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2001年, 第23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01-12-26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杜雪飞 郭辉军 曾益群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4480) PDF全文 ( 26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保护区与周围社区村寨的发展是影响保护区安全的大事。本文以西双纳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基诺族社区巴卡小寨为例,通过市场调查和对巴卡小寨村民的问卷访谈,探讨保护区与周边村寨的关系问题,特别关注村民由于保护区的保护而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经济损失的数额。结果发现,当地居民可以从保护区中获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济收入,2001年占总收入的21.24%。但当地村民因为保护区占用土地而蒙受较大数量的机会成本损失。根据调查结果对保护区的进一步管理和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 伍少云 戴陆园 游承俐 金建昌 李云 贾从进 张宗文 Bhuwon R. Sthapit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4919) PDF全文 ( 257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Participatory Biodiversity Ap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10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在10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人主要来源的有94户,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18个,品种5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人存在相关性,以利用7个品种的第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人较高,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人的1.5倍,同时第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最佳模式为红大烟十鲁三2号十五月桃十83-l十脱毒洋芋十小甘蓝莲花白十蚕豆,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 龚志莲 郭辉军 周开元 殷寿华 吴芳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6226) PDF全文 ( 266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户级水平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在2个热带山地村寨(大卡老寨、巴卡小寨)和一个热带坝区村寨(曼那龙寨)按39%的比例随机抽取农户,利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早稻种植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并对传统旱稻品种进行收集和鉴定。结果表明:在3个村寨中,早稻品种存在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一些需肥,优质的早稻品种已经或濒于消失,而耐瘠,米质差的早稻品种占绝对优势,旱稻品种趋于单一化;农户保存的旱稻品种数及类型不仅受旱稻种植面积、轮歇地面积的影响,还受各农户饮食习惯、种植技术、市场需要、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对早稻品种多样性进行保护。
  • 杜雪飞 崔景云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835) PDF全文 ( 273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户级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方法,以西双版纳大卡老寨为例,随机抽取12户农户进行庭院样方和2户典型样方调查,并对关键人物访谈,进行民族医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加强民族医药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促进作用;2.传统医药知识正在大量流失,值得重视;3.市场收购对当地物种具有不良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为:1.加强民族民间医药的整理工作;2.加强对农户的培训,传承传统知识;3.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措施,保证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4.利用庭院进行稀有、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
  • 李继群 刀志灵 郭辉军 尹利伟 段金刚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560) PDF全文 ( 270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经济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选择保山百花岭行政村3个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不一致的自然村,进行农户社会经济抽样调查及相关访谈,并完成9户37个样方。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农户人口和户数的改变对土地资源管理造成影响;另外对经济结构与收人来源结构的分析,得知农业社区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农户种植变动原因的分析及作物管理方式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倡导农户进行多样化的种植。
  • 李自能 润元梅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6836) PDF全文 ( 215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双版纳蝴蝶资源十分丰富,1996年《西双版纳蝴蝶资源调查》记载11科165属380种和亚种。90年代初,蝴蝶作为一种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被大量开发加工利用,全州每年收购的蝴蝶不下150万只。由于多年的采集,局部地区蝴蝶种类和数量减少,特别是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种类。为保护蝴蝶等昆虫资源,促进自然保护区边缘村寨经济发展,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以下简称科研所)于1991年在勐养野象谷建立了州内第一个蝴蝶人工养殖场,希望通过设立模范养殖场,逐步向保护区内及外围村寨进行推广。
  • 李建钦 郭辉军 刀志灵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438) PDF全文 ( 238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薪炭这种能源形式在广大农村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作为薪柴来源的森林受到严重破坏,缺乏燃料成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在一些山区,世代居住于特定环境中的土著居民却积累了保护、经营及合理利用薪炭林的传统知识,云南省腾冲县界头乡沙坝地村对麻栎薪炭林的经营就是一个典型。
  • 尹利伟 郭辉军 刀志灵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515) PDF全文 ( 241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高黎贡山西坡腾冲沙坝地村,根据社区森林的不同管理方式和管理强度的变化,按照村有林、责任山和自留山3种管理方式下的人工纯林、半人工林和杂木灌丛3种森林类型共计9个样方进行了植被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社区森林的管理利用在传统、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是多种多样的;同时造成了社区森林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管理强度的减弱,群落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灌木层则呈现下降趋势;社区森林的蓄积量在增加的同时植物物种多样性正趋于减少;随着管理强度的加大(造林面积和管理制度等),社区森林正日趋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正如种植业中为获取较高单产的同时造成了物种单一化,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因而,研究和探索如何在适当的管理强度和制度下来保护社区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
  • 刀志灵 郭辉军 陈文松 段金刚 段红莲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6359) PDF全文 ( 249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汉龙社混农林系统及其发展过程。选取了六个农户的核桃和板栗混农林系统进行了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户的混农林系统之间物种丰富度、农业物种丰富度、物种利用率和个体利用率都存在差异。混农林系统中个体利用率较小而物种利用率相对较大。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052,其中最大的比平均值高21%,最小的比平均值低29%;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0.192,最大的比平均值高51%,最小的比平均值低49% ,差异性较大。通过物种丰富度与经济效益比较,具有较高物种丰富度和农业物种丰富度的混农林系统,经济效益也较高,充分体现了混农林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 刀志灵 郭辉军 段金刚 陈文松 段红莲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235) PDF全文 ( 242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黎贡山百花岭村汉龙社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非常丰富,同-土地利用阶段(Land-use stage)在冬季共有7种土地利用田野类型(Field type),土地田野类型越多的农户所管理的物种数越多,但非正比关系,由于管理强度不同,物种丰富度将发生变化。咖啡田和甘蔗田是冬季存在的主要的田野类型,两种田野类型物中,不同农户由于对野生物种的认识和农药使用的不同,其物种利用率、个体利用率、物种丰富度和农业物种丰富度都不同。
  • 曾益群 郭辉军 尹绍亭 陈爱国 曾嵘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787) PDF全文 ( 259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混农林业是适宜热带山地社区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调查田野点,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设置以橡胶、水果树、薪炭林为主的三种混农林业实践类型共24个样方,分别属18位农户。文章主要探讨不同类型混农林业实践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两者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互动等。
  • 曾益群 郭辉军 尹绍亭 陈爱国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402) PDF全文 ( 35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人类学、户级水平社会经济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以巴卡小寨为例对基诺族地区的混农林业实践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实践形成的原因、混农林业实践变迁与社会经济、民族文化、传统知识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等。作者认为,在热带山地社区,混农林业实践可描述为:在传统耕作系统中引人新的经济和技术因子,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模式和实践类型,传统耕作系统包括刀耕火种和天然林下种植。
  • 崔景云 付永能 郭辉军 陈爱国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569) PDF全文 ( 221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西双版纳大卡老寨通过随机抽样和农户推荐选择8户农民,对其薪炭林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立8个样方进行调查并结合全村60%抽样比例的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农户之间薪炭林物种丰富度和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差异较大。不同农户的薪炭林因植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导致不同农户薪炭林之间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小,不同农户薪炭林植物资源具有的经济效益各不相同。从而说明不同农户在保存物种丰富度和发展农业物种丰富度的同时,获得的经济效益存在差距。采用曲线 s=a+blnB作为农户数一物种数曲线的拟合模型初步确定一个村寨薪炭林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抽样比例为15%。文末附大卡老寨农户薪炭林户级水平植物编目,包括当地名、拉丁名、中文名、利用部分和用途等。
  • 付永能 陈爱国 崔景云 郭辉军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053) PDF全文 ( 256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西双版纳大卡老寨哈尼族龙山为例,对集体林和龙山林促进农业系统中的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报道。湄公栲、黄牛木和红花木犀兰为集体林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共占该样方所有树种重要值的33.8%。盘叶白腊参、窄序崖豆树、滇糙叶树三种树种为龙山林的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共占该样方所有树种重要值的30.9%。龙山乔木层中有物种22种的66株,集体林乔木层中有物种26种69株,龙山无论是种数还是株数均小于集体林,集体林每年都被砍伐用材致使大径级立木较少,通过立木材积比较,弃耕时间相同。目前生境一致的龙山,立木材积为集体林的1.91倍。而龙山整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是集体林整个群落的1.36。同样,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比较中,龙山林乔木层稍低于集体林,但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H则高于集体林。从整个群落来看,龙山林H是集体林的1.11倍。
  • 付永能 郭辉军 陈爱国 崔景云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481) PDF全文 ( 22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随机抽样和农户推荐,对西双版纳大卡老寨12户农民的水田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立48个1m2(l×1m)的样方进行调查并结合现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从整个水田类型来说,共记录31个物种1113个体数,其中物种利用率和个体利用率分别达到16.1%和43.7%。
  • 付永能 崔景云 郭辉军 陈爱国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727) PDF全文 ( 224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随机抽样和农户推荐,对西双版纳大卡老寨11户农民的3年轮歇地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立11个400m2(20×20m)的样方进行调查并结合现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从整个3年轮歇地来说,共记录156个物种,其中物种利用率达到42.9%。不同农户轮歇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农业物种丰富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轮歇前耕作年限及管理不同所致。不同农户轮歇地植物种类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不同农户之间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小,最大仅为0.04,而差异性系数高达0.92,同时具有的经济价值各不相同。采用曲线S=a+blnB作为农户数一物种数曲线的拟合模型初步确定热带地区3年轮歇地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抽样比例为20%。
  • CHEN Ai- Guo DAO Zhi- Ling GUO Hui- Jun FU Yong-Neng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4400) PDF全文 ( 232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Yunnan is the most both biodiverse region in China. An existing project of people, land management and Enviromental Change of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aims tno document the status of agrodiversity as a basis for meeting local needs,using Xishuangbanna and Baoshan as case studies. Studies reveal that a rich agrodiversity at levels of crop species and varievels.
  • 陈爱国 付永能 郭辉军 刀志灵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022) PDF全文 ( 212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任何民族都不会按步就搬他们祖先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系统会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变化,而研究和探讨农业系统的适应过程和机制,能为挖掘农业潜能,引导和调整农业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爱伲族大卡老寨和基诺族巴卡小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近20年来的农业系统发展变化过程。农业系统受人口密度、土地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系统变化不仅包括景观、作物种类和品种的变化,而且包含农业耕作技术的变迁和适应。
  • 郭辉军 Christine Padoch 陈爱国 付永能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618) PDF全文 ( 28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西双版纳近5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轮歇农业的变化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探讨了西双版纳土地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提出:(1)土地利用阶段类型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桥梁和体现形式。近50年是西双版纳历史上生物多样性变化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时期,土地政策、经济体制、农户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了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而天然森林面积减少和片断化,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2)轮歇农业作为西双版纳各山地民族的主要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虽然通过“二山一地”政策得到政府的法律保护,但是,传统轮歇农业面积不断缩小,其休闲方式、轮歇周期、物种结构发生了极大转变,甚至传统轮歇农业转变为混农林业,相似的轮歇农业趋向田野类型多样化和农户间差异化,导致天然森林恢复困难以及在轮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流失;(3)农业生态系统是栽培作物及其品种多样性并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生存和保存的重要基础。农业生态系统田野类型的多样化和农户之间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高效的类型和成功的农民专家,他们将为未来粮食和经济作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 彭华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6581) PDF全文 ( 297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了植物资源的重要性,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历史阶段。阐述了目前在西南地区利用植物资源食用和药用的客观存在,西南地区植物资源的自然特点、利用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全国食用野菜的分布、食用范围,分析了野生资源利用的文化因素;通过“社饭”、折耳根、火锅野菜等实例分析了对野生植物利用的市场因素,从野生、半栽培、栽培及至规模化商品的过程中市场的主导作用。对通过引入物种丰富农业生物多样性物种构成的利弊进行了简要分析,特别对集约化农业在这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反思,提出在人文特色明显。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相对落后的区域建立跟国外一致的耕作文化保护区的设想。
  • 戴陆园 王平盛 叶昌荣 余腾琼 徐福荣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806) PDF全文 ( 321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云南省农作物遗传资源的现状:1.农作物近缘野生种资源的保存保护现状;2.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保护现状;3.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4.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化农作物资源的研究。最后还就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有关问题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
  • Motyuki Suzuki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3903) PDF全文 ( 171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It is an honor for me to welcome delegates to participate inWorkshop on Agro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the national meeting of China Clus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oject on People, Land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PLEC)
  • 阮仁超 陈惠查 游俊梅 金桃叶 张再兴 杨玉顺 朱玉琴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603) PDF全文 ( 26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的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的主要结果,集中体现于贵州稻种资源工作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1)建立了稻种资源主要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评价工作体系;(2)建立了高原异生境繁种更新技术与中短期冷藏相结合的贵州稻种资源保存技术体系;(3)建立了以贵州现保存稻种资源的性状数据为基础的种质信息管理系统。为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道远 梁耀懋 杨华铨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5273) PDF全文 ( 244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广西与云贵高原相连,具有多样化的地形和亚热带气候,农作物类型丰富。本文回顾近50年来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从作物的种类、分类学、评价鉴定利用情况,以及同工酶分析等基础研究,与中国起源有关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反映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农作物资源的多样性迅速减少,本文对原地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提出商榷意见。
  • Harold Brookfield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3687) PDF全文 ( 216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This paper is about PLEC,but also about small farmers and biodiversity . Until a very few years ago, all agriculture was supposed to be the enemy of biodiversity . Now it is better understood that some areas managed by small farmers contain almost as much biodiversity as the wild. This diversity, (Wood and Lenne 2000).Even in regard to the wild itself,ecological thinking has now swung away from the old view that the richest biodiversity occurs in ecosystems that have had a long period of undisturbed evolution toward acli maxstate. Since the late 1970s it has been forcefully argued that disturbances may be essential to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lant and animal diversity (eg. Zimmerer and young 1998).
  • Timo Maukonen
    Plant Diversity. 2001, 23(13): 1-3.
    摘要 ( 3637) PDF全文 ( 199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address this meeting on behalf of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the imementing agency of P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