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4年, 第26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4-10-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陈微,许建初翻译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125) PDF全文 ( 30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民族生物学是研究人(民族)、生物区系和环境之间动态关系的一门学科。民族生物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民族生物学工作组由多个研究领域的代表组成,包括系统分类学、种群生物学、生态学、数学生物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地理学、药理学、营养学以及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正是民族生物学的这种多样性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使我们得以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些复杂关系和动态综合过程,使我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为促进民族生物学的完善和发展、便于寻找科研经费来源,此次NSF民族生物学研讨会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手段、教育以及经费申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出版了此简报,以关注其研究、支持其方法学的发展、促进定量模型分析、构建跨学科教育及申请资金。从长远考虑,我们试图用跨学科科研经费支持正在发展中的民族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登录网址wwwCEEBinfo可查阅到研讨会的讨论内容,包括一个讨论格式和资金注册处,便于进一步扩大关于民族生物学及其学科使命的讨论。
  • 赵爱华,赵勤实,李蓉涛,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507) PDF全文 ( 374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地上部分共分离了19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1),鼠尾草素(2),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泽兰黄素(4),3′羟基5,7,8,4′四甲氧基黄酮(5),异橙黄酮(6),黄芪苷(7),异槲皮素(8),咖啡酸(9),对-羟基苯甲醛(10),对-羟基苯甲酸(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3,4二羟基苯酰甲醇(14),迷迭香酸(15),迷迭香酸乙酯(16),秦皮乙素(17),neoorthosiphol A (18)和β谷甾醇 (19)。迷迭香酸和其它酚性化合物可能与该植物的抗菌、消炎的药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 黄素华,税玉民,陈文红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3777) PDF全文 ( 26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去年在准备本文时,对手稿曾有过几次修改。遗憾的是当我们在匆忙中送去发表时,选出了一份未改好的手稿。我们的疏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如下的错误,即有些出现在摘要中的种名和描述中相应的种名不一致;描述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错误。因此为改正这些错误,除图版外,不得不重新发表此文。本文中采用的所有名称应视为合格发表的正确名称。
  •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432) PDF全文 ( 1725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特殊颜色反应、纸层析、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的3种主要花色苷分别是:花青素3氧(6″氧α吡喃型鼠李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花青素3氧(6″氧没食子酰β吡喃型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氧(6″氧反式阿魏酰β吡喃型葡萄糖)苷。花青苷在根本上决定着‘南京红’的粉红色花色,并可能强化‘南京红’的耐寒能力,也奠定了开发和利用该种花色色素的基础。
  • 唐慧,陈善娜,鄢波,杨明挚,黄兴奇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3871) PDF全文 ( 266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克隆了云南强抗冷性植物兵豆(Lens culinaris) GPAT基因的编码区完整的cDNA片段,该片段长1374?bp,编码457个氨基酸残基。与豌豆(Pi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和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相比较(从剪切点起),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21%、9566%和9566%。应用PSIPRED HFORMAT预测了这4种植物GPAT酶的二级结构。
  • 齐力旺,张守攻,韩素英,陈成彬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495) PDF全文 ( 256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杨属(Populus)青杨组(Tacamahaca)的10个种(包括品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小青杨Ppseudosimonii Kitag.,2n=38=27m+6sm(1SAT)+4st(2SAT)+1t(1SAT);毛果杨Ptrichocarpa Torr.,2n=38=2M+18m(1SAT)+8sm+10st(1SAT);北京青杨Pcathayana Rehd.var.Beijing,2n=38=1M+24m+6sm+7st(2SAT);群众杨P× ‘popularis’,2n=38=3M+27m+2sm(1SAT)+4st(2SAT)+2t(1SAT);合作杨P×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 cv.Opera,2n=38=1M+29m+4sm+5st;五台青杨Pcathayana Rehd.var.Wutai,2n=38=5M+22m+4sm+5st+2t(2SAT);甘肃青杨Pcathayana Rehd.var.Gansulinxiaman,2n=38=2M+28m+1sm+7st(1SAT);青海青杨Pcathayana Rehd.var.Qinghai,2n=38=1M+27m+3sm+6st(3SAT)+1t(1SAT);中青10号Pcath.×Zhongqingnensis 10,2n=38=1M+26m+4sm+5st(2SAT)+2t(2SAT);中青48号Pcath.×Zhongqingnensis 48,2n=38=16m+10sm(1SAT)+10st(2SAT)+2t(1SAT)。青杨组种间核型有一定区别,大部分种(品种)的核型均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少数种具端着丝点染色体,按Stebbins的核型分类,青杨组均属于2B类型,为较不对称核型。青杨组核型特征为杨属的分类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李靖,赵沛基,鲁春华,刘小烛,曾英,沈月毛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584) PDF全文 ( 28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水杨酸(SA)可诱导云南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悬浮培养细胞产生9脂氧合酶(9lipoxygenase,9LOX)。通过LCESIMS测定SA诱导下悬浮培养系中多羟基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发现用浓度为800?μmol/L的SA诱导培养18?h,悬浮细胞产生最大量的三羟基十八碳烯酸。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羟基十八碳烯酸含量的变化,推测在SA诱导下,9LOX介导的十八碳酸途径中有环氧中间体的生成。
  • 沙涛,丁骅孙,张汉波,王敏艳,程立忠,赵之伟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984) PDF全文 ( 317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一对ITS通用引物(ITS4ITS5)和一对松茸物ITS特异性引物(TMFTMR)对来源于云南省不同地区的6个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及其6株分离物,3个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子实体及其3株分离物、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ITS4ITS5能将所有的样品扩增,并得到600?bp左右的DNA扩增条带,TMFTMR扩增时,只有松茸子实体及其对应分离物有扩增条带,DNA片段大小在500?bp左右。进一步对松茸子实体(TG25)及其分离物(TM251122)进行ITS序列测定表明两者的DNA同源性为100%,从而证明所分离到的6个菌株确为松茸的纯培养物。
  • 陈小兰,虞泓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179) PDF全文 ( 260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昆明地区滇韭的8个当地居群开展了形态及核型研究,并对形态及染色体性状进行了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滇韭的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具丰富多态性,在居群间具明显多型性;核型较对称,存在两种倍性的分化:梁王山居群为二倍体(2x),昆明居群为四倍体(4x)。二倍体核型公式为K(2n)=2x=16=14m+2sm,四倍体核型公式为K(2n)=4x=32=28m+4sm。滇韭的染色体因存在倍性变化、B-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及随体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变化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态性。
  • 韩春艳,孙卫邦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5042) PDF全文 ( 281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对5个三棱栎(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居群共99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引物共检测到15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3个,占5287%。物种水平Shannon多样性指数I=02431,Nei基因多样度h=01595,种内总遗传变异量Ht=01600,居群内遗传变异量Hs=00749,居群间变异量大于居群内变异量,表明三棱栎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与同科植物相比,三棱栎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系数Gst=05320,说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5320%,居群间已出现强烈的遗传分化。当地人的强烈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化和居群隔离,以及三棱栎演化过程中的地史变化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等,可能是造成其居群间强烈的遗传分化和较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了三棱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 李春香,陆树刚,杨群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368) PDF全文 ( 14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滇南桫椤Alsophila austroyunnanensis的系统位置,我们对该植物与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的叶绿体DNA trnL内含子和trnLF间隔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滇南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570?bp,362?bp;中华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572?bp,361?bp。结合已经发表的其他桫椤科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1)所分析的桫椤科植物构成一个单系群;2)滇南桫椤与Gymnosphaera podophylla、Gymnosphaera pectinata、Gymnosphaera pseudogigantea、Gymnosphaera tinganensis、Gymnosphaera gigantea关系较近,聚成一支系;3)中华桫椤与Cyathea tsangii、Alsophila spinulosa关系较近,聚成一支系。本文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支持将滇南桫椤归入黑桫椤属Gymnosphaera。
  • 冯正波,庄平,张超,邵慧敏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5072) PDF全文 ( 31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半定量评价法,对四川都江堰中国杜鹃园内引种的来自各地的、分属杜鹃属7亚属、35组(或亚组)的131种杜鹃花的适应能力和对各生态因子的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很适应的占25%,适应的占52%,欠适应的占15%,不适应的占8%。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的多数种类或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中的杜鹃类群,很适应或适应中国杜鹃园的生境;而主要分布于高山灌丛、高山草甸上和低海拔松-栎林中的杜鹃类群,表现为欠适应或不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从上述证据中我们认为中国杜鹃园地址的选择基本上满足了杜鹃花的迁地保护需要。
  • 尧金燕,赵南先,方位宽,陈贻竹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3267) PDF全文 ( 26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5个雌雄同株榕树种与其共生小蜂的利益冲突以及榕树资源在共生体系中的分配情况。研究表明,尽管在榕树的花序果中各层子房中都有种子和小蜂产生,榕树的种子多产生在靠壁外层子房中;而共生小蜂则多产生在中层或内层子房中。研究结果还表明五个榕树种的种子产出显著大于小蜂。由研究结果可知,小蜂能够在雌雄同株不同层子房中产卵,也能为处于不同子房层的雌花授粉。因此榕树的种子及其共生小蜂均可以在不同子房层产生。但种子与小蜂的产出率却说明榕树的雌花分层现象是调节种子和小蜂产出率的主要因素。
  • 高信芬,彭玉兰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301) PDF全文 ( 24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臧穆,王瑞苓,胡虹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012) PDF全文 ( 151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Most fungal species Chaetomium aureum Chivers and Papulaspora byssina Hosson are associated with Cypripedium flavum Hunt et Summmerh.They are confined to Xianggelila County of Yunnan alpine areas,3 400-3 600?m.alt.Bubils of the genus Papulaspora (anamorph) are seem as produced by apothecial fungus as Chaetomium (teleomorph).It is interesting to speculate as to a possible perfact state for those fungi.
  • 税玉民,陈文红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218) PDF全文 ( 31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海南秋海棠(Begonia hainanensis Chun et F.Chun)、多花秋海棠(Bsinofloribunda L.J.Dorr)及一新种——长柄秋海棠(Bsublongipes Y.M.Shui)的特征比较,订正了中国秋海棠属等翅组[SectPetermannia (Klotzsch) A.DC.],使该组在中国增至3个种。
  • 沈云光,王仲朗,管开云,赵毓棠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3840) PDF全文 ( 26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甸鸢尾(Iris subdichotoma Y.T.Zhao)最初被置于野鸢尾亚属(SubgenPardanthopsis (Hance) Baker)中,这是基于中甸鸢尾(Iris subdichotoma Y.T.Zhao)的植株形态与该亚属的野鸢尾(Idichotoma Pall.)相似。此后,由于在外花被上发现了鸡冠状附属物,1999年董晓东等将其移至鸡冠状附属物亚属(SubgenCrossiris Spach)中。但是我们根据中甸鸢尾的植株基部具有毛发状老叶残留纤维,根状茎极短,花茎自叶丛旁侧抽出,开花习性,以及花粉外壁纹饰等特征与尼泊尔鸢尾亚属(SubgenNepalensis (Dykes) Lawr.)极其相近,认为将其置于尼泊尔鸢尾亚属中更为妥当。此外,还发现了一个中甸鸢尾的白花变型。
  • 汤彦承,路安民,陈之端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5): 1-3.
    摘要 ( 4595) PDF全文 ( 311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上个世纪最后的20年里,系统学家应用形态性状对种子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分支分析。其结果显示灭绝的五柱木属加上灭绝的本内苏铁目及尚存的买麻藤目是被子植物的姊妹群,形成一个强支,称之为生花植物支。生花植物假说对探讨被子植物起源有着重要影响,它激发人们讨论被子植物起源时间可能要提前到三叠纪甚至石炭纪,除了支持原有的真花学说外,还提出新恩格勒学说。但是,近年来对现存种子植物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是:(1)拒绝接受生花植物概念;(2)买麻藤目并不是被子植物的姊妹群而是松柏目的姊妹群,甚至网结于松柏类而成为松科的姊妹群。这些结果并不使人惊讶,因为对探讨像包含许多灭绝类群的种子植物系统,决不可能是仅仅单独应用现代类群资料所能完成的。假如生花植物支是成立的,但其名称以AGPB支代替生花植物支可能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