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谷地位于青海省的东部, 约处北纬35b20c~ 36b25c, 东经100b55c ~ 102b50c。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海拔1 780~ 4 969 m, 面积约13 480 km2 , 属于大陆性气候或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6 科、404 属、1 027 种。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95156%、总属数的79153%、总种数的44195%。区系特征如下: ( 1) 种类相对较丰富, 木本丰富。( 2) 植物种的中国特有性高, 地区特有性不高。( 3) 就属的层面而言,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15 个分布区类型, 特别是6 个热带类型在青海境内唯一于本区都有出现。( 4) 属和种的分析表明, 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 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 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 5) 许多种、属和多数热带类型均以本区为边缘分布区, 因而区系的边缘性质明显。( 6) 在植物区系地理方面, 本区( 特别是孟达林区) 为华北区系、横断山区系、青藏高原的高山区系和柴达木高寒荒漠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 过渡区系性质明显。所以, 本区作为远离青藏高原腹地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 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 应属距我国北方区系最为接近而高寒区系性质最弱的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
Cymbidium quinquelobum, a new orchid from Yunnan,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t is akin to Cymbidium wenshanense Y. S. Wu et F. Y. Liu, from which it differs by having a 5- lobed lip that is fused at base to the basal margins of the column forming a tube 8- 10 mm long .
Nine species of fern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Vietnam: Cyrtomium pachyp hyllum ( Rosenst. ) C. Chr. , C1 shingianum H. S. Kung et P. S. Wang, Dryopteri bodinieri ( Christ) C. Chr. , D1 gymnosora (Makino) C. Chr. , Teratop hyllum aculeatum ( Bl. ) Mett. ex Kuhn, Elaphoglossunm sinii C. Chr. ex Wu, Tectaria herpetocaulos Holtt. , T1 hokouensis Ching et C. H. Wang, Boniniella cardiophylla ( Hance) Tagawa, distributions are discussed.
广义拂子茅属( Calamagrostis) 是一个世界温带广布的大属, 有些作者又分为拂子茅属和野青茅属, 但近期的研究表明处理为一个属较为合适。中国共有37 种广义拂子茅属植物, 但至今没有任何染色体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其中产于中国西南6 种野青茅的染色体数目, 其中Deyeuxia petelotii 4 个居群, D1 diffusa, D1 moupinensis, D1 nivicola 和D1f lavens 各一个居群都是四倍体( 2n= 4x= 28) , D1 neglecta 为六倍体( 2n= 6x= 42) 。根据广义拂子茅属植物染色体倍性特征, 该属植物中至今未发现二倍体, 四倍体是该属中倍性最低和最普遍的, 广义拂子茅属的演化很可能是在四倍体的水平上进行的。由于以上几个四倍体种均是狭域分布的类群, 所以可能是由四倍体的祖先隔离分化形成的。
通过线粒体matR 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 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 ) ) 山茶亚科(Theoideae 或Camellioideae) 和厚皮香亚科( Ternstroemioideae) 不构成姐妹群关系, 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 厚皮香亚科没有形成单系; 山茶亚科下可区分出3 个明显的分支, 基部的分支由紫茎属( Stewartia) 和舟柄茶属( Hartia) 组成, 木荷属( Schima) 、美洲荷属( Franklinia) 和美国大头茶属( Gordonia) 构成第2 个分支, 该分支与由山茶属( Camellia) 、核果茶属( Pyrenaria) 、多瓣核果茶属( Parapyrenaria) 、石笔木属( Tutcheria) 、大头茶属( Polysp ora) 和圆籽荷属( Aptersperma) 组成的第3 个分支互为姐妹群。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Prince 和Parks 等学者提出的的狭义山茶科( 仅含山茶亚科) 和狭义大头茶属的概念以及科下3 个族( 紫茎族Stewartieae、大头茶族Gordonieae 和山茶族Theeae) 的划分。但本研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科下3 个族间的系统关系, 即紫茎族是最基部的分支, 山茶族与大头茶族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认为, 厚皮香( 亚) 科是否为单系类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报道了醉鱼草属( Buddleja) 4 个种的染色体核型。云南醉鱼草( B1 yunnanensis ) 的核型公式为2n= 2x=38= 22m+ 16sm, 皱叶醉鱼草( B1 crispa ) 为2n= 2x= 38= 26m+ 10sm+ 2st, 密蒙花( B1 off icinalis ) 为2n= 2x=38= 20m+ 16sm+ 2st, 日本醉鱼草( B1jap onica) 为2n= 2x= 38= 20m+ 16sm+ 2st。日本醉鱼草的核型为2B 型,其它3 个种的核型为2A 型。根据核型分析结果,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已有的细胞学资料, 初步讨论了醉鱼草组( Sect1Neemda) 两个系( Series) 可能的演化关系。
由于环境条件恶劣, 所以高山地区( 特别是树木分布线以上区域) 和极地地区通常被认为是陆地上最为极端的生境之一, 但是高山和极地区域却也拥有众多极具价值的生物资源。因此自1896 年以来, 作为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高山和极地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机制和策略一直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等学科资料, 分析了高山和北极植物的特有生活型, 并认为它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机制。通过对全球主要高山和极地植物生长地的局部气候特点的分析, 作者肯定了植物的特化适应现象与极端环境各因素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稀有植物云南金钱槭( Dipteronia dyeriana) 分布在云南文山老君山, 该山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热带南部。但云南金钱槭仅生长在山体的中上部, 海拔1 800~ 2 200 m, 生长地因海拔高, 具有温凉、湿润的气候特点。云南金钱槭喜光, 不适应森林内部环境。老君山云南金钱槭的大多数个体是以单优灌木群落形式存在, 少量生长在灌丛中和森林边缘。单优灌木群落是干扰的产物, 也由于干扰的延续而存在。分布区森林乔木被砍伐不会导致云南金钱槭消失, 原生森林植被完全恢复反而会减少个体数量。对云南金钱槭生存最大的威胁是农地扩大。要维持较高个体数量, 适当的干扰是必需的。
种子超干贮藏技术对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但鉴于目前的研究进展, 其应用还存在诸多技术上的问题。本文对种子超干贮藏技术在种子库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讨论: 种子贮藏安全含水量下限的多样性决定了超干技术应用的复杂性; 超干贮藏含水量安全下限的确定尚未有可靠的方法; 超干贮藏的种子吸胀前需要恰当的预处理以避免吸胀损伤; 超干处理前外源抗氧剂预处理可能改善超干贮藏效果; 无氧条件可能对超干贮藏具有增效作用; 糖类物质以及两性物质对种子在超干处理及超干贮藏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WRKY 蛋白质是一个植物特有的超级转录调控因子家族, 在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中分别拥有至少74 个和97 个成员。最古老的WRKY 转录调控因子拥有2 个高度保守的WRKY 结构域, 可能起源于15~ 20 亿年前的真核生物。虽然所有WRKY 蛋白质主要通过特异地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W 盒序列而调控其表达, 但各家族成员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存在着各自的特异性。本文详细总结了WRKY 蛋白质在调控植物发育和逆境诱导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建立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功能。
品种的准确鉴定及其遗传相关性的了解对杨树育种和品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AFLP对来自青杨组和黑杨组的21 个重要杨树品种( 无性系) 的鉴定与遗传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筛选的4对AFLP 引物总共产生了181 条多态性带,尤其是每对引物对每个品种都产生了独特的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将试验材料大体上分为五类, 结果不仅显示了组间不同品种的差异, 而且大体上区分了我国原生品种和外来品种。本研究表明, 所有品种都可被筛选的引物准确鉴定, 遗传相关性的推断结果与它们的系谱或分类基本一致。另外, 本研究还表明AFLP 技术完全可用于大规模地构建杨树树种DNA 指纹图谱、进行树种鉴定和遗传相关性的研究。
从水红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 植物中分离出2 个新化合物, 1- phloroglucinyl- ( 6-methybutyryl )-B-D- glucopyranoside命名为cylindrin A ( 1) , 1- [ 4- ( 3- hydroxy-l propyl ) ]- pyrocatechol- ( 6-methybutyryl )-B-D- glucopyranoside, 命名为cylindrin B ( 2) , 以及7 个已知化合物tachioside ( 3) , syingic acid-4-B-D- glucopyran oside ( 4) , 1-B-D-glucopyranosyloxy-3-methoxy-5- hydroxybenzene ( 5 ) , 4- hydroxy- 3-methoxypheno-l 1-O-B-D- glucoside ( 6 ) , 4-hydroxy- 2, 6- dimethoxypheno-
l 1-O-B-D- glucoside ( 7) , phlorogluc ino-l 1-O-B-D-glucoside ( 8 ) , 1-B-D- glucosyloxy-2- ( 3-methoxy- 4- hydroxyphenyl) propane- 1, 3- diol ( 9) . 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得到鉴定。3~ 9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