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3年, 第2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3-10-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陈文红 税玉民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980) PDF全文 ( 284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云南东南部的兰科新种——文山无柱兰(Amitostigma wenshanense W.H.Chen,Y.M.Shui & K.Y.Lang),并与本属其他种的分布特点作了比较,根据本种分布的特殊性,阐述了其独特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并附有该属在世界的地理分布图.
  • 施济普 朱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595) PDF全文 ( 24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 大戟科、茶科和樟科等树种组成; 乔木树种种类丰富,灌木、草本、藤本种类相对较少;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群落中以中叶、全缘、革质、非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群落种-面积关系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5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 张娟 尹林克 张道远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877) PDF全文 ( 315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柽柳是荒漠地区主要的灌木资源树种。以刚毛柽柳为代表,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布于新疆境内9个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 L.)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10条随机引物检测到157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5个,占总位点数的987%。由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估计居群间遗传分化百分比分别为625%和5530%,表明刚毛柽柳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新疆境内刚毛柽柳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很丰富,居群间分化程度较高;繁育系统属于一种自交和不完全异交混合的交配类型;形成并维持其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基因流的隔离。
  • 张志勇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6174) PDF全文 ( 424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随机扩增多态(RAPD)方法对极度濒危植物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mata X.W.Li)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4个随机引物共获得93条RAPD谱带,其中6条为多态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645%,遗传多样性极低。Shannon指数I和Nei指数h在种内也只有0020和0030,两个亚居群间(半阴坡亚居群与半阳坡亚居群)遗传分化程度不高,遗传分化系数Gst只有0110,与大多数松科植物近似,居群每代迁移数为4032。五针白皮松极低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是由于它在演化过程中遭受过严重的灾害,造成严重的瓶颈效应,丧失其大部分遗传变异。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由于遗传漂变、自交衰退等小种群现象,导致遗传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另外,阔叶树种对其生存的挤压和人类的干扰也是导致五针白皮松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因素之一。本文最后对该结果的保护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评价。
  • 田昆 张国学 程小放 和世钧 杨宇明 杨永兴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6183) PDF全文 ( 309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为原始类群木兰科单种属植物,仅残存7株于中国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东南古特有中心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境条件,更新能力等的研究表明华盖木外围生境恶化,周边喀斯特型土壤利用过度,形成“孤岛”,使靠鸟类传播的华盖木失去了向四周扩散的机会,种子难于萌发生长,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同时通过对华盖木的濒危机制及生境脆弱性探讨,提出了保护建议和措施。
  • 王岚 杨祝良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624) PDF全文 ( 26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我国假块菌的一个新记录种——轴腹菌Hydnangium carneum Wallr.,该种为轴腹菌属Hydnangium Wallr.的模式种,其特征是担子果淡粉红色,担子具2小梗,担孢子球形、近球形,有小刺,锁状联合存在于担子果各部位菌丝横隔上。
  • 曹同 孙军 于晶 宋国元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549) PDF全文 ( 288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合叶苔属(Scapania)是苔类植物合叶苔科(Scapaniaceae)中最大的一个属,世界承认110余种(Potemkin,1998),中国文献纪录有48种(黎兴江,1985;Piippo,1990;吴鹏程,2000;高谦和曹同,2000;Potemkin,2000)。作者在云南植物志第17卷报道了24种(高谦和曹同,2000)。其中1新种高氏合叶苔(Scapania gaochienia)无拉丁记载为裸名,为不合法发表。在此对高氏合叶苔新种进行正式描述并附拉丁文记载。
  • 朱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4598) PDF全文 ( 27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鲜为人知的泰国少脉粗叶木(Lasianthus oligoneurus)经研究与Lconstrictus为同种,应归并为后者的异名。此外,Lasianthus constrictus var.latifolius一变种亦无建立的必要。
  • 吴征镒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6271) PDF全文 ( 34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于本刊25卷第3期发表后,又接收了一些新的资料,并发现在原文中有少许错误,为了更好、更完整的把这一分布区类型体现给读者,现对原文中的“表1.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包括裸子植物)”作一修订。
  • 陈文红,税玉民,郎楷永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783) PDF全文 ( 25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云南东南部的兰科新种——文山无柱兰(Amitostigma wenshanense W.H.Chen,Y.M.Shui & K.Y.Lang),并与本属其他种的分布特点作了比较,根据本种分布的特殊性,阐述了其独特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并附有该属在世界的地理分布图。
  • 刘海桑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423) PDF全文 ( 343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常规方法,即以花、果、种子来鉴定棕榈科,因单朵花的花期很短以及很多果实发育成熟期较长而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在鉴定棕榈科贝叶棕亚科时因某些种类需数十年才开花或是一次性开花结实而遇到了很大障碍。有时,在引种地点无法获得花、果或种子。由于棕榈植物具有重要经济观赏价值,且其引种迅猛发展,故有必要尽早地鉴定它们。通过茎和叶,可对棕榈科贝叶棕亚科进行鉴定,本文列出了属的检索表。
  • 罗蕾 李祖强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501) PDF全文 ( 288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1210细胞株对美丽金丝桃(Hypericum bellum Li)的粗提物及其分步萃取物进行了细胞毒试验,结果表明,美丽金丝桃的氯仿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54和60?μg/ml。在细胞毒试验结果指导下,同步对美丽金丝桃有效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4,4-二甲基-7α,8β-二羟基-3,5-二氧代二环[431]癸-1(10)-烯-2-酮(1),槲皮素(quercetin,2)及木犀草素(luteolin,3)。其中,1为一新桥环化合物,并通过2D NMR分析,对黄酮类化合物2及3的 13C NMR谱中的C5和C9数据指认进行了修正。
  • 施济普,朱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574) PDF全文 ( 278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 大戟科、茶科和樟科等树种组成; 乔木树种种类丰富,灌木、草本、藤本种类相对较少;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群落中以中叶、全缘、革质、非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群落种-面积关系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 宋娟娟 唐源江 廖景平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364) PDF全文 ( 292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首次报道了国产兰花蕉属植物2种1变种的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其中兰花蕉及其变种长萼兰花蕉为2n=54,为六倍体;海南兰花蕉为2n=18,为二倍体。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兰花蕉属植物染色体数及其倍性的地理学关系。
  • 陈亚 邱明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604) PDF全文 ( 31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四川石棉县采集的巨花雪胆(Hemsleya gigantha)的根茎中分到2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雪胆素G和巨花雪胆皂苷B,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另外1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葫芦素类和雪胆皂苷类化合物,其中β-香树脂醇(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 苏俊霞 廖芬 黄玉源 林鉴钊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698) PDF全文 ( 370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光镜下观察了泽米铁科分属于3个属的3种植物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差异显著,一定程度上证实了3属是自然的分类群。在鳞秕泽米铁(Zamia furfuracea)中发现了气孔簇。本文还对3种植物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讨论。
  • 杨雪 王红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925) PDF全文 ( 282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芋属(Colocasia Schott) 6种、1变种、1品种的花粉形态,其中贡山芋Cgaoligongensis,龚氏芋Cgongii,李氏香芋Clihengiae,花叶芋Cbicolor 4个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为圆球形,无萌发孔。外壁纹饰分为两类:大野芋Cgigantea外壁光滑无刺,其余各种均具刺。花粉大小为2007~3276?μm。
  • 田向荣 欧阳学智 宋松泉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6378) PDF全文 ( 361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禾谷类种子胚乳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主要发生在种子成熟期的后期,并伴随着生物合成的停止和自然脱水;乙烯和活性氧促进胚乳发育中的PCD,而ABA起负调节作用。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降解的PCD被GA、Ca2+和活性氧促进,被ABA和抗氧化剂抑制。种子人工老化和劣变种子萌发过程中可能存在PCD事件,其研究对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和提高播种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珊 蔡宇良 徐莉 赵桂仿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6208) PDF全文 ( 342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5个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 Henry)天然居群的果实、种子形态进行研究。测量了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重量等12个表型性状指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5个云南金钱槭居群按果实、种子大小进行排序为:蒙自(MZ)>屏边(PB)>文山1(WSh1)>文山3(WSh3)>文山2(WSh2)。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居群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0064(果实整体形态,PL/PB)到0197(种子重量,SW),相比之下果实整体形态最为稳定。居群间形态总体差异显著性配对t检验结果说明,多数居群间已产生较明显的形态分化。Ward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多种生态因子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果实、种子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 彭玉兰 胡运乾 孙航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534) PDF全文 ( 29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西南特有的菊科单种属植物栌菊木10个居群、149个个体、11个酶系统及16个酶位点的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栌菊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特有种中较高,在居群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11~14,多态位点百分数P=63%~438%,实际杂合度Ho=0063~0250,期望杂合度He=0043~0194;物种水平上A=16,P=375%,Ho=0143,He=014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I=0902~1000,杂合性基因多样度比率FST为02395。栌菊木居群间分化程度较大,云南南盘江流域碧云寺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明显低于金沙江流域的居群。栌菊木可能是来自冈瓦纳古陆祖先的后裔,可能是古地中海退却以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分化出来的特有属,并且可能由于湿度等生态因子的限制,其分布区未能进一步扩大,仅在南盘江流域形成零散分布。等位酶分析结果还表明栌菊木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建议对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金沙江流域的居群加以保护。
  • 徐荣华 刘小烛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5): 1-3.
    摘要 ( 5656) PDF全文 ( 462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能强烈抑制腐生真菌菌丝的生长,在天麻限制和防止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ex Fr.)Karst.]侵染球茎的防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报告GAFP抗菌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GAFP对木霉菌丝的作用位点。用荧光试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GAFP,试验表明,标记后的GAFP与未标记的GAFP对木霉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AFP在木霉菌丝上的作用位点,发现被“标记GAFP”作用后的菌丝边缘有荧光,并主要集中在木霉菌丝的顶端和菌丝横隔处,表明GAFP对木霉的作用位点在菌丝的细胞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