDF全文 ( 31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悬浮细胞在逐级放大摇瓶中的生长、黄酮产量以及营养消耗过程, 以便了解其放大规律。结果表明, 在250 和500 mL 摇瓶中, 细胞的最大生物量、黄酮产量以及最大比生长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在1 L 的摇瓶中, 这三种参数都显著地降低, 分别比250mL 摇瓶中降低了27% , 30%和27%。在逐级放大的摇瓶中, 氮、磷、铵浓度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尽管在1 L的摇瓶中磷消耗得最慢, 但三种摇瓶中磷在细胞生长对数期基本都被消耗尽了。此外, 硝态氮在第18 天时基本被消耗完, 而铵态氮在细胞收获时仍能维持在100 mg􊄯L。因此在反应器中培养时, 主要的培养条件还需进一步优化。
  • 王雅英1 , 2 , 田惠桥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47-456.
    摘要 ( 4776) PDF全文 ( 704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 , AOX)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和原生生物线粒体内膜。从主呼吸链的辅酶Q 分岔, 是氧化辅酶Q、还原氧分子生成水的另一终端氧化酶。氧化过程没有质子穿膜运动、热量以产热方式散发。产热植物中交替氧化产生的热量使花粉发出芳香味吸引虫传粉。推测植物AOX 使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维持呼吸, 调节能量平衡, 抵抗氧化胁迫, 保持三羧酸循环的运行。AOX 是首次发现的双铁羧酸蛋白质成员中的膜蛋白质, AOX 与膜分离后容易失活, 至今尚未有三级结构的报导, 只有二级结构的2 种假设模式, 最新的模式AOX 为膜界面蛋白质而不是跨膜蛋白。最近我们的研究表明有2 个途径可获得适量有活性的AOX: 建立优化的pFLAG-1-AOX 大肠杆菌超量表达系统; 从产热植物如斑叶阿若母( Arum maculatum) 花序组织线粒体分离纯化有活性的AOX。
  • 施 江1 , 辛 莉1 , 谭 琳2 , 郑学勤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57-460.
    摘要 ( 4436) PDF全文 ( 386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7 份不同来源的胡椒属( Piper) 材料和1 份不同属的草胡椒( Peperomia pellucida) 材料用引物OPQ-03 扩增得到一条约400 碱基对( bp) 卡瓦胡椒特异片段。对该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并根据序列分析结果将上述RAPD 分子标记转化为重复性和特异性更好的SCAR (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序列特征化扩增区) 分子标记。本研究设计出了1 对卡瓦胡椒特异SCAR 引物P7. 1 ( 5′-GGT CAC CTC ACC GCA GCA GGA TGA ACG-3′) 和P7 . 2 (5′-GGT CAC CTC AAT GAC ATG GGA TGA ATC-3′) , 用这对特异引物对本次试验的28 份材料进行PCR 扩增, 结果只有不同属的草胡椒材料无任何扩增, 其它材料均扩增出了预期大小440 bp 的特异带。
  • 陈子林1 , 2 , 康华靖1 , 刘 鹏1 , 韦福民2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61-466.
    摘要 ( 4745) PDF全文 ( 37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香果树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香果树主要伴生种为具有热带性质的樟科和山茶科的一些物种; 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 优势度相对较高; 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达75.90% ; 叶级以中型叶为主, 占53.97% , 小型叶次之, 占36.51% ; 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 达74.70% ; 叶质以纸质叶为主, 占63.86%。香果树在群落水平结构上整体成聚集分布状态, 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3 个亚层; 种群更新不良, 具有明显的衰退趋势。
  • 李秦晋1 , 2 , 刘宏茂1 , 许又凯1 , 陈 剑1 , 2 , 许再富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67-478.
    摘要 ( 5670) PDF全文 ( 74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 选择西双版纳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的三个傣族村寨曼安、曼伞和曼广囡为研究对象, 调查当地村民利用野生蔬菜情况, 并探讨利用种类变化的原因。三个傣族村寨村民利用的野生蔬菜有228 种, 分属于75 个科, 其中曼安村寨147 种, 曼伞村寨144 种, 曼广囡村寨105 种。通过Multivariate 方差分析( P < 0 .05 ) 表明: 不同村寨的村民平均每人提及的野生蔬菜物种数存在显著差异;年轻组平均每人提及的野生蔬菜物种数明显低于年长组, 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 野生蔬菜知识的流失在男性之间比女性更为严重。最后对影响野生蔬菜利用的因素, 野生蔬菜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传统野生蔬菜知识的流失进行了分析, 就如何保护传统知识进行了探讨。
  • 李秦晋1 , 2 , 刘宏茂1 , 许又凯1 , 陈 剑1 , 2 , 许再富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67-478.
    摘要 ( 4763) PDF全文 ( 399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 选择西双版纳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的三个傣族村寨曼安、曼伞和曼广囡为研究对象, 调查当地村民利用野生蔬菜情况, 并探讨利用种类变化的原因。三个傣族村寨村民利用的野生蔬菜有228 种, 分属于75 个科, 其中曼安村寨147 种, 曼伞村寨144 种, 曼广囡村寨105 种。通过Multivariate 方差分析( P < 0 .05 ) 表明: 不同村寨的村民平均每人提及的野生蔬菜物种数存在显著差异;年轻组平均每人提及的野生蔬菜物种数明显低于年长组, 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 野生蔬菜知识的流失在男性之间比女性更为严重。最后对影响野生蔬菜利用的因素, 野生蔬菜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传统野生蔬菜知识的流失进行了分析, 就如何保护传统知识进行了探讨。
  • 梁恒兴1 , 2 , 宝福凯3 , 董晓萍2 , 吕 青1 , 程永现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79-482.
    摘要 ( 5384) PDF全文 ( 343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鹅不食草( Centipeda minima) 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 个乌苏烷型三萜, 其中一个新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为ursane-20 (30 )- en-3β, 16β, 21α- triol (1 ) , 二个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taraxasterol acetate (2) , taraxasterol (3) 。抗菌试验表明化合物2 和3 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邵红军1 , 3 , 董泽军1 , 万传星2 , 刘吉开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83-485.
    摘要 ( 4479) PDF全文 ( 338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担子菌伯氏圆孢多孔菌( Bondarzewia berkeleyi ) 发酵液中分离得4 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4 ), 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其化学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 ( S )-2- (3′-hydroxyisoprop-1′-enyl ) -2 , 3-dihydrobenzofuran-5-carbaldehyde (1) 。这4 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圆孢地花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 左国营1 , 2 , 李正全1 , 陈丽蓉1 , 何红平3 , 徐筱杰1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4): 486-488.
    摘要 ( 4133) PDF全文 ( 21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黑蕊虎耳草( Saxifraga melanocentra) 中岩白菜素衍生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 从其地上部分分离纯化得到一个新的岩白菜素没食子酸酯, 主要通过1 维和2 维核磁共振波谱鉴定结构为11-氧-(4-氧甲基没食子酰) 岩白菜素[11- O - (4- O-methylgalloyl) bergenin (1 ) ] , 该化合物对丙型肝炎丝氨酸蛋白酶(HCVNS3 serine protease ) 具有抑制活性, 其IC50 为0 . 32 mg&#1089839;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