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期刊网

1997年, 第1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7-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袁果;先静缄;袁家谟;巫华美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247) PDF全文 ( 230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珊瑚姜(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体,根状茎肥厚,呈不规则块状,橙黄色,有强烈刺激味。分布海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中国植物志编委会,1981)。贵州主要分布六枝、镇宁、紫云、关岭、晴隆、兴仁、安龙、望谟等地的南、北盘江及其支流河谷地带,生于海拔500—1200 m山坡林下或山谷阴湿处(贵州植物志编委会,1989)。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抗菌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感冒、腹痛等诸症;以根茎磨醋外擦治皮肤顽癣等症,并在治疗多种真菌皮肤疾病及其皮肤保健护理方面颇具独特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我们用超临界CO2 萃取珊瑚姜根茎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
  • 杨辉;谢金伦;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273) PDF全文 ( 308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丽江产云木香(Saussrea lappa C.B.Clarke)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 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葫萝卜甙(daucosterol)(3),苯丙素甙(syringin)(4),木质素甙(l-hydroxypinoresinol-β一D-glucopyranoside)(5),油酸[(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6)和 油酸一l,3一甘 油 二 酯[(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2-hydroxy-l,3-Propanedinylester](7).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的方法得到鉴定。其中化合物回作为天然产物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4,5和 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邱明华;陆保平;马昕;聂瑞麟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290) PDF全文 ( 258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是从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植物中开发出的抗白血病药物,已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抗癌作用的机理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直接干扰DNA的代谢产生药效。全国各地产的三尖杉也因此大多进行过这两个药物的资源分析及化学成分研究(吴征镒,1986)。最近我们结合分析丽江产三尖杉中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资源分布,进行了生物碱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出3个生物碱,其中之一为新化合物。本文报道该化合物—丽江三尖杉碱(fortunine)(3)的化学结构鉴定,其它2个化合物分别为台湾三尖杉碱(wilsonine)(l),11一羟基粗榧碱(11-hydroxy cephalotaxine)(2)。
  • 杨辉;谢金伦;孙汉董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492) PDF全文 ( 37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丽江产云木香(Saussurea lappe C. B. Clarke)的根中分离得到了14个倍半萜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的方法得到鉴定。其中化合物2被鉴定为是一新化合物,化合物4,12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侯占铭;满都拉;斯琴巴特尔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056) PDF全文 ( 192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在所试的幼叶、幼茎、顶芽,腋芽和块根外植体中,幼叶、幼茎只能进行有限的生长,无愈伤组织和任何形式的不定芽产生。合适的外植体为顶芽和腋芽。(2)顶芽和腋芽外植体在(l)、(2)、(3)号培养基中可以继续生长。30 d左右,从外植体芽基部萌发 l~3个新芽,将新芽切下继代培养在同样的培养基中后可再次产生诱导芽且所需时间缩短。(3)将诱导芽切下转移到(4)号培养基后,约 15 d左右,从切口直接产生不定根数条,继续生长发现有块根形成。块根是直接从芽基部产生的,而并非不定根膨大而成。在(2)号培养基中,诱导芽若不再产生新芽时,也可形成不定根,但不形成块根。(4)试管苗形成后,移植到花盆可正常生长,精心护理成活率100%。培养基质为营养沸石。
  • 罗鸿源;高翔;彭志良;胡仲梅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606) PDF全文 ( 2610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白菜的显性核不育基因向白菜型油菜上转育,成功地育成了白菜型油菜3种不育 系。其配合力测定的总趋势:甲型不育>全不育>乙型不育。经遗传分析、选育,找到了上位 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Ms),它对核不育基因(Sp)具有上位恢复作用。育性是由2对显性核不育基因(Sp)和上位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MS-)控制的。并弄清了其相应遗传模式。
  • 程治英;武素功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7201) PDF全文 ( 2351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蕨科9属21种孢子形态的SEM观察结果表明:孢壁纹饰是一个稳定的遗传性状,不受植株分布地区、海拔高度、孢子成熟度以及植株叶片的局部变异的影响。属间孢壁纹饰差异显著,为本科分类提供了孢子形态的依据。孢份学上区分的类型与植物形态上划分的属相一致。Leptolepidium Hsing et S K Wu具有明显的孢壁纹饰特征,从孢粉学角度看划分为一独立属是成立的。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蕨科9属间可能的进化路线。
  • 孙航;周浙昆;俞宏渊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803) PDF全文 ( 270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喜马拉雅东部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即海拔 600~2500 m)的植被组成特征。本地区原始植被主要有:(1)热带低山半常绿雨林:阿丁枫+千果榄仁群落,阿丁枫+小果紫薇群落,阿丁枫群落;(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刺拷+阿丁枫群落,刺拷群落,短刺拷+毛曼青冈+西藏石栎群落,西藏栋+毛曼青冈群落,通麦栎群落;(3)亚热带山地半常绿阔叶林:薄片青同群落,依江栋群落;(4)常绿针叶林:不丹松群落,喀西松群落。此外,本区还分布有处于次生演替各个时期的大面积的次生植被,主要有:尼泊尔桤木群落;中平树+鸡嗉子果+尼泊尔桤木群落,常绿竹丛;野芭蕉群落;热带高草群落。
  • 孟少武;梁汉兴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365) PDF全文 ( 273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裸葫(Gymnotheca chinensis Decne.)的胚胎发育,同时对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l.)和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胚胎也进行了观察。并对三白草科(Saururaceae)各属间的胚胎学特征进行比较,以探讨三白草科内的系统关系。裸葫具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同时型,极少数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Ⅱ不进行,形成有壁的小孢子二分体。四分体以四面体为主,但有少量的二侧对称型、T型以及十字型四分体。在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发育出现各种异常,大部分小孢子在单核靠边期败育,散粉时花粉空瘳。侧膜胎座。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珠孔端的1个细胞不分裂,合点端的1个细胞正常分裂,故形成大孢子三分体,多为直线排列。蓼型胚囊。少数胚囊在四核时期不再分裂,而出现细胞化结构,多数胚囊发育到八核时期。八核胚囊中反足细胞退化较早,卵器存在时间较长。经许多胚胎学特征的比较,认为在三白草科中,三白草属最原始,蕺菜属最进化,裸蒴属和假银莲花属居于二者之间。
  • 黎兴江;张大成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396) PDF全文 ( 254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四齿藓科的分类及分布进行了全面研究。据陈邦杰等前人报道,本科在中国分布仅1属1种。现经作者们搜集到的236份中国四齿藓科标本(原均被鉴定为四齿藓 Tetraphispellucida Hedw.),重新解剖观察后鉴定,发现除原有之广布种四齿藓外,尚有此次新发现的中国新分布种:疣柄四齿藓 Tetraphis geniculata Girg,另有傅星及高谦等在川西发现新分布原丝藓Tetrodontium brownianum(Dicks)Schwaegr,以及 H.Vill和曹同在吉林发现的无助原丝藓Tetrodontium repandum(Funck ek Sturm)Schwaegr.,故本科在中国分布增至2属4种,本文对此4种在中国及世界分布均进行了讨论。
  • 马绍宾;胡志浩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532) PDF全文 ( 293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植物地理学资料为主,综合植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及解剖学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现代地理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系统发育的影响,指出:①我国是鬼臼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鬼臼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是由于第三纪以来替代分布和长期隔离的结果;②在鬼臼亚科植物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原始,它通过两条方向演化,一是保持其原来的异花授粉方向演化为足叶草属,另一方向是转向自花授粉,自山荷叶属演化为八角莲属,然后再演化为桃儿七属;③桃儿七属与足叶草属不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它们在形态上的相似只是平行进化的结果。
  • 王筱英;王培善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530) PDF全文 ( 2117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P. deltodontis (Bak.) Diels similis,differt habitu majore, lamina apicem versus caudata, pinnis triangulari-falcatis, marginearistato-serratis, textura laminae subcoriacea.
  • 彭华;何顺志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3944) PDF全文 ( 1009 ) HTML   可视化   收藏
    A typo appendice basi alati-petiolata, inflorescentia staminata non floribusi masculinis sterilibus in parte superiore differt.
  • 樊国盛;陈书坤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901) PDF全文 ( 2363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ageretia brandrethiana auct non Aitch: Y. L. Chen et P. K. Chou in Fl. Reip. Papul. Sin. 48(l): 9, fl(3~4). l982. Species affinis Sageretiam brandrethianam Atich., sed differt foliis crassicoriaceis, margine paulo revolutis, biformatis; parvis foliis lanceolatis, lateralis nervis inconspicuis; magnis foliis ellipticis, lateralis nervis 3~4 jug., conspicuis.
  • 吴玉虎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5627) PDF全文 ( 276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nova affinis O. kansuensi Bunge, sed planta acaule, pi1is dense vestita, foliis non nisi l.5~6 cm longis, foliolis ovatis vel oblongis 2~7 mm longis, l~3 mm latis, peduncu1is l~6 cm longis, vexilliorum limbis longo-ovatis, alis apice oblique obtusis vel interdum retusis differt.
  • 徐廷志;孙航;周浙昆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452) PDF全文 ( 276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Species affinis A. oblongo Wal1. ex DC. a quo foliis majoribus subtus dense pubescentibus, alis samarae majoribus, nuculis leviter convexis differt.Arbor usque 30 m alta. Ramuli subterstes, glabri. Folia coriacea, elliptica, 9~l5 cm longa, 6~l0 cm lata, integra, apice acuminata, basi rotundata, supra viridia glabra, subtus pallide viridia, dense pubescentia; costa supra conspicua, subtus elevata, petioli 3~5.5 (~7) cm longi, glabri. Flores no visi.Infructescentiae recemosae, 10~l4 cm longae, glabrae, brunneae. Nuculae leviter convexae, glabrae; alis spathulatis 1.5 cm latis, nuculis inclusis 6 cm longis, erectis glabris.
  • 李锡文;程必强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4089) PDF全文 ( 1908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狭叶桂’是我们近年来在樟属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的一种富含黄樟油素的新资源,其叶油富含黄樟油素(safrole),含量高达97%~99%。黄樟油素是合成洋茉莉醛(heliotropine)等的主要原料,在调香上用途甚广,常作化妆品、香水、皂用香精调合时的主剂或定香剂,很有开发价值。但过去对其植物学名的处理比较混乱,或认为是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C.G &Th.Nees)Bl.的一个变种或甚至是一个变型,有时也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种,莫衷一是。为此,我们认真把狭叶桂与阴香从形态、生境、物候以及精油化学成分上各方面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我们认为狭叶桂无疑是一独立的种,与阴香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但它是一个较古老的河岸残遗种,其正确学名应为 C.heyneanum Nees。
  • 张耀甲;蒲训;孙纪周;张国梁;冯虎元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372) PDF全文 ( 2805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甘肃洮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植物种类比较丰宫。据初步统计,有种子植物100科,448属,1346种。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征: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但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具典型的北温带性质,区系成分过渡性强。根据特有种的分布情况和自然地理特征,洮河中上游植物区系应属于横断山脉地区川西北、甘南、青东南小区;洮河下游应属于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
  • 杜凡;陶德定;钟国恒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233) PDF全文 ( 2204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巨苋藤(Stilbanthus scandens Hook.f.)是亚洲苋科植物中最大的种类,并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单种属,云南文献中至今未见到该属种的可靠分布记载和图文资料。本文依据采自景东县无量山及潞西县勐戛乡的标本,确证该属种在云南的分布,并给予图文报道,而且指出W.J.Hooker在1879年发表本种时将其退化雄蕊描述并画为“画笔状”的图文错误,实际应为“流苏状”。同时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对其分布式样进行讨论。
  • 彭华
    Plant Diversity. 1997, 19(01): 1-3.
    摘要 ( 6138) PDF全文 ( 2202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地区迄今计有种子植物207科,1026属,2540种。其中有东亚特有科10个,中国特有属27个,无量山特有种67个。这一地区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而且特有现象较为显著。在对科级特有现象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后,本文认为无量山具有的较多的分类系统上隔离的东亚特有科反映了该地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其地质历史与整个东亚是一致的,且与东亚植物区系的发端密切相关。属的特有现象表明,地处中国特有属高频率中心区云南腹地的无量山,却没有相应的高比例中国特有,说明我国高频率区的特有程度质和量上不是均一的,在此之外存在一些次级中心区;无量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两大中国特有属多样性中心之间。种的特有现象中,中国特有种的各亚型显示了这里区系的亚热带性质;67个特有种所隶属的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而较低的特有种比例,说明无量山的地理隔离程度并不高,时间也不长。