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4年, 第2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4-04-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5377) PDF全文 ( 27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植物学专业学术刊物, 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之一。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论文和简报;植物学领域的新发现及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结合本人工作,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文章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练。研究论文(含图表、文献)不超过6个印刷页,简报和快报不超过3个印刷页。......
  • 高运玲,王文静,饶高雄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375) PDF全文 ( 278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Ligusticum calophlebicum (Umbelliferae) is a perennial medicinal plant growing in Yunnan Province.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this plant has been used as the Chinese drug “Han QianHu”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As there was no repor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is plant,in our continuous course of chemical study about “QianHu”,we undertook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plant.Our present studies led to yield 11 compound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umbelliferone(1),(+)ciskhellactone(2),PdIb(3),pteryxin (4),(±)pareruptorin B(5),(+)pareruptorin B(6),3′(R)senecionyloxy4′(R)angeloyloxy3′, 4′dihydroseselin(7),angelic acid(8),stearic acid(9),βsitosterol (10), daucosterol (11) on the spectral evidences.
  •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842) PDF全文 ( 25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南亚天然产物化学地区性网络组织、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亚洲药用植物、香料及其它天然产物学术大会”(ASOMPS XI),在有关各方和各位代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特别是为寻找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到化学武器禁用组织(OPCW)、国际科学基金会(IFS)、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09、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大学药学院和环球(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的资助,大会于2003年10月26-3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中国馆的新闻中心隆重召开。
  • 吕瑜平,陈业高,文净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3980) PDF全文 ( 34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产中药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文献数据比较,确定其结构为具有3′~6″连接的4′-甲氧基罗伯斯特黄酮。
  • 赵友兴,罗晓东,周俊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799) PDF全文 ( 257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铁杉(Tsuga dumosa)心材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木脂素, 采用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 (4,8dihydroxyepipinoresinol)为新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田育天,陈善娜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589) PDF全文 ( 26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荚兰(Vanilla fragrans)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花芽分化和萌发期内源激素变化,分析和探讨内源激素在花芽分化和萌发中的作用,香荚兰花芽分化时期茎里的激素含量降低,芽里激素含量升高,其中相对高的ZR和ZR/ABA有利于分化,IAA和IAA/ABA的一定增加也利于分化,过高或没有IAA的增加则不利于花芽分化。大多数花芽形成于倒垂茎蔓上,花芽分化期(11~12月),倒垂茎蔓的茎里生长类激素含量降低大于竖立茎蔓,芽的激素含量增高则多于竖立茎蔓,倒垂茎蔓的这种变化可能是有利于花芽分化。香荚兰生长中顶端优势明显,去顶后侧芽里ZR、GA、IAA增高,这与11~12月去顶促进倒垂茎蔓开花可能有关。
  • 龙春林,程治英,王俐,左太春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244) PDF全文 ( 287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鳞茎鳞片、叶片和根的不同切段的培养效应。结果表明:其切段不定芽的分化速度和数量是下段>中段>上段。芽的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外植体为鳞茎鳞片,兰州百合离体培养中鳞片不定芽诱导和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为MS+BA 2?mg/L+NAA 02umg/L,增殖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3周左右不定芽开始分化。叶和根不同部位中不定芽的发育能力大体与鳞茎鳞片一致,但低于鳞片,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BA 2?mg/L+NAA 04?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3umg/L,约15?d生根,生根率大于95%。月增殖率为1∶4,整个繁殖周期约需3个月。
  • 潘跃芝,杨志云,龚洵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970) PDF全文 ( 277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In this paper,Psammosilene tunicoides,an endemic species to China,was cytologically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morphology of the nuclei at resting stage was categorized to be simple chromocentre type.The morphology of mitoticprophase chromosomes was categorized to be the interstitial type.28 chromosomes were observed at the mitotic metaphase,and 14 bivalent chromosomes were observed at diakinesis.So,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was confirmed to be x=14.Psammosilene tunicoides is different from Silene rubicunda in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nuclei at resting stage and mitoticprophase chromosomes,because Silene rubicund has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of x=10 and 12,and its nuclei at resting stage and mitoticprophase chromosomes is sparsely diffuse type and continuous type respectivrly.
  • 沈文涛,周鹏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3970) PDF全文 ( 257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到含有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TFP的植物表达载体pTF,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HA105中,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栽培品种TX0014,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 blot和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VP7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核基因组中,RTPCR、Western blot结果表明VP7蛋白在果实中获得了特异表达。
  • 李建平,李涛,赵之伟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978) PDF全文 ( 247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宾川、永胜段65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干热河谷不同河段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感染率、感染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干热河谷中大多数常见植物在不同河段中都形成丛枝菌根, 同种植物在不同河段中的丛枝菌根状况可能与植物对丛枝菌根的依赖性有关。
  • 高天刚,陈艺林,吴征镒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3463) PDF全文 ( 208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毛冠菊属的一个新组——单头组,并提出详尽的证据。
  • 彭映辉,倪乐意,简永兴,陈家宽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722) PDF全文 ( 29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人为干扰对淡水湖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断面法,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比较研究了所受干扰强度各不相同的两湖平原的白莲湖、海口湖(轻度干扰)、长湖、西凉湖(较强度干扰)、大通湖与武山湖(重度干扰)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20年来的变化,并探讨了人为干扰强度与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及丧失程度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1)2001年白莲湖、海口湖、长湖、西凉湖、大通湖与武山湖各分布有水生植物69、67、98、77、56和38种,6个湖泊各有水生植物群丛类型14、14、14、13、6和0个,植被覆盖率分别为100%、9618%、6532%、6118%、1060%和0%,全湖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是2 231?g/m2、2 718?g/m2、1 816?g/m2、1 471?g/m2、256?g/m2和0?g/m2。(2)20年来,6个湖泊各有1、1、6、7、9和29种水生植物消失,消失的水生植物群丛类型数目分别是1、1、4、4、5和6个,水生植被覆盖率分别下降了0%、382%、3285%、3780%、5940%和9100%。(3)多样性丰富程度的现状是白莲湖、海口湖>长湖、西凉湖>大通湖、武山湖,丰富程度与所受干扰强度成负相关关系;多样性丧失程度与所受干扰强度成正相关关系。(4)人为干扰下多样性丧失的生物学机理是水生植物赖以繁殖的地下茎受破坏、休眠芽等无法形成。
  • 韦毅刚,钟树华,文和群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945) PDF全文 ( 385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滇黔桂及其邻近地区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和特有中心,广西正处于这个中心的位置上,种类十分丰富,共计有38属、166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不太复杂,特有现象极为突出,其中仅产广西的特有属有5个,特有种达81个。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与相邻的贵州、云南两省属的相似性系数较高,分别为7576%和7142%,但与相邻省份苦苣苔科植物种的相似性系数却较低,从3548%至649%不等。苦苣苔科植物在广西全境分布较广泛,但各地种类分布很不均衡。广西苦苣苔科植物的天然分布对基质有较严格的专一性,种群植株数量一般较少,同一种类不同的居群间形态变异较大。
  • 冯缨,潘伯荣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139) PDF全文 ( 379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调查新疆特有植物约有268种,隶属38科119属。由于新疆特有种贫乏,其分布多集中于新疆主要山系。因此,应把它们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种和敏感区倍加关注。多年生植物在新疆特有植物中占多数,显示了物种形成的年轻成分,这与新疆的气候环境比较严酷有一定的关系。也反映了新疆地区远离中国特有中心的特点。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新疆地质历史和区系发展历史的特点,研究植物的特有现象,可为深入了解新疆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起源及演变规律提供资料。
  • 王利松,彭华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891) PDF全文 ( 319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变石栎林是小百草岭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地区州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通过该植被类型中116种常见种和优势种的群落结构和植物区系分析表明:仅有中国特有分布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种能贯穿于该植被类型的整个群落结构之中,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类型为主,表明它隶属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云南高原亚地区(IIIE13a)的一个具体区系单元的基本特征;其中的中国特有种又以小百草岭与周边的滇西北、川、黔、藏地区(主要为横断山地区)所共有的种占优势,从而也表明了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与横断山植物区系的联系相对紧密;通过与周边地区相同植被类型的比较,显示其地处滇中高原北缘的地理位置及受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影响使得该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海拔较高,更偏“干”的特点。
  • 姜联合,王建中,郑元润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607) PDF全文 ( 353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群落盖度是描述植物群落结构及其重要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但长期以来植物群落盖度的测定往往是基于野外目视估计,影响了植物群落盖度特征度量的准确性。本文引入植物群落叶片投影盖度(FPC)的概念,其含义是植物群落叶片覆盖地表的百分率,它具有生态意义明确、适于描述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使用自制的FPC 测量仪,在新疆的两个地区进行了FPC 的测定,同时将测定数据与采用Stella 模型工具开发的植物群落生理生态模型的模拟FPC 值进行比较,二者相符较好。因此,认为FPC 是描述干旱区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有效方法,并可用于所有植物群落叶片投影盖度的度量。
  • 孙卫邦,周俊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891) PDF全文 ( 405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总结归纳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对木兰科植物的野外调查的感性认识和栽培中对木兰科植物形态分类的体会,同时又吸取了植物化学分类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产木兰科植物分为2亚科、3属、2亚属和17组的新建议。
  • 张桂宾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4976) PDF全文 ( 33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河南省地处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的重要地带,植物区系成分非常复杂。本文在最新植物区系资料的基础上,从种的层次上对河南省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与分析。结果为,本省2 953种野生种子植物归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24个亚型,其中中国特有分布有1 514种(占5222%),分属22个亚型。2 953种种子植物在性质上属于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有910种,属于温带分布的有949种,属于跨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的有920种,其余少数为广布种,前三者大约各占近三分之一。这种比例关系充分显示了本省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性。
  • 汤彦承,路安民
    Plant Diversity. 2004, 26(02): 1-3.
    摘要 ( 5359) PDF全文 ( 38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采用A.Engler(193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植物志》和根据吴征镒等(200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中科的界定进行了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掌握吴征镒等系统的观点,也有益于理解被子植物系统学中当前划分“科”的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