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3年, 第2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3-04-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李宁 贾爱群 刘玉青 周俊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335) PDF全文 ( 29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环阿尔廷醇型三萜皂苷,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即3β, 11α, 16β-三羟基环阿尔廷烷-24-酮-3-O-[β-D-吡喃葡糖(1→3)-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16-O-α-L-阿拉伯糖苷(1)和(24S)-3β,11α,16β,24-四羟基环阿尔廷烷-3-O-[β-D-吡喃葡糖(1→3)-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24-O-β-D-吡喃葡糖苷(2)。
  • 陶月良 曾广文 陈勇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260) PDF全文 ( 285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之前,花原基早期的分化过程。结果显示花原基分化和开花的起始节位是第一真叶节;肉眼可见花原基突起前早期的分化是在叶腋亚表皮部位形成一个球形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此细胞团进一步分裂、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花原基突起;第一真叶节的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集中发生于6~7d苗龄时期;Ca2+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而在非起始细胞团的叶腋亚表皮细胞则主要分布在液泡中,并对Ca2+在花原基起始细胞团分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 林玉萍 邱明华 李忠荣 高旭红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720) PDF全文 ( 26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采自四川汉源县的古蔺雪胆(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gulinensis)中分到9个三萜皂苷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3),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3-O-α-L-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7),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两个新化合物,即雪胆皂苷A(2)和雪胆皂苷B(9)。
  • 张长芹 朱惠芬 吴之坤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6522) PDF全文 ( 302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云南西北部的5种野生报春(灰岩皱叶报春Primula forrestii Franch,海仙花P.poissonii Franch,橘红灯台报春P.bulleyana Forr.,偏花报春P.secundiflora Franch和钟花报春P.sikkimensis Hook,)的引种驯化研究。将采自不同地方,不同气候以及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种子,通过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包括基质、温度、光照等 “从种子到种子”整个过程的实验观察,得出结果如下:(1)虽然每个种的种子在不同的基质中萌发率参差不齐,但所有种子在昆明栽培条件下都有高的萌发适应性。(2)虽然它们的开花时间不同(海仙花和偏花报春除外),但所有从播种获得的植株要10~16个月才能开花,与野生报春相比栽培的报春花花期提前2~3个月,灰岩皱叶报春还出现了重瓣花。(3)苗圃的报春花结实率比在野生状态下的低,人工授粉后座果率有所提高。
  • 张更林 周鹏 郭安平 沈文涛 黎小瑛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4978) PDF全文 ( 334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制,可改变传统的疫苗接种方式和接种手段,大大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核病的泛滥使抗结核的免疫预防急需开发新型的疫苗,研制抗结核的转基因植物疫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结核杆菌分泌蛋白ESAT-6基因,进行了修饰改造,构建了带潮霉素选择抗性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根癌农杆菌工程菌;采用叶盘法转化热带水果番木瓜,获得了13株抗性植株,通过PCR、Southern blot和RNA dot blot分子检测,确认了4株为转基因植株。番木瓜ESAT-6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的结核病植物口服疫苗的免疫研究和新型抗结核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 张林斌 赵南先 葛学军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619) PDF全文 ( 315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广义飞蛾藤属Porana s.l. 18个分类群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除前人报道过的7种1变种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根据花粉粒的大小、形状、外壁纹饰、沟膜特征,该属花粉可细分为4个类型。研究结果不支持Staples(1993)把该属分为4个独立属的观点,而认为在属内划分为4个亚属较为合理。除毛果飞蛾藤外, 花粉形态支持Staples对其它种、变种的归并。从花粉萌发孔类型上看,广义飞蛾藤属在旋花科内应处于较为原始的位置。
  • 邓莉兰 魏开云 樊国盛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431) PDF全文 ( 29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种与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 Miq.的区别为:果为具3翅的坚果,稀为双翅果或4翅果,小坚果连翅较短,长1.5-2cm,叶较短,长2-5cm,易于区别。
  • 赵之伟 任立成 李涛 李建平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524) PDF全文 ( 290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中生长的60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植物中70%的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干热河谷自然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大多具有丛枝菌根,一些莎草科、蓼科的植物也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丛枝菌根是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中,必须同时考虑对地下植物共生真菌进行恢复。
  • 李玉媛 司马永康 方波 郭立群 蒋宏 赵文书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8091) PDF全文 ( 56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云南省于1997年5月至2001年8月对我省9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的资源调查结果,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73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51种,其他保护植物17种。云南记录有分布而在本次调查中未找到的物种3种。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看出,云南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类几乎为全国的一半;但资源数量偏少,有46种的占有面积不足5km2;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所占的比例大,极危物种48种,濒危物种37种;物种在各个地州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于滇东南和滇南,其中红河州38种,文山州36种;从海拔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1000~2000m之间。此外,由于物种分布的地点不同,物种受到保护的程度不同,人为影响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云南省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受到威胁的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强化植物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技术的研究以及集约栽培、综合利用及可持续经营牛式的研究,加强法制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 张大成 黎兴江 吴声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6547) PDF全文 ( 324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我国蔓藓科植物2新种:云南灰气藓Aerobryopsis yunnanensis X.J.Li et D.C.Zhang,sp.nov.芒叶灰气藓Aerobryopsis aristifolia X.J.Li,S.H.Wu et D.C.Zhang,sp.nov.以及5个新记录:波叶毛扭藓Aerobryidium crispifolium (Broth.et Geh.) Fleisch.ex Broth.膜叶灰气藓Aerobryopsis membranacea ( Mitt.) Broth.纤细灰气藓Aerobryopsis subleptostigmata Broth.et Par.,卷叶悬藓Barbella convolvens ( Mitt.) Broth.斯氏悬藓Barbella stevensii (Ren.et Card.) Fleisch.ex Broth.
  • 彭映辉 简永兴 倪乐意 王建波 陈家宽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6233) PDF全文 ( 327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长期变化,并探讨了多样性丧失的机理及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1)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8种,多度最大的是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密齿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野菱(Trapa incisa)、双角菱(T.bispinos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2)长湖现有水生植物群丛类型14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芡实+野菱+双角菱群丛 (Euryale ferox+Trapa incisa+T.bispinosa Ass.),其次为轮叶黑藻+密齿苦草+大茨藻群丛 (Hydrilla verticillata+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Najas marioa Ass.) 与竹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群丛 (Potamogeton malaianus+Myriophyllum spicatum Ass.)。
  • 许建初 张佩芳 王雨华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505) PDF全文 ( 32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地被覆盖的变化是地球上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是云南省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活跃时期。本文通过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它多学科手段相结合,系统调查评估了云南澜沧江流域1990年至1998年间土地利用和地被覆盖的变化,结果显示流域中林业用地面积从1990年的64.9%增长到1998年的66.4%,但是森林有林地(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从1990年的52.6%减少到1998年的35.3%。并且分析大规模商业性森林砍伐、基础建设、经济作物的种植、刀耕火种、薪材过度采集和砍伐建筑用材等引起了森林的结构的显著变化和退化,从而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 马金双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538) PDF全文 ( 43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广泛的文献考证和调研,系统而又深入地对国内外一直存在的有关水杉的争议:水杉是谁发现的,水杉的种子是如何引入美国的,水杉的英文名字用什么,水杉的第一份标本采集时间及保护现状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水杉是中国植物学家集体发现的, 其关键人物是王战,郑万钧,胡先;水杉引种美国是中美两国学者合作的,中方是胡先,郑万钧,及种子采集者华敬灿;美方主要是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和E.D.Merrill;水杉的英文名字最好采用“water fir” 或其拉丁文名,即Metasequoia;水杉的第一份标本是王战1943年7月21日采的,至今仍存在一个国内外均未注册且长期无人管理的“标本室”,亟待妥善保管。
  • 萨仁 苏德毕力格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4832) PDF全文 ( 321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榉属是东亚-地中海间断分布属,分属于东亚植物区、地中海植物区及伊朗-土兰植物区。根据现存榉属植物的形态演化趋势、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及其化石资料和古地质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该属植物是第三纪温带森林的孑遗成分而且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第四纪的冰川作用是榉属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在欧洲,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较强烈,使分布于此的榉属植物受到严厉的生存竞争,未能适应环境的物种遭受灭绝,少数进行适应性变异的物种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了下来。而东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较稳定,便成了榉属植物的避难所,因此也保留了榉属植物种较为古老的种类。
  • 杨祝良 臧穆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6591) PDF全文 ( 883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部,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高等真菌区系与世界热带真菌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该地区高等真菌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主要有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的成分,尽管在该区高等真菌区系中也有相当比重的温带成分。该区系中某些属种可能有古南大陆起源的背景,另一些区系成分与热带亚洲的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 赵一之 朱宗元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5779) PDF全文 ( 375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地列出了亚洲中部荒漠区的13个植物特有属或近特有属——绵刺属、沙冬青属、四合木属、百花蒿属、革苞菊属、河西菊属、喀什菊属、紊蒿属、连蕊芥属、钝基草属、合头藜属、戈壁藜属、霸王属。这些属都是单种属或双种属,分类上属于孤立的类群;演化系统上是既起源古老而又进化的类群;生态上都是旱生植物,绝大多数是荒漠种,其生活型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地理分布上阿拉善荒漠区是其特有属的分布中心;起源上是多元的。
  • 王玉金
    Plant Diversity. 2003, 25(02): 1-3.
    摘要 ( 4339) PDF全文 ( 22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原变种的区别:花序紧缩;颖宽披针形,顶端较钝;基盘钝圆,长0.5mm;外稃顶端没有较长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