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2年, 第24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2-10-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祁建军 宋经元 雷和田 张荫磷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605) PDF全文 ( 166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是传统中药.其根部含有萘醌类化合物-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抗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理活性.紫草素同时也是一种名贵化妆品染料.科学家对紫草的研究兴趣是基于其资源的缺乏及紫草植物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颜色特性可凭借肉眼观察,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只在紫草的根部积累,紫草素合成的次生代谢途径受多种酶和外界条件(光照,营养等)的调节等.
  • 高连明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713) PDF全文 ( 28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杜鹃属马银花亚属专题野外采集和整理标本的过程中,发现马银花亚属植物2种为地理分布新记录和1个新变种,并对头巾马银花Rhododendron mitriforme Tam的花部特征作了拉丁文的补充描述.
  • 吴立宏 杨得坡 王发松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4937) PDF全文 ( 25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ffinis H.attenuato Choisy,a qua foliis caulinis majoribus,oblongo-lanceolatis,papillis minoribus dense obtectis;caulibus nec porcatis nec nigro-glandulosis;stylis ovario semper 4-plo longioribus;capsulis seminibusque minoribus differt.
  • 陈心启 李恒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298) PDF全文 ( 272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Haec species spadicis masculi appendice plus minusve hippocaudatiformi A.balansae A.Engl.similis,ab eo differt foliis duobus minoribus atque flore masculo diandro.
  • 陈心启 朱光华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593) PDF全文 ( 245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During the visit of the senior author in 1995 to the herbarium of the 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n Paris (P),a new saprophytic species of Cephalanthera was found related to Cephalanthera calcarata S.C.Chen & K.Y.Lang published in 1986. Foundation Item:This project is funded in part by the 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Hong Kong Sq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China .
  • 郭荣发 刘仲健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828) PDF全文 ( 28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Paphiopedilum angustifolium R.F.Guo et Z.J.Liu,sp.nov.Fig.1:1-8.Species nova Paphiopedilo puberulo S.P.Lei et J.Y.Zhang affinis,a quo differt staminodio ovato-cordato glabro viridulo praeter centrum vitta una lata alba et ab ejus latere alterutro alia viridi-fusca praeditum.
  • 马绍宾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散布和繁殖是目前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散布对植物的进化过程,如地理分布格局、物种形成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植物散布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如散布体及其数量和寿命,散布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散布体与各种散布机制之间的适应关系作了分析.
  • 张明理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4144) PDF全文 ( 291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簇毛黄耆亚属以其柱头上具簇毛等形态特征与黄耆属其它类群相区别,约含49种(变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横断山区.本文基于形态特征和分支系统学方法分析亚属内种系发生关系.结果表明,49种(变种)可分为9组.其中双小苞组Sect.Bibracteolati含种类最多,是一个并系类群.借助于分支图,分析了6个较重要的鉴定特征的演化,习性,茎的着生方式,小苞片,果实形状,柱头具簇毛,果实膨胀状况等.最后作出了这个亚属的一个分类纲要.
  • 文军 LEE Chung-Hee 邓云飞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6009) PDF全文 ( 267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子与形态证据表明湖南参(Hunaniopanax hypoglaucus C.J.Qi & T.R.Cao)起源于?木属(Aralia L.),湖南参的近缘种为寄生五叶参(Aralia parasitica)和轮伞五叶参(Aralia verticillata),形态证据支持湖南参为轮伞五叶参的姐妹种,此2种具轮伞花序这一共衍征.为了保证?木属的单系性,现将湖南参并入?木属,并作如下新组合:Aralia hypoglauca (C.J.Qi & T.R.Cao) J.Wen & Y.F.Deng.本文报道了湖南参在广西的新分布.目前的形态学和分子数据均不支持早先提出的湖南参与树参属(Dendropanax)的近缘关系.本文亦报道了?木属的1新种、2新种组合和1个新名称:Aralia shangiana J.Wen.sp.nov.(向氏五叶参,新种);Aralia glabrifoliolata (C.B.Shang) J.Wen.comb.nov.(光叶五叶参,新组合);Aralia stellata (King) J.Wen,comb.nov.(星毛羽叶参,新组合)和Aralia delavayi J.Wen.nom.nov.(云南五叶参,新名称).
  • 胡琳 丁智慧 刘吉开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773) PDF全文 ( 36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担子菌灰黑拟牛肝菌(Boletopsis grisea)新鲜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性成分,1个含硫成分和1个脑苷脂,它们的结构经各种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4-乙酰氧基苯)-1,2,4,7,8-五乙酰氧基二苯并呋喃(1),3-(4-乙酰氧基苯)-1,2,4-三乙酰氧基-7,8-二羟基二苯并呋喃(2),3-(4-羟基苯)-1,2-二乙酰氧基-4,7,8-三羟基二苯并呋喃(3),2,3-二乙酰氧基-4′,4″, 5,6-四羟基对联三苯(4),对苯二酚(5),对羟基苯甲酸(6),茴香酸(7),对羟基苯甲醛(8),硫代乙酐(9)和1-O-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10).其中化合物1,2,3有报道对5-脂氧化酶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4,9,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 姜北 韩全斌 项伟 林中文 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4923) PDF全文 ( 28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大理产腺花香茶菜(Isodon adenanthus)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包括1个新三萜(1)在内的一系列乌索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现代波谱分析方法确定.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株K562,A549以及T24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 张国莉 龚洵 岳中枢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4889) PDF全文 ( 28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木兰科1个属内种间杂交组合红花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 (♀)×广玉兰(M.grandiflora) (♂)和1个属间杂交组合红花山玉兰(♀)×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 (♂)的亲本及F1代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果表明,前者的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为76条,正好是二倍体红花山玉兰(2n=2x=38)和六倍体广玉兰(2n=6x=114)的半数之和,且在F1代的分裂中期染色体具大小两种类型,可以明显看出来自红花山玉兰的染色体较大,而来自广玉兰的染色体较短小,这证明该F1为两者的杂交种;而后者的杂交后代染色体数仅为38条,而不是二倍体山玉兰和六倍体乐东拟单性木兰(2n=6x=114)的半数之和,且所有染色体形态都与红花山玉兰相同这证明该F1代不是真正的杂交种,可能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学方法是木兰科植物杂交育种中早期检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 吕燕波 陈善娜 鄢波 杨明挚 黄兴奇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674) PDF全文 ( 29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与植物抗冷性密切相关.克隆到的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GPAT基因的编码区完整的cDNA片段长1377bp,编码458个氨基酸残基,与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sum sativum)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1%和93.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8.0%.
  • 阿不都拉·阿巴斯 王虹 艾尼瓦尔 帕提古丽 帕孜来提 邓彦斌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3775) PDF全文 ( 257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短果大蒜芥(Sisymbrium loeselii L.var.brevicarpum Z.X.An)花蜜腺位于雄蕊基部花托上,属十字花科环状花蜜腺类型中的侧棱环四圆环亚型.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有变态气孔器,蜜腺中部的气孔器呈舟状分布.产蜜组织中的维管束来自于花托中的维管束分支,属较进化的十字花科花蜜腺的亚型类型.蜜腺原基是在花的各部分原基分化后,由雄蕊基部花托表面区域的2~3层细胞,经反分化形成,环状蜜腺发生发育同步,在蜜腺的发育过程中,蜜腺组织中的液泡和淀粉粒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原蜜汁由维管束提供,运转至产蜜组织,最后由变态气孔泌出.
  • 马虹 肖爱军 曹瑞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4628) PDF全文 ( 299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花蜜腺为筒状,围绕花柱基部着生,属于花柱蜜腺类型.蜜腺中无维管束分布,只具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分泌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表皮细胞之间分散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的孔下室发达.蜜腺基部细胞与花柱维管束相邻.随着蜜腺的发育,泌蜜组织的细胞结构和储藏物质呈规律性变化.原蜜汁的来源主要是由花柱基部维管束提供多糖,经过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由分泌表皮上的气孔将蜜汁排出体外.同时讨论了革苞菊花蜜腺结构与进化的相关性问题.
  • 杨志荣 林祁 刘长江 赵建成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681) PDF全文 ( 324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五味子属(Schisandra)10种96号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和种皮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首次对该属的种皮微观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报道,并编排有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该属的种子宏观形态呈现平滑、细皱纹或瘤状突起,并认为五味子属种子形态可能有从平滑到有细皱纹再到有瘤状突起的演化趋势;该属种皮表面微观形态可分为疣状突起型和网纹型.结合其它性状,本文认为网纹型所代表的两种植物应与本属中其它植物建立并列的分类单元.五味子属植物在种子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属以下、种以上的分类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边才苗 金则新 李钧敏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398) PDF全文 ( 337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家2级保护植物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的开花、传粉与结实等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七子花的花无梗,由多轮紧缩呈头状的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多数花序开两轮花(基轮和中轮),少数只开基轮花.自花传粉的比例高,花后4h的柱头花粉多超过60粒,8h的柱头可多达142粒,其中近1/3的花粉萌发,少数能到达子房.每个子房仅1枚胚珠可育,其平均结实率为40.6%,上轮花的开花会影响下轮花的结实率,降低幅度可达34.8%,早开花的结实也会影响迟开花的结实.表明七子花的结实率很低,资源限制是影响结实的主要因素.
  • 敖成齐 陈功锡 张国萍 高昆 张宏达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6500) PDF全文 ( 301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17个组34个代表种(含变种)的花粉形态;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对其进行归类,所有花粉分为3类: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网状纹饰;发现1种新的花粉类型:拟穴-网状纹饰.本文还对山茶属的某些分类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 韦仲新 王峰 金巧军 王红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5832) PDF全文 ( 285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生长习性、植物形态、木材解剖、花的形态结构、花粉特征以及胚胎学和染色体数目等共72个性状,采用最大简约法 (Maximum Parsimony,MP) 对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五桠果科、猕猴桃科、山茶科、金莲木科和省沽油科等进行分支分析.并用靴带检验法 (Bootstrap) 计算内部分支的支持率.分支图表明,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组成姊妹群,靴带支持率为79%,表明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旌节花科与猕猴桃科的关系次之,旌节花科和省沽油科与猕猴桃科关系的靴带支持率为58%.然后是山茶科.而旌节花科与金莲木科和五桠果科的关系则依次疏远.这与我们在孢粉学和胚胎学研究中所得的结论在某些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与Nandi等人用形态学数据和分子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吻合,他们的结论也认为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只是他们把五桠果科和金莲木科摆在更近的位置,而山茶科和猕猴桃科则放在较疏远的位置上.
  • 邓云飞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7520) PDF全文 ( 40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桂西北和滇东南植物区系的过程中,对五加科的部分种类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个新种,1个新变种,2个新组合,4个新异名.还报道了一些种的地理分布新记录.
  • 李文丽 王红 李德铢   
    Plant Diversity. 2002, 24(05): 1-3.
    摘要 ( 6583) PDF全文 ( 295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在云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钟补求系统,该属植物在云南有151种分属于13个群72个系.马先蒿属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体现了下列特点:(1)种类十分丰富,占整个属总种数的25%,占中国的42.6%.(2)包括了该属全部花冠类型,即无齿、有齿的原始类型各为24种、短管具喙的中间过渡类型87种,较进化的长管类型16种.(3)马先蒿属植物分布在云南的11个地理分布区域中,但该属植物在康藏高原区最为丰富,有108个种在本区有分布,占云南种数的71.5%;横断山植物区和东喜马拉雅植物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4)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其中8个系、52个种为云南特有,横断山和东喜马拉雅的特有种最为丰富,也是本属的特有中心.(5)云南马先蒿植物与邻近的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在区系上联系密切,与缅甸和不丹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