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9年, 第2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9-08-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陈纪军 陈金素 陈泗英 周俊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6260) PDF全文 ( 249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产德钦红景天Rhodiola atuntsuensis(Praeg.)Fu的根及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各项光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其中一个新黄酮甙的结构为3,5,7,8-四羟基-黄酮4'-氧-α-L-鼠李糖吡喃甙,命名为德钦红景天甙(rhodiolatuntoside,2),另外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草质素-8-甲醚(herbacetin-8-methyl ether,1),槲皮素(quercetin,3),芦丁(rutin,4),酪醇(tyrosol,5),红景天甙(salidroside,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和β-谷甾醇( -sitosterol,8)。
  • 钟海军 罗士德 王惠英 陈纪军 李雪琼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万丈深(Crepis phoenix Dunn)为菊科还阳参属植物,分布于云南等地。有祛风散寒。消炎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其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
  • 陈昌祥 倪伟 梅文莉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4766) PDF全文 ( 263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根茎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推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 2,6-二甲氧基苯甲酸(A);苔黑酚葡萄糖甙(B);仙茅素A(C);仙茅甙(D);24s,3β, 11α, 16β,24-二四羟基环阿尔廷醇-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E);24s,3β,11α,16β,24-四羟基环阿尔廷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 葡萄吡喃糖甙(F)和胡萝卜甙(G)。F为一新甙。
  • 吴志军 欧阳明安 杨崇仁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655) PDF全文 ( 274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丽江产大紫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根部分离得到11个多酚类化合物,其中8个鉴定为已知的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R-(十)-β-D-(3,4-二羟基苯基)-乳酸,迷迭香酸,迷送香酸甲酯,紫草酸和紫草酸B。另外3个为紫草酸B的甲酯化衍生物,即紫草酸B二甲酯,9''-紫草酸B单甲酯和9'''-紫草酸B甲单酯。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大紫丹参含有与正品丹参相似的酚类化合物。
  • 杨仁洲 郑祥慈 吴淑君 魏孝义 谢海辉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4979) PDF全文 ( 235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种子中得到化合物1和2,化合物2是已知的bullataci-none(2,4-顺式和反式-bullatacinone的混晶),l是新化合物,命名为番荔枝塔亭丁(squamostatin D),其结构经IR、MS、1H- NMR和13C NMR谱解析推定如(1)式。
  • 许云龙 郑兴 何以能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509) PDF全文 ( 308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栗柄金粉蕨(Onychium lucidum)地上部分的甲醇抽提物中分到10个成分,经详细的一维、二维核磁数据分析,它们被鉴定为:木犀草甙(1),3,7-二甲基槲皮素(2),高山甙B(3),金粉蕨素(4),栗柄醇(5) ,金粉蕨醇B(6),β-谷甾醇(7),胡萝卜甙(8),齐墩果酸(9)和蔗糖(10)。栗柄醇系新成分。1,2,9系首次由金粉蕨属分到。
  • 丁智慧 郭玉彬 丁靖垲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6076) PDF全文 ( 265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紫茎泽兰内酯为一新的杜松烯类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其它为2-乙酰氧基-3,4,6,11-四去氢杜松烷-7-酮,7-羰基泽兰酮,克拉维醇,丁香酚-O-β-吡喃葡萄糖甙,5,4'-二羟基-3,6-二甲氧基-7-O-β-吡喃葡萄糖基黄酮,5,4' -二羟基-6,7-二甲氧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黄酮,3,5,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等化合物。
  • 卢善发 宋艳茹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556) PDF全文 ( 255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试管苗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研究IAA和ZT对砧木和接穗维管组织分化的影响,发现外源IAA和ZT是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分化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浓度和种类通过调控维管束桥形成时间和数目以及贯通砧木和接穗的管状分子数来调节嫁接体发育。接合部维管组织分化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植物维管组织分化的新系统。
  • 韩美丽 陆荣生 朱积余 丘小军 黄华艳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462) PDF全文 ( 26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柑桔(Citrus)中的积壳、甜橙、柠檬、四季桔上胚轴为对象,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最终将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人积壳。研究结果表明:以卡那霉素为选择试剂,且外植体水平放置时,积壳的选择浓度为50μg/mL,其它品种为20-30μg/mL。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3 d最好,70-100μmo1/L的酚类化合物(As)的添加对外植体Gus瞬时表达阳性率有明显促进作用。转化所用外植体年龄以20 d最好,品种之间抗性芽产生率与Gus阳性芽产生率明显不同。以质粒DNA Nco I酶切产物为探针,进行了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了积壳植株的核基因组中。
  • 刘建全 何廷农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382) PDF全文 ( 230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青海南部7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大通翠雀花D.pylzowii的核型公式为2n=16=2m+4sm+10st;毛翠雀花D.trichophorum的核型公式为2n=16=2m+4sm+10st;蓝白翠雀花D.albocoerulum的核型公式为2n=16=2m+4sm(2SAT)+10st;囊谦翠雀花D.nangchienense的核型公式为2n=16=2m+6sm+8st;唐古拉翠雀花D.tangkulaense的核型公式为2n=16=2m(2SAT)+6sm+8st;单花翠雀花D.candelabrum var.monanthum的核型公式为2n=16=2m+6sm+8st;展毛翠雀花D.kamaoense var.glabrescens的核型公式为2n=16=2m+6sm+8st;前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为首次报道。
  • 龚洵 肖调江 顾志建 鲁元学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4938) PDF全文 ( 266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BSG方法对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8个居群的Giemsa C-带进行了比较研究。8个居群的所有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C-带,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C-带,而短臂上的C-带数量和位置在居群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花甸坝居群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显示了端带;卓干山居群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显示了C-带。在所研究的8个居群中,这两个居群的端部C-带最多。而翁水居群的短臂上没有显示C-带,但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且第五对染色体上的随体显示出了C-带,是8个居群中端部C-带最少的。土官村居群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带。鲁甸居群的第二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带,且第一和第四对染色体各有一条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带,表现出了异染色质的杂合性。尼西居群的第一、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显示出了端带。西山居群和梁王居群的C-带式样完全相同,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带。8个居群的Giernsa C-带式样各不相同,这种居群水平上的 C-带式样的多样性反映出了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且C-带式样的多样性与其形态多样性相关。
  • 施国新 杜开和 解凯彬 常福辰 丁小余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367) PDF全文 ( 23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荧实(Euryale ferox Salisb)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质体出现明显的变形期,细胞中二核常相互贴近或呈嵌合状态,细胞壁间层中胞间连丝发达。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壁融解消失,胞间连丝断离,细胞间发育出现不同步现象。质体开始积累淀粉,部分质体呈空泡状,并出现质体膜内陷,这与液泡具相似的功能。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内部结构开始解体。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解体消失,使小孢子后期发育的营养来源受到影响,作者认为这是生产上成熟花粉囊中花粉粒少而且发育不正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 张树仁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090) PDF全文 ( 264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嵩草属(Kobresia)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 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珠孔由内珠被构成,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根据胚胎学资料,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 张新全 伍碧华 杨俊良 颜济 郑有良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186) PDF全文 ( 258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窄颖仲彬草Kengyilia stenachyra(Keng)J.L.Yang,Yen et Baum是分布于我国西部的一种多年生六倍体植物。将其与犬草Elymus caninus(L.)L.,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糙毛仲彬草K.hirsuta(Keng)J.L.Yang,Yen et Baum 3个种进行了杂交。对亲本及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减数分裂平均构型分别为E.caninus×K.stenachyra23.79I+5.20II+0.27III;R.kamoji×K.stenachyra18.23I+11.68II+0.06III+0.06IV;K.hirsuta×K.stenachyra4.83I+17.31II+0.55III+0.20lV+0.02V。根据以上结果,结合种的形态特征,窄颖仲彬草应从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 拟冰草组ParagropyronKeng中组合到仲彬草属Kengyilia Yen et yang。
  • 周丽华 韦仲新 吴征镒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6546) PDF全文 ( 25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国产蔷薇科(Rosaceae)蔷薇亚科(Rosoideae)10属12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本亚科花粉呈单粒存在,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面观常呈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花粉大小为(16.06μm-31.88μm)×(15.30μm-35.70μm)。三孔沟,内孔为长方形,沟较长,两端较窄。其中,矮地榆Sanguisorba filiformis的花粉形态较为特殊,每条沟的中部特别宽,向两端则逐渐变窄,形成近乎菱形图案,并且在沟的中央覆盖着近椭圆形的沟膜,将沟部分隔开来。从而在光镜下,其极面观为不等的六裂圆形。但该种花粉依然属于3孔沟类型。花粉外壁在扫描电镜下见有穴状、皱波或疣状-穴状、条纹-穴状、条纹-网状、条纹状、刺状、条纹-刺状等纹饰变化。与外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基数复杂化相适应,本亚科的外壁纹饰与其余亚科相比变化也最为多样。本文在对Rosoideae的部分国产属种进行花粉形态报道的同时,也对一些有关系统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 赵之伟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6117) PDF全文 ( 250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4种移栽到温室中的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VA菌根真菌孢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宿主依赖性和季相变化。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种群组成不同;同种VA菌根真菌在不同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孢子的丰富度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影响VA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 李丽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795) PDF全文 ( 2316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半夏属(Pinellia)部分国产种的基生叶叶表皮与花粉的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发现叶表面有网眼状、斑点状、条纹状纹饰;表皮细胞形状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气孔器的密度是(0.67-1.3)×l02/mm2,气孔器大小不一,保卫细胞形态椭圆形。长椭圆形;花粉形态近球形和球形,萌发孔是远极单萌发孔,有孔盖或无孔盖,外壁纹饰为刺突,刺突排列疏密不一。通过对部分国产种块茎中的过氧化物酶分析发现POX酶谱有6条带:A带-F带,其中滴水珠有6条带,掌叶半夏4条带,秕归半夏有4条带,半夏有3条带。这些特征和特点为属内种的分类和亲缘演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该属的分类进行了讨论并写出新的检索表。笔者认为将*归半夏做为一个独立的种更为合理,它和半夏的亲缘关系较近,是滴水珠向半夏进化的一个中间过渡类型,而掌叶半夏和半夏是较特化的类群。
  • 黄俊华,杨昌友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376) PDF全文 ( 239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新疆地区的百花丹科、龙胆科、紫草科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塔尔巴哈台彩花(Acantholimon tarbagataicum Gamajun)、西亚龙胆(Gentiana septemfida Pallas)、早春龙胆(G.verna L.subsp.pontica M.Soltokovic)Hayek、塔城滨紫草(Mertensia tarbagataica B.Fedtsch.)。
  • 于顺利 马克平 陈灵芝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581) PDF全文 ( 26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吴征镒、王荷生区系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中261种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其中温带成分占47.47%,东亚成分占42.02%,中国特有成分占10.51%(世界分布不统计在内)。并分析了种所在属的分布区类型,温带分布属占90.3%。还分别分析了蒙古栎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层间植物的区系成分。
  • 李恒 何大明 Bruce Bartholomew ,龙春林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765) PDF全文 ( 229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独龙江植物区系的生物效应)一文的基础上,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高黎贡山的生物区系,再次论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以及东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演化和分布都产生了明显的隔离影响,形成了高黎贡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 王希华 钱士心 万志刚
    Plant Diversity. 1999, 21(04): 1-3.
    摘要 ( 5596) PDF全文 ( 226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Allium inutile Makino in Bot.Mag.Tokyo 12:104.1898.- Nothoscordum inutile(Makino)kitamura in Bot.Mag.Tokyo 59:3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