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4年, 第26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04-12-26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哈斯巴根,苏亚拉图,格日乐图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了内蒙古额济纳荒漠地区与植物当地蒙古名相关的蒙古语地名。在1 344条蒙古语地名中,与植物的当地民间名相关的地名共有276条。以植物民间命名为基础,从当地用植物民间名相关的地名中归纳出民间植物名35个,它们与当地21种和2个属的植物直接对应。地名的实地考察和语言学和地名学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地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地植被和植物物种分布历史;植物的生活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利用价值是影响植物环境标记功能的主要因素。
  • 金山,铁军,刘瑞祥,白海艳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传统饲用植物分类系统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人为分类系统。他们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中创造了“生活型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牲畜采食季节分类系统”、“生境分类系统”、“采食牲畜分类系统”、“饲用价值分类系统”6个分类系统。而且,他们对优等饲用植物的分类细致入微,具有“种”下“阶层”的分类方法。
  • 龙成昌,陈训,罗娅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社区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体现在社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区资源管理3个方面。同时本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植物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Khan Bahadar MARWAT,Muhammad IBRAR,Saima HASHIM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Out of the 36 weeds reported in this survey from District Abbottabad,35 weeds have local and reported medicinal and some other uses.Only one plant (Poa annua) has no any indigenous or reported use.Most of these weeds are locally used for common diseases like cough,fever,diarrhoea,pain,worms and skin diseases.Some of these weeds are locally used as potherbs and some are used as fuel,while a good number is a source of fodder for cattle.
  • 淮虎银,裴盛基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目前全世界尚有相当一部分在依赖于传统医药作为他们健康的唯一保障。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传统医药知识受到丧失的危险。本文在民族植物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者米拉祜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现状及导致拉祜族传统医药知识流失的原因。结果显示,者米拉祜族就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医药在拉祜族日常生活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影响、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和拉祜族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改变等都与拉祜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丧失有一定联系。
  • 张传领,吴兆录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以纳帕海湿地为例,用民族植物学和土壤化学分析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滇西北藏族对湿地的传统管理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藏族将纳帕海湿地主要分区为耕地、刈草场和公共放牧区,并发展了独特的管理方式。不同管理方式下对湿地土壤养分影响不同,刈草场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耕地和公共放牧区;而全磷和有效磷以耕地居高;3种湿地利用方式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
  • 张卫明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介绍了我国辛香料植物资源的主要品种、分布以及资源发展概况,总结了辛香料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以及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提出了新型辛香料产品的开发方向。
  • 刘宁,张喜焕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是杨梅科杨梅属常绿灌木植物。笔者查证了近50年有关文献资料,应用民族植物学观点和方法,对仅自然分布于中国西部部分省区的窄生态幅种矮杨梅的地理分布、种质多样性、药用资料考证、民间药用、化学成分和资源保护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李,刘宏茂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采用民族植物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铁刀木薪炭林的管理利用进行了定点研究。所拟合的生物量回归方程对推测西双版纳地区铁刀木林薪柴蓄积量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砍伐3年后的6个样方中铁刀木的平均生物量为62878?t·hm-2,高于5年林龄的热带次生林(1635?t·hm-2)。结果显示,铁刀木薪炭林为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 张国学,裴盛基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西双版纳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生物文化多样性,色素植物资源也极其丰富,民族民间具有利用植物染食品和其他物品的传统实践。本文选取西双版纳民族社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关键人物访谈、自由列举、参与式调查和相关文献查询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各民族传统使用的色素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共发现67种色素植物,分属于38科54属;其中传统使用的32种,文献记载的35种。十分有趣的是,使用这些食用色素植物,能够得到6种颜色(色相),同样的颜色可以从不同的植物中提取,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可以提取不同的颜色;按所得颜色可将67种植物分为红色系列食用色素植物32种,黄色系列17种,蓝色系列2种,黑色系列4种,绿色系列5种,褐色系列7种。本文收集、记录了6大类67种食用色素植物的当地名(含民族名和汉语名)、中文名、学名、分布、使用部位、色素颜色和色素制备方法;分析了当地民族的染色目的和当地传统染色知识的多样性特点。
  • 龙春林,李嵘,刀志灵,刘怡涛,李恒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最隔离的独龙江两岸,我们以孔当村作为案例,对其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研究了他们对生物资源的管理状况。独龙族信奉原始宗教;土地可耕作面积很少;当地民众普遍贫困,需要依赖采集度过饥荒。独龙族最大的财富是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野生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经济动物,在独龙族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董棕和水冬瓜是独龙族社会最重要的两种资源。独龙族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是自给自足、依赖采集。根据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建议在独龙江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全面实现退耕还林、发展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以实现独龙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Hassan SHER,ZD.KHAN,AU.KHAN,F.HUSSAIN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was carried out during 2002 in village Tigdari,district Swat,Pakistan.It revealed 86 species in 75 genera of 43 families occurring in this village.The important families were Poaceae (9 spp).Fabaceae (7 spp),Asteraceae (5 spp),and Lamiaceae (5 spp) which were followed by Rosaceae (4 spp),sixty four herbs,ten shrubs and fourteen trees were reported from the area.According to the local uses these plant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multipurpose tree (9 spp),timber wood (7 spp),fuel wood (15 spp),fodder (24 spp),vegetables (9 spp),medicinal (25 spp),religious plants saved to Muslims (5 spp) and Hindus (6 spp),wild fruits (7 spp),poisonous (8 spp),tool making (6 spp),condiments (4 spp),brooming (3 spp) and mud supported (2 spp),thatching (6 spp) and ornamental (5 spp),while ten species were listed in ethnoveterinary medicine used for the curing of eye diseases,wound healing,insect removal,throat infection,milk production,mouth diseases,fertility enhancement,and ache during pregnancy in domestic animals.Many of these species is going to be endangered and rare.Further study is,therefore,required to quantify the availability of species and to suggest suitable method for their conservation.
  • 王亚莲,赵南先,陈贻竹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对云南省绿春县俄东哈尼村村寨风景林和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相同地理条件下两片林地内的植物资源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村寨风景林样地内乔木层中有物种31种129株,东南石栎、红荷、茶梨为其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占所有树种重要值的232%;保护区内原生林样地内乔木层有物种42种177株,而保护区内次生林样地内乔木层有物种37种132株。从整个群落来看,保护区原生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植物群落。风景林中除了乔木层的dMa相对较低以外,其它各层以及整个群落的dMa、H′和E都高于保护区次生林中相对应的各个指数。最后对统计结果做了相关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建议。
  • 杨逢春,胡新文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研究中国植物崇拜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包括人类起源、农业生产、宗教信仰以及婚丧礼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与和谐共处的历史为出发点,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信仰的巨大动力。通过对全国各地植物崇拜文化的研究,我们总结出它的普遍特征:(1)以植物制作各种神灵偶像;(2)以植物作为宗教活动的主要祭品;(3)相信植物的避邪功能;(4)以植物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植物崇拜的巨大影响力使某些地区的原生生态得以保存,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它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
  • 裴盛基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第二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于2004年8月17日至20日在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筹备委员会发起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共同协办。会议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与植物行动计划”及设立在美国纽约植物园的人与植物国际研究所的支持和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主题,就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民族文化信仰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民族医药的传承,民族生态学与植物栖息地栽培,植物园与民族植物学等专题进行了热烈、广泛地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期间举行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交流了当今民族植物学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动态,探讨了本区域共同关心的民族植物学议题,探讨了促进区域性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民族植物学在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应用等相关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外学者140人,其中中国大陆122人,其余18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泰国、老挝、巴基斯坦、韩国、瑞士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议还邀请到“人与植物”国际项目负责人DrAlan Hamilton和人与植物国家研究所领导成员DrPeter Chalks到会并作了大会报告。中国生态学会、云南省植物学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中国民族药志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社及昆明民族民间医药开发研究所等单位还为大会发来了贺信和贺电。此次会议共收到会议论文42篇,摘要68篇;会议举办了大会报告,4个专题报告,论坛报告和墙报展览等,共计学术报告59个,涉及到国内外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多个方面的内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国际国内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实现了会议预定的目标。会议决定第三届全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在南京召开。
  • 裴盛基
    Plant Diversity. 2004, 26(15): 1-3.
    民族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呈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被学术界誉为“活的人类学博物馆”。本文探讨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关系,在论述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分析原住民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以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圣境文化和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植物保护文化为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对自然保护的作用以及历史贡献,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协同进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